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1966年毛泽东在“滴水洞”11天的情况,社会上曾一度众说纷纭,显得颇为神秘。的确,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在这个“西方山洞”里,毛主席唯一的一次外出,不过走出洞口三百多米远。在《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里,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滴水洞”的前后情况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1915-1989)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从小参加革命,是大家熟知的“红小鬼”.他与长他22岁的毛泽东相识相交近半个世纪.毛泽东曾经多次亲手指点他如何工作,当面给了他无数的教诲.可以说,毛主席对他既有师恩,又有知遇之恩. 胡耀邦第一次见毛泽东 1927年9月16日早晨,整个文家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文家市人民奔走相告;“共产党的军队来了!”“毛委员来了!”  相似文献   

3.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苏联大使馆招待会,在谛听苏联著名音乐家演奏的时候,画家“面对面地”为他画了一幅速写。此外,还有没有人“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像,我想,这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方可做出确切回答。  相似文献   

4.
扩大眼眶子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一位著名画家1945年给毛泽东主席画像的故事。作者说据他掌握的资料,这位画家“是唯一面对面地为毛泽东画过像的画家”。看到这里,我脑子里马上蹦出另外两则曾“面对面地”给毛泽东画像的画家故事来:一位是解放初期来北京的苏联画家费诺格诺夫,在毛岸英的陪同和翻译下,到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为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还与他交谈。事后他写了一篇题为《给毛主席画像》的文章,记叙此事。另一位也是苏联画家,叫茹科夫,他的一些素描插图是很有名的,1957年随苏联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毛主席出席  相似文献   

5.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6.
领袖身边廿七年———访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本刊记者王建君尽管毛泽东已经走下神坛,但谈起他,人们依然感情神圣;尽管“太阳最红,××最新”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每听到“太阳最红”,人们心里想的仍是“毛主席最亲”。对此,在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工作长达二十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8.
如今,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一种现象是刻骨铭心的,那就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兴于“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语录》热。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为红色塑料皮,所以人们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据载,仅“文革”开始的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 多种文字印成的 500 多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总印数 50余亿册。在当时,全世界30 多亿人口里,男女老幼人均 1.5册有余。一本书的印数如此之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套用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中两句,并改动八个字,就是“发行宝书五十亿,搅行周天红彻。” 《毛主席语录》无人不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10.
特别推荐     
仇鳌没有直接上过毛泽东的课,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尊为自己的老师。建国后重逢,仇鳌深情地说:“老朽让毛主席费心了!”毛泽东用浓厚的湖南口音风趣地说:“哦,与先生一别数年,您老人家怎么忘记了我的名字,我是毛泽东,毛润之,可没改名叫毛主席呀!”《师友情深》深情地讲述了毛泽东与仇鳌几十年亦师亦友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由吉安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4集广播连续剧《我的母亲曾志》,以昂扬的气势、饱满的激情再现了女革命家曾志从井冈山出发,最终魂归井冈山的曲折故事和艰难历程,再现了一位革命母亲的煌煌母爱、一位革命志士的忠贞信念、一位共产党人的无言大德,以高亢的旋律奏响了一曲穿越时空的红色绝唱,再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红色传奇。好题材:重温历史真实曾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宜章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15岁时毅然投身  相似文献   

12.
“乔木是个人才”,毛主席说。对于胡乔木来说.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成为东泽东的秘书。从此,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他。胡乔木后来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也正因为他长期工作在毛泽东身边……笔者请胡乔木夫人谷羽回忆,胡乔木是怎样来到毛泽东身边的?谷羽指着坐在一侧的女儿木英说道:  相似文献   

13.
读了文摘报2001年11月1日第1897期第六版《一枚罕见的毛泽东印章》一文,大惑不解,对文中所提:“中华第一章”不知从何说起? 据载:1959年国画家傅抱石为毛泽东主席刻制了一枚“5厘米”见方的名章,拟在毛主席为《江山如此多娇》画面题书落款后盖上,但未被本人认可,主席说自己从不用章。这一意见也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后来傅先生“想将此印赠送给主席”,毛主席就此请人带了口信,说自己“一生没有用过私章,还是劳请先生代为保存”。当年年底,毛主席与先生见面,谈及此章:“如果我当皇帝,此印赚小。如果我是普…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湖南馆书图馆筹设了“毛泽东著作版本藏阅室”。在此过程中,重新清理了我馆所藏毛主席著作的各种版本,同时也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其他图书馆收藏的毛主席著作的有关目录。对毛主席著作,包括选集、文集、选读以及单行本著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就笔者所见到的建国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有关版本略述如下: 一、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版《毛泽东选集》(1—5卷),毛泽东著,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是现存国内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该书的编辑是由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分局委员、  相似文献   

15.
李海文 《新闻天地》2011,(11):64-65
毛泽东要华国锋不能只当文官,要当武官 1971年8月25日.华国锋奉召到武汉。当天晚上.毛泽东将他找到专列上谈话。毛泽东一直住在专列上。那时人人都戴毛主席像章.华国锋胸前也戴着一枚。他一上车,毛泽东看见了,故意问:“你戴的什么?”不等回答,接着说:“不要戴了,万岁就讨嫌。一句顶一万句,其实一句也不顶。屁话!”  相似文献   

16.
陈庚午在《毛泽东和“二十四史”》一文中说:毛泽东同志生前酷爱读史,倡导史学,而且以身示范,通读了“二十四史”……60年代初,有一次他在读《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九)姚崇传的时候,看到姚崇向皇帝阐述的关于怎样治国的一段话。“毛主席对姚崇的主张非常赞赏,誉为  相似文献   

17.
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我国50岁以上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对她总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相似文献   

18.
李毅 《湖南档案》2002,(11):22-23
1930年12月8日夜晚,天似乎格外黑暗,北风一个动地呼啸着,一个“幽灵”箭一样从瑞金城朝富田射去,一眨眼功夫就窜到了苏维埃主席毛泽东的住所。这“幽灵”暗中受人密旨,要去暗杀毛泽东。那时党内一股人分裂红军,搞“AB团”扩大化,因毛泽东极力反对,有人要对毛主席下毒手。万分危险的毛主席,根本不知道有人要暗害他。毛泽东多年来养成了夜晚工作的习惯、觉得晚上办公安静,凌晨才去休息。“幽灵”挑选最佳射击位置后,端起步枪,扣动扳机,但没响,才想起子弹还没有上膛。马上又轻轻上了膛,再次端枪准备射击,却被一个人挡住了枪口。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 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相似文献   

20.
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生前撰写的《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日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的形式完成的一部目传,也是她有生之年所写的最后一部书。在这部书里,曾志本着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追忆了自己的家世、人生经历、情动婚姻,自己所亲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以及自己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往等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并使我们对革命者以及对其用鲜血和生命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