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贺是中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李贺天赋极高,但身世极为不幸。他只活了二十七岁,便与世长辞。他虽系王族出身,但却受到封建制度的迫害。他父名“晋肃”,因“晋”、“进”同音,便不能举进土。虽有韩愈极力为之辩解,而终无结果。这个打击,对于一个关心社会、愿意为国献身的诗人来说,是十分沉重的。他奔走于京都,到处碰壁。长安、  相似文献   

2.
李贺的锦囊     
李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以丰富的想像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他笔下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至今传诵不衰。  相似文献   

3.
李贺是一位真正苦吟的诗人,每成一句,真个要“呕出心”来。“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李贺,或者说只有李贺足当斯语。至于说,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那样的诗人们,自是另一码事。一千多年来,李贺的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尽管言人人殊,评说不一;但对其诗歌艺术特点的认识,可以说是古今一致的。他的诗,造语新奇、想象丰富,设彩繁艳、吐韵铿锵,往往出人意表地创造出一种瑰丽诡谲的意境。《巫山高》这首诗,同样地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6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7年)。他是唐皇室远支,少年时即名动京师,但后因避父“晋肃”讳被迫放弃进士科考试,只做过奉礼郎这一九品小官.在政治上毫无作为,二十七岁便郁郁而死.是一位才高命短的诗人,诗坛历来称其诗歌具有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但是李贺诗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针对着唐宪宗元和年间形势而反映出的史实、表现出的进步思想内容,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通过李贺诗中反映的史实分析一下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姚文燮是清初有名的诗注家,他在他著名的《昌谷集注》中采用了一种“以史注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其实,他的“以史注诗”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文本存在的“情节化操作”印建构来服务于文学文本。其主观意图就是通过史料的解释、发挥来重塑李贺,进而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营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在清初思想的大混乱中赢得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姚文燮的“以史注诗”就是力图在历史背景里对文学文本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所谓的“意义”。他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行为壅塞了李贺诗歌的审美空间,消解了李贺诗歌的想像层面。  相似文献   

6.
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李贺的时代 一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那么,李贺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诗为什么很值得一读?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七九一),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他的寿考不长,只活了二十七岁;他留下来的篇什也不多,不过二百多篇。然而李贺的诗名却可以和一些大诗人并列在一起而无愧色。北宋时宋祁评唐人诗  相似文献   

8.
元和诗苑中,“诗鬼”李贺是一个天才早殁的悲剧诗人。他的诗如空谷幽兰,独具奇诡冷艳的幽姿雅韵,而这正是他惨痛人生心绪的一种特殊悸动。可以说,内心失落的苦闷与灵魂压抑的矛盾,铸就了他悲剧心态的基本情感特征。本文仅以此为视点,通过对李贺复杂的主观心理素质的整体透视,来寻绎其悲剧人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确实,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具有其鲜明特点,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对此曾作过十分精当而形象的描述,可谓至论。但另一方面,李贺诗歌一直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千古不解之迷,读者、注者往往见仁见仁,智者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试图转换一下考察研究李贺诗的角度,从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切入,  相似文献   

10.
中唐诗坛群星璀璨 ,李贺以其呕心沥血创作的不朽诗歌而一枝独秀。他的诗想象丰富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 ,塑造的个性非常鲜明 ,刻画的意境虚幻荒诞 ,人称“昌谷体”。自南宋迄今 ,注释和评点李贺诗集的成果很多。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是最早的注释本 ,宋末元初刘辰翁率先评点了李贺诗。明清时 ,李贺诗集的评点、笺注更是进入了繁荣期 ,其中以清代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最有代表性。解放后 ,叶葱奇疏注的《李贺诗集》最为引人注目。历代李贺诗注本虽多 ,但多为旧注 ,即便叶葱奇所著也十之六七为旧注 ,新注仅…  相似文献   

11.
《昌谷集注》是清初姚文燮为李贺诗集所作的注本。向以才高命短、诗风奇诡著称于我国诗史的李贺,的确是难得的天才诗人。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岁,但天赋和勤奋补偿了他,使他的诗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很高的艺术境界,诚如毛主席所说:“很值得一读。”然而由于审美观点的差异,再加贺诗优点突出、缺点也甚明显,或毁  相似文献   

12.
“理不胜词”李贺逝世十五年后,他的朋友沈亚之将其遗稿整理成集,并请当时的名诗人杜牧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可算是全面评价李贺诗歌创作的第一个文献,其中“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一句断语,就成了后世批评李贺诗作“理不胜词”的祖本。其实,“理不胜词”的提法同杜牧的原意是有出入的。杜牧的立论仅就李贺诗歌与屈原的作品相比较而言,并不曾涉及李贺诗歌本身内容与形式间的关系。到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里指摘李贺诗作“无理”,以及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所谓“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这才确立了“理不胜词”的断案。沿至近世,还有人把李贺称作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的诗人,都是与上述说法一脉相承的。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不赞成“理不胜词”的提法。南宋刘辰翁在《李长吉诗评》中就说:“贺所长正在理外。”其后,李维桢《昌谷诗解序》发挥了“诗有别才,不必尽出于理”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其诗多秾丽瑰奇的风格和阴郁惨淡的诗境。后人更是将他看作“鬼才”。其实,李贺诗歌在总体内容上有贯穿一致的生命意识,也可看出他对现实生活的热忱。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迟暮的惋惜及对死亡的通脱。这些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又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李贺死逾千载,时代幽远而信史不具,其诗亦以幽诡难解而出名。千载以来,人得“鬼才”之名,诗亦以“鲸呿鳌掷,牛鬼蛇神”目之而不得探具全貌。清人姚文燮更以唐史比附,认为“贺诗为唐《春秋》可也”,实在是失之于偏颇。这固然包括后人主观臆断的成份,但贺诗本身的语义不明也是一个客观因素。本文就李贺诗中的“秦王”来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高峰的唐朝,除了有韩柳、元白这样的大家, 还有一位以独特意象和瑰丽语言卓然独立于诗坛的奇才——李贺(790-816)。李贺,字长吉,世称“诗鬼”,他的诗歌被称为“长吉体”。  相似文献   

16.
在“四人帮”为了其阴谋政治的需要而拉起的法家队伍中,有李贺一名。李贺被戴上这顶桂冠,其主要根据就是他在《秦王饮酒》一诗中写了“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的话。据说这两句活“塑造了秦始皇的高大形象”。谁要是否认这一点就说是“歪曲了秦始皇”,“抹杀了李贺诗歌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确实,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里,具有其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19.
李贺被许多诗论家定为韩孟诗派的后继者。的确,他们的诗有许多渊源关系。李贺对韩愈的接受也是多方面的,但他的诗并不是韩愈诗歌的翻版,而是又作出了许多新的开拓,正是这些开拓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蚀特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贺以“鬼才”诗人而著名于世,始于北宋。宋祁在评唐人诗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但不少人爱其才,议为用“鬼才”去称呼李贺,似乎对诗人有点不太恭敬,故又称他为“鬼仙”。如严羽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沧浪诗话》中说:“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