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卓 《收藏》2013,(7):52-61
花卉一直是中国瓷器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开始,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花卉作为植物装饰题材的一部分逐渐在装饰艺术中崭露头角,诸如莲花、石榴花、牡丹花等花卉纹样广泛运用于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绸等各种工艺品之上。宋元时期,花卉装饰纹样受到兴盛的花鸟绘画影响一改唐代豪放风格,装饰的花卉种类更加繁多,并且造型丰富写实,体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赵俊杰 《收藏》2023,(2):38-40
<正>墓志的装饰是唐代墓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时期所流行的装饰都受到所在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唐墓志断代分期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我们研究唐代的审美习尚和工艺美术之发展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墓志的装饰主要包括书法文字和墓志纹饰。书法文字是在墓志盖和志文上完成的装饰,唐代墓志盖题铭主要以篆书为主,兼有楷书隶书,  相似文献   

3.
梁正君 《收藏界》2012,(10):58-63
神话人物故事图是瓷器装饰中人物纹样之一,多为佛、道等宗教人物,如观音、八仙、麻姑、财神、福禄寿三星,以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刘海、仙女、牛郎织女、和合二仙、钟馗等。神话人物在瓷器上的出现不早于魏晋时期。两晋时期,飞天最为常见,多贴饰在青瓷莲花尊的颈部。唐代瓷器装饰艺术高度发达,人物题材得以初  相似文献   

4.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刻花、剔花、划花、印花、贴塑、绘画、镂孔等无不具备。晚唐时期由于受越窑装饰技术的影响,新颖活泼的划花纹样开始兴起。划花装饰技法是采用竹、木或骨类等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瓷器坯胎上划出各类单线条纹饰,然后施釉烧成。其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几何纹样。划花装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耀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局面,为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奠定了基础。在此介绍六件典型青瓷划花装饰器物,与读者一同赏析。  相似文献   

5.
花卉图案虽在早期青瓷上已应用,但以花卉插于器皿的整幅图画为装饰,却是到了宋代才出现。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大臣辑录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30卷。此书集宋代收藏商周至唐代的青铜器大成,故名"博古"。后世将装饰鼎、尊、彝、香炉、盖罐、文房用具、书卷、玉器、书画、瓶花、盆花等题材的纹饰称作博古图。博古插花之风,历经辽、金、元、明长期发展,到清代达到鼎盛,一直影响至民国时期。这一题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插花习俗,还从一个侧面显示其时的尚古之风。  相似文献   

6.
丁哲  李昊 《收藏界》2014,(4):36-40
凤鸟,即凤凰和禽鸟,是古代玉器中的习见题材,自史前至明清时期均有制作。尤其自唐以降,玉器的现实主义风格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一扫过去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开始向生活、装饰方面转化,大多面向自然,取材于生活,凤鸟类玉器数量较之前显著增多。翅膀作为凤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唐代开始突显,从而有了专门针对凤乌翅膀装饰的纹样,即翅羽纹。翅羽纹形态繁复而富于变化,能够较为敏锐地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青花樵夫图盘,直径14.5厘米,底径7.2厘米,高3厘米。主题描绘担柴归来的樵夫形象,樵夫步态轻快,神情安逸悠闲,周边点缀淡描菱形几何纹与青花点染的花卉状纹样,盘外壁装饰更加简单,仅以青花点染出些许眼睛状纹饰。底书青花楷书款“天启年制”。  相似文献   

8.
曹淦源 《收藏界》2010,(12):46-52
"鱼藻纹"是中国古陶瓷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景德镇元青花以鱼与莲花、水草等为题材,彩绘方面吸收了绘画性艺术手法,不同于其他鱼藻纹样类的装饰,故名为"鱼藻图"。目前所见的元青花"鱼藻图"仅装饰于两种器物上,形成一定的程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对比研究存世的30多件元青花器物的"鱼藻图",它们的艺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别,精粗之分。本文就这些相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禚振西 《收藏》2001,(2):18-20
瓷器的装饰是指采用一定的技艺将纹样饰于器物上,使瓷器被装扮修饰得更加美丽和富有寓意。因此,就其内涵而言,它包括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两个方面。由于各时代各窑口制瓷匠师使用的工具和采用的技艺手法不同,喜爱和制作的纹样之题材内容和图案结构亦各有不同。因此,在每件瓷器的装饰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时代及窑口特征。这些装饰方面的各种鲜明特征,是瓷器鉴定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熊熊 《收藏界》2013,(5):65-67
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样,许多是有特定寓意的。但年代久远,这些寓意未必能为今人所知。本文试解其中一种存世量较大的花卉纹样。这种花卉纹很特别:主体是一高一矮两朵盛开的鲜花,生长在从地面出来的一根花茎上;鲜花的花形并不固定,有的像菊花,有的如牡丹,有的则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铜器装饰艺术的审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茜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2):109-110,116
文章研究了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的不同艺术风格,探讨了青铜器装饰的主要纹样,并阐释了工艺美术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法则。  相似文献   

12.
王楠 《收藏》2023,(2):50-52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思想上,也慢慢变得视觉化、符号化。纹样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意义,也是弘扬中华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中国的“吉祥”涵盖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祝福、祈愿与憧憬。吉祥的含义通过不同纹样与图形进行表现。在现代设计的范畴里,将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胡桂梅 《收藏》2014,(6):120-122
补子,系补缀于品官常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为明代品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早在唐代,武则天就曾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作为官员们品级官位的区别。元代,在《老乞大》(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课本)中提到了一种“胸背”名称。是一种方形带有图案的织物,装饰于衣服上。  相似文献   

14.
伍秋鹏 《收藏界》2014,(11):47-52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长沙窑彩绘瓷早约二百年,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5.
马琳 《收藏》2021,(3):56-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种造型的纹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意息相关,一直随社会文明的演进而发展。而卢彩为借胎上彩,由釉彩表达的图案纹样可以说是广彩的灵魂。在《中国纹样词典》中,“纹样”,为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酒“文”,所以中国古代又称之为“文章”,现在俗称“花样”或者“花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17.
曹淦源 《收藏界》2010,(5):51-56
牡丹纹是元青花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在各种器型上多用作主体纹样或辅助纹样,也常于人物故事图、花鸟图画中作配景。本文从元青花牡丹纹布局、骨式、形态及艺术特征诸方面,探讨其基本样式及规律,剖析同时代的许多牡丹纹存在有艺术水平的差异,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为鉴赏元青花提出新的视角观察。  相似文献   

18.
正叶纹,是指以植物叶子为题材内容的装饰纹样。古代瓷器装饰上的叶纹取材丰富,花、草、树、木、瓜、果之叶皆可为饰,涉及植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装饰工艺技法。瓷器上的每片叶纹,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受当时社会背景以及烧造技术、工匠智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叶一时代,一叶一窑场。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代表着先进的技术。不仅生动反映了瓷器装饰工艺的不断演进过程,还形象展示了千差万别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杜文 《收藏》2006,(12):76-80
在耀州窑历代陶瓷上保存有大量写实的儿童形象,从窑址发掘品和海内外馆藏品中不难看出,儿童纹样是耀瓷人物装饰中表现最突出的题材。这类儿童题材装饰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婴儿、孩儿、婴戏图等,它们主要是以儿童持莲、攀花、嬉戏、游艺等活动为绘画题材,真实地保留了下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