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运行研究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城市运行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统筹兼顾、建设宜居城市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北京城市运行领域多部门联动、多要素整合、多维度协同为目标,紧密围绕后奥运时期首都城市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创新北京城市运行的发展模式与管理规范,提供理论上的科学依据和实证上的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2.
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是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生力军。这次会议围绕“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必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区域科技的进步.为让社会了解"十五"期间各地方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本刊特邀请了部分省、市、自治区科委主任、科技厅厅长参与以"十五"期间区域经济和区域科技为主题的专题笔谈.本期先刊出北京、天津、广东、陕西等省市科委主任、科技厅厅长的文章.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建设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范伯元(北京市科委主任)我国已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十五"时期的战略任务来部署,与之相对应,北京市也提出来要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在新世纪里,建设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设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是发展首都经济、实现"十五"宏伟目标的需要.要做到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就是要彻底打破过去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块分割"的藩篱,通过体制创新,进行各种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来确保和促进科技创新,使北京地区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首都经济的竞争优势.其次,建设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是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优良服务的需要.北京是全国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以中央在京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队伍的实力最为雄厚.据调查,2000年北京地区科技经费筹集占全国的15.7%,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17.4%,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地区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子系统.为此,我们要在为"国家队"完成国家任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积极发挥它们在首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在北京方便、高效地建设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通过顺畅的成果转化通道,进一步增强它们的科技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世界科技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不断蓄势,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以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全球科技领域的、国家间的科技创新格局加速调整和重构,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对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和重塑起到重要驱动作用。在归纳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现实,分析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需求,提出了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先进信息网络、清洁可再生先进能源、绿色智能制造、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高效农业、"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保障、"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深空与深海探测等主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杭州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合理构建和有效运行是确保城市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对其配置能力和配置效率科学全面的评价,可及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阶段性问题,为改进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通过对杭州城市科技资源配置体系的调查与2004-2008年城市总体配置效果的实证研究,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科技资源配置理论的合理性,并深入分析了杭州科技资源配置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逐年加大了科技活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和支撑作用也在蕊断加强唐山市是以煤炭和钢铁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要保持城市经济长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替代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主体,也是吸纳城市化人口的主体。当前中国大城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形成所谓的“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的“包袱”较小,可吸取大城市前车之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希望所在。学术界和决策者对处于城镇谱系中间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中国城市化研究及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效率。研究以城市能量代谢过程为核心的、定量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形态、社区形态等等的行为效率问题十分必要;由此建立城市效率学科,可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科技和创新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面向国家发展新的战略需求,中国的科技和创新需要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和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至立 《学会》2005,(9):8-11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是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生力军。这次会议围绕“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必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的资源,尤其是能源丰富,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国科协在新疆召开年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下面,我就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城市化地区是美丽中国地理图景的重要空间载体,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突出,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难点。聚焦城市化地区的实体地域,基于大数据技术方法,厘清中国城市不透水面的时空分布与分组演化特征,分析流空间视角下城市体系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提出对新时期促进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途径的初步思考与政策建议。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分级分类引导城市多样化发展、绿色韧性健康的城市可持续模式、科技创新功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等,支撑中国式城市化现代化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广东省15个城市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论为:粤东西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城市,粤东三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略高于粤西的三个城市;并提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和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建议来实现广东省科技园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文娟  袁鹤馨 《科研管理》2006,41(1):285-288
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有效地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重要部署,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单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及高校尖端人才引进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深圳亟需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科学布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作为一所深圳市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文作者将以它为样本作为深圳市高校典型展开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申请深圳科技计划,分析高校项目获批情况,为深圳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孔雀团队引进增加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分类。3)强化对市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持续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2050年中国现代化目标、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和制造强国目标出发,通过全球增长模型,对我国2015—2050年发展状况进行长期预测,包括GDP、人均GDP、固定资本存量、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数据及其与美国的比值,表明2050年我国在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同时,还可完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与世界制造强国建设。文章还从经济强国、制造强国与科技强国三者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三位一体"的强国方略集,认为只有经济、产业、科技三大体系融为一体,才能形成相互需求、相互借力、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三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均GHG排放量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前,增排将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时,通过CDM项目合作,使增排量减少,这将既有利于发达国家降低成本减排,又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本文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改善”以及“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强化”作为要素,构造中国的CDM方案,并利用CGE模型测算这些要素改进时可能产生的CO2减排资源。本文还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减排效率,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减排量影响的性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公共政策的讨论很少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缺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的深入研究。文章指出对可持续发展强调的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存在着并列模型、交错模型、生态限制下的包含模型3个不同的模型,讨论了不同模型对于中国发展的政策意义。认为作为可持续发展一般原则的并列模型,虽然强调发展必须考虑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效益,但是3个方面的简单加和,即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加上末端治理导向的环境治理,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而体现弱可持续性的交错模型,虽然强调提高资源生产率,但是在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不改变的情况下,不可能克服反弹效应问题实现生态文明所要求的减物质化发展。提出需要建立基于生态限制原则的可持续发展的包含模型,提出了包含模型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创新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强调中国未来的转型发展,需要更多地考虑地球自然资本的边界和我国自然资本的约束条件,从追求物质资本的扩展转向追求人类福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文娟  袁鹤馨 《科研管理》2020,41(1):285-288
 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有效地提升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重要部署,高等院校基础研究是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单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实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部署以及高校尖端人才引进和发展的需求,所以深圳亟需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科学布局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作为一所深圳市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本文作者将以它为样本作为深圳市高校典型展开分析。通过研究高校申请深圳科技计划,分析高校项目获批情况,为深圳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孔雀团队引进增加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分类。3)强化对市重点实验室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持续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支持深圳市高等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国际创新中心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发展和演进,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核心组成体系,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园区发展"四众"新模式逐步兴起。当前科技园区存在运营模式混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网络、科技与对应科技产业发展结合度不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难等问题。可以通过探索科技园区运营模式、创新园区发展空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和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与"四众"新模式的紧密融合,寻找科技园区发展动力转换机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匡辉 《大众科技》2013,(1):96-97
文章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技术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以创新作为驱动力,提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程韡 《科学学研究》2011,29(4):634-640
 被喻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由于其在软件外包和近来生物技术等行业的卓越发展而成为亚洲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本文突破了以往指标化创新型城市研究的“同质化”解释对于未来潜在风险的漠视,而是采用了经济、知识和社会资本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对班加罗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创新与可持续创新的断裂,创新与城市其他职能的断裂,以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断裂等现象进行了解释,并以此号召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中对社会资本的生产和多重资本的分配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