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荣 《物理教师》2007,28(5):18-18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6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介绍了“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至少存在两点不足:(1)玻璃管水平移动很难保证其匀速运动;(2)蜡块的运动轨迹是不是直线,很难观察清楚.为了丰富探究内涵,提高演示效果,使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更加吻合,笔者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林柏祥  钱呈祥 《物理教师》2007,28(7):18-19,21
1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本节是高三物理第22章的第1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1)教学内容:这一节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缺少实验演示,缺乏动感,学生难以想象,不利于完成从实验现象到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抽象.(2)学生情况: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缺乏主动参与的动机和机会,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涉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直观等问题。为此,可利用厚木板、圆球、自制的塔轮等材料制作一套低成本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演示仪”,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其主要结构是,运用一个同轴的塔轮带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斜向上方物体的运动来达成实验效果。该演示仪既能演示分速度与合速度的关系,又能演示分位移与合位移的关系;可手动控制操作,便于课堂讲解;可批量制作,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建龙 《物理教师》2009,30(5):13-14
人教版《物理》必修2(2006年11月第2版)把“曲线运动”第2节原标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04年5月第1版)改成“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并删去了分运动、合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的有关内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何立宏 《物理教师》2004,25(9):6-27
在新教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五章第二节)这一节中,课本设置了一个蜡块上浮的演示试验,它成功地建立了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和规律,该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巧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这个实验存在着一些的缺陷.比如,①课本中仅凭学生的直觉观察就得出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是不科学的;②用两种情况下的蜡块的运动时间相等来说明分运动的独立性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③使玻璃管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用手操作不易做到.所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上述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对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了设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及一氧化碳是学好本章教材内容的核心,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直接关系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一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好坏,同时学好本节内容也会对"碳的单质"有关知识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对本章第六、七、八节有机化合物组成成分的推断及燃烧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可以说,"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的(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门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  相似文献   

7.
两个效果明显的模拟实验巢湖市夏阁中学储怀祝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有两个演示实验,实验一:“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二:“酒精的体积加水的体积大于混合后的体积”.在一堂课内完成这一节内容(包括这两个演示实验),因实验所用时间长,且效果并非十...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用这个实验定性说明合运动是分运动合成的结果.笔者在教学中用J2170运动合成演示器实验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红蜡块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元  魏传传 《物理教师》2009,30(2):19-19,21
红蜡块实验是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节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②经历蜡块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③经历蜡块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④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1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中第3节内容,该节内容共设“意外的发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小结与交流”和“www(课外实践与练习)”5个板块.笔者和身边的同事按照该节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大家都觉得课比较难上.细细剖析,笔者发现该节内容编写有一些不合理之处,特提出和编者商榷,同时也想就该节部分内容如何改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1.
近日阅读了2000年第1期《实验教学与仪器》第13页《用悬挂铜导线做这个实验效果好》这篇文章,并亲自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感觉此法做这个实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见度小,导体运动幅度小)。因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本)中第75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一节中也有该演示实验,因此我们就将自己多年来准备该实验的一点做法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讨论。我的做法如下:a.取长45cm,宽10~12cm的铝箔纸(锡箔、铜箔纸均可),剪成如图1所示形状(阴影部分剪掉),并将ab段卷成圆筒,如图…  相似文献   

12.
借助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兼谈左、右手定则教学武汉市汉阳县第二中学刘成道(430104)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电磁现象的第九节和第十二节,分别讲授了电磁学“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高二物理课本中的有关章节也重复提到了这两个定则,可见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电流”一节,课文开始安排了“图4-5有暂短的电流通过金属棒的实验”.该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若能做好该演示实验,就会为本节课的讲述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演示的能见度极小,学生根本看不见文中所述“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图4-5乙)”的效果.无明显演示效果的实验,使相当多的教师只好改演示实验为讲解实验,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波的干涉”一节是高一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该节所有的演示实验不易操作,演示效果也不明显: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波的干涉现象实验──发波水槽实验操作复杂,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这样就造成学生在缺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被动地听,老师在缺乏有力实验依据的条件下费劲地讲,最终使一节形象、生动的实验课,成为一节晦涩难懂的空洞理论说明课,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多媒体电…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人教版)第十七章“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的影响”一节教学中,课本演示实验用(220V,50Hz)民用交流电,实验时比较危险且无法定性演示电容和频率对感抗的影响。笔者利用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了一个实验演示电路,实验时比较安全,而且能较好的演示电容和频率对感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电磁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而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而这一内容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做好课本第139页图 6—5的实验(如图1所示)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中学物理实验室中一般没有演示这一实验的专 用器材,如果采用上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88页图4 -2的实验(如图2)来替代,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发现, 采用实验室中已有的器…  相似文献   

17.
甲烷燃烧实验的改进江苏镇江市第十一中学(212003)郭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六节有一甲烷燃烧的性质实验,此实验的目的要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做该实验前,一般我们都是先在实验室中制取甲烷气体,收集在贮气瓶中.可演示实验时,往往由于贮气瓶中导出的气...  相似文献   

18.
陈毓华 《物理教师》2008,29(3):37-38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学习抛体运动的基础,人教版高中《物理》第1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课本上介绍的实验用蜡块在装满水的倒置的长玻璃管中的运动演示、说明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许多教师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对此进行了改进,还有教师对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实验还是很重视的,也说明这个实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自制“波动图象”演示器红安第二中学吴茂玉(431500)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教材第5章第8节“波的图象”教学中,用到的演示器,是一个长1m、高0.6m、宽0.3m的庞然大物。内部机械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由于经费原因,一般农村中学没有配备,这给本节教学带来...  相似文献   

20.
赵继民 《生物学教学》2010,35(10):37-38
在初中生物学“呼吸”一节中,有两个有关呼吸运动的原理演示实验(一、肋骨的运动,二、膈的运动)。 在教学中发现这两个实验的有关装置演示起来有不足。而实验过程,尤其是肋骨的运动很难让人想象与肺的体积变化有什么直接关系,缺乏说服力,不利于对呼吸原理的理解。笔者对人体呼吸运动原理实验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避免了所述的不足(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