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4.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春秋鲁国人,曾任鲁太史。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候年表序》中叙述了孔子作《春秋》,接着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等汉儒也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并以为左丘明受经于孔子。从唐宋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孔子没有左丘明这样一个弟子,甚至否定左丘明其人。但是,《左传》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间,基本上还是有定论的。《左传》与《春秋》关系极大。《左传》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5.
《左传》与孔子《春秋》的关系,是学术史上一桩难以解决的公案。探讨《左传》的身世来历,理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证明左丘明《左传》先于孔子《春秋》而成书,孔子《春秋》依据《左传》而撰成,提出先《传》后《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群博士的最新力作《左丘明与〈左传〉》一书严格遵循了学术质量、文化品位和普及大众相结合的撰写原则,力图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左丘明的生平和《左传》一书的思想倾向、创作特色和文化价值,阐述《左传》这部上古文化典籍对中国经学、史学、文学、军事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以使读者对左丘明其人其书有一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曾明确提出《左传》的作者是“鲁君子左丘明”。他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司马迁的这段话,只是说出了当时为大家所公认的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因此,在两汉数百年间,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连与刘歆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王充、班固等人也深信不疑。东汉末年以后,由于战乱频仍,图书典籍的散失十分严重,才有人开始对《左传》的作者提出疑问。但意见多数集中于《左传》”、《国语》两书不是同一作者这一问题上。对《左传》的成书年代,虽有一些争议,但一般都认为是先秦的  相似文献   

8.
古今多数史家都认为《国语》是我国古代记言体史书的代表。但这种判断一方面是源于对书名和内容的表面认识,另外也没有关注到《国语》编者对《国语》体例的精心安排和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和发展。《国语》并不是先秦所谓的语体书,也与实质上的记言史书有较大的区别,其重心应在叙事而非记言。《国语》与《左传》一样,应该是先秦记事史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陈钿钿 《考试周刊》2012,(31):32-33
《左传》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详细而又具体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大体勾勒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及诸侯国的兴亡史。但是关于《左传》的作者问题却成为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有言左丘明所著,有称非左氏所成,更有说非出自一人之手者。本文拟根据大量史料,通过寻找史料中的疑点,论证《左传》的作者应为左丘明。  相似文献   

10.
刘书芳 《现代语文》2008,(12):42-42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一般认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孔子的《春秋》而作,它们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把两书合在一起。尽管《左传》在描写和评论中带有左丘明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但正如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所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两人在评判事理上有着相似的标准。因此,《左传》中对人物、事件的评判必然体现孔子儒家思想的特点,《烛之武退秦师》就是鲜明一例。  相似文献   

11.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八》。《国语》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967年——公元前453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事。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3.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4.
左丘明姓名来源失载,单姓、复姓说均有疑。左丘明当以义命名,即“佐孔丘明史”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或可释为“佐孔丘明史而有失明细,于是有《国语》之继”。左丘明并非盲史官。《左传》可称《左氏春秋》、《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甚至《春秋传》、《春秋古文》乃至与《国语》合称《春秋》.《国语》,但却不可称《国语》或单称《春秋国语》。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经典《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共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各按国别收录了当时各级贵族与治国相关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国家兴衰。一般认为《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关于《国语》的作者,目前并未有定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认为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这一说  相似文献   

16.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17.
“若”是先秦汉语中使用较多的假设连词,偶尔也用作选择连词。选取先秦时期代表性文献《左传》和《国语》,对其中“若”的连词用法进行了全面地描写和比较,附带对性质来源相关的“如”的连词用法进行说明,可以总结其在两部文献乃至在先秦汉语中使用特点和语法功能,并可以为考辨《左传》《国语》的文献关系提供语言学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春秋》《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本文否定了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左传》这一两千年来影响最大的说法,提出全新见解:今存《春秋》是战国初期从鲁国分裂出去建都于费的季孙氏费国史记,依附于费君也就是季昭子的曾申取费国史记迄止鲁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即今存《春秋》为经为教材,以所作讲义为《传》,是为后人所称的《左传》。所谓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传》则完全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国语”一词最早使用于战国初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的名字,主要用于记言,为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国家大事言论的记录。在《报任安书》里,司马迁认为,《国语》是左丘明写的。其实该书作于战国初年.作不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身份也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史记》中这则故事的撰写依据了《左传》等早期史料,但司马迁误解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同时对故事的改写也有不合常理之处.本文试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