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月亮光光》以林怡芳走出还是留在山区的几次心理矛盾,构成戏剧冲突、艺术悬念,具有浓烈的戏剧性;剧中真善美的情感和有趣的细节、片段,产生感人娱人的戏剧效果;其剧情和主人公的形象,具有突现倡导的人生路向和价值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重要的戏剧家,他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及无韵体诗剧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巨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压下,许多人不堪重负,茫然失措,只得凭借幻想来获得心灵慰藉.美国当代戏剧以关注人物内心世界为着眼点,着力塑造了这样的一批女性形象.<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中的玛莎是极具代表性的三位女性,通过分析她们虚幻世界形成的原因,对现代美国人精神危机的现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阎海英 《现代语文》2010,(3):149-151
本文旨在对田纳西&#183;威廉斯的剧作《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中所采用的“造型戏剧”技巧进行比较研究。笔者从造型戏剧的概念入手,分别从背景、道具、灯光、颜色、服装和音乐等几个方面比较这两部剧作中造型戏剧手法的运用,探讨它们对人物心理的外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确定戏剧的形成时间 ,既是戏剧史研究的基本课题 ,又是戏剧观念研究的历史起点。本文首先从理论确认和事实印证两个方面 ,论证“戏剧形成于唐代”说 ,即中国戏曲形成于唐代。其次分析唐代人们的戏剧意识。伴随戏剧的产生 ,戏剧观念开始萌芽。唐代人们产生了雏形的戏剧意识 :初步认识了戏剧文体并予以分类 ;体验戏剧的“悲感”与“乐感” ;用道德评价戏剧 ;借助诗文讽谏说构建戏剧讽谏说。唐代人的戏剧意识影响了后世的戏剧思想。  相似文献   

6.
论戏剧文类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1):87-91,115
戏剧艺术包含文学艺术和表演艺术两部分。作为文学艺术的戏剧包含冲突、行动和语言三大要素。冲突指两种力量的对抗,分为外在力量的冲突和人物内心的冲突,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主要表现内心冲突;行动是戏剧故事情节的组构方式,西方戏剧以"回溯式"方式集中展开戏剧冲突,中国传统戏曲的情节按时间顺序展开;语言指戏剧人物的唱词和台词,直接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与情感,应具有抒情性和性格化特征。这三大要素是戏剧分析与批评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印度古典主义戏剧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印度戏剧的起源;论述了印度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即古典主义戏剧都采取了大团圆的结局,悲剧艺术被排除在戏剧创作之外;古典主义戏剧表现出了强烈的唯美主义、理想主义的审美趣味;古典主义戏剧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本文还细致地分析了形成这些美学特征的哲学、宗教等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戏剧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76年底至1980年初,戏剧在这个阶段着重是拨乱反正、复归传统;1980年代是实验探索、创新拓展的阶段,现代意识、主体意识、审美意识的加强,戏剧发展充满生机、成就卓著;而进入1990年代,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文精神的萎缩,戏剧探索锐减,戏剧的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9.
周炜 《英语学习》2023,(8):67-72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戏剧中的戏剧素养和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对戏剧素养的界定应参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戏剧艺术类),这两个标准对从事教育戏剧的教师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重点阐释角色扮演、剧评写作和戏剧片段演出这三种教学策略对戏剧素养的提升作用。案例均出自笔者开设的“西方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适合本科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  相似文献   

10.
"好看"和"耐看"是李渔戏剧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戏剧的美学追求.李渔戏剧的"好看",表现在角色丰富、情节曲折、故事奇特、语言俳谐等多个方面,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李渔戏剧的"耐看",表现为立意具有新颖性、厚重性特点,能将人生真知灼见和生活智慧贯穿于剧作之中,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性."好看"、"耐看"的戏剧理念,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为清初李渔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今人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标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明月"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写到"明月"的地方多达300余处。我们从这些咏月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白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孤独和苦闷正是其中的主旋律。因此他借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失望以及乡情和友情,在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狄金森诗歌中具有极强的戏剧色彩。她诗歌中的戏剧性主要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场景、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情境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作家特定时代心灵的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本文分析了月亮在《前赤壁赋》中的用法:以月造境,以月喻理;探究了这两种用法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含义:“儒道互补”的理性精神;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天人合一”的字宙观念;“恒常”与“变易”的辨证思维。从而为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采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在矛盾冲突接近总爆发的时刻回溯和交代复杂前因。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众多矛盾冲突与主要冲突彼此交织向前发展。该剧还成功地运用了"发现"与"突转"、"悬念"、"巧合"等结构技巧。《雷雨》艺术生命力百年不衰,和它缜密严谨的结构艺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肖邦是唯一只为钢琴作曲的音乐家,两首钢琴协奏曲是他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几乎是同一时期完成的(1829年—1830年),在风格上没有太大区别,内容极为相近。两首协奏曲中的音乐均不是戏剧性的,没有冲突和矛盾,自始至终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绪,充满着青春活力和蓬勃的朝气。肖邦青年时代愉快的生活,爱情唤起的热烈情感,在这两部协奏曲中有着直接的流露。乐队的处理比较简练,非常清澈,而且笔墨不多,只在和声上给钢琴以衬托。  相似文献   

16.
歌剧作为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强烈的戏剧冲突、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与精湛的舞台表演,成为歌剧艺术得以表现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辽宁歌剧院1995年首演至今的歌剧<苍原>,其音乐体现出了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该剧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  相似文献   

17.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 master piece with humanist idea by William Shakespeare, presents readers a dramatic conflict between friendship and greediness, love and cruelty. This essay illustrates briefly how this conflict is created, developed and dramat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ot causes for this conflict is analysed.  相似文献   

18.
兼有诗人与剧作家双重身份的易卜生,在其诗歌与剧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与剧相结合的特色.首先,其诗歌中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使其诗歌具有诗剧的典型特点;其次,诗人往往通过对戏剧性场景的描绘,展现处在这一时刻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情绪;再次,诗歌中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大量存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深刻洞察;最后,易卜生的许多诗歌常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独语和对话来表现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增强了其诗歌的戏剧性特征.易卜生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赋予了其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也为他后来在戏剧创作中的诗与剧的完美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了其作品独特的结构特征:多层推进的结构;大量设置的异常空间;随时切入的戏剧性瞬间场景,以及多层结构谐和的方式——鼓乐整一的方法,浮雕刻画法,戏剧冲突的内化。  相似文献   

20.
“撮泰吉”从四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它的戏剧艺术性:一是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一个含有矛盾冲突的故事;二是具备演员、角色、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特质;三是其语言唱腔、服饰道具、舞蹈乐器等方面的艺术性;四是具备戏剧的表演虚拟性(象征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所以说,“撮泰吉”是彝族一出古戏,是一出仪式程式和戏剧因素兼备的傩戏.既不能凭其民俗事项的内容,来否定其戏剧性形式.同时,说其是“一种健全的戏剧形态”,亦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