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域特征是文本的一种重要属性,译本的语域变异由此成为译者风格描写的有效参照。多维分析法(MF/MD)能有效识别译本的语域类属并在不同语域维度上描写其倾向性特征,因此可用于对比基于同一原作的多译本语域特征,以考察不同译本的语域变异情况。译本语域维度差异及参与计算的因子差异均可作为译者风格的综合考察指标,其聚类共现能够反映出译者各自的语言风格乃至翻译策略。多维分析对译本语域特征描写和译者风格考察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宫宝悦  伊咏 《海外英语》2023,(8):1-3+10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LancsBox6.0,通过自建经典文学作品《飘》译本的单语语料库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戴侃、李野光译本和黄健人译本之间的风格差异。研究从语言特征层面考察了类形符比和词类频次分布,在非语言特征层面考察了文化词语和句子的翻译。两译者风格差异明显,戴译本侧重忠实于原著,黄译本追求语言的活泼流畅。研究发现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和翻译动机决定了译本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单词、语句和语篇三个维度对儒家经典《四书》理雅各和辜鸿铭译本的翻译风格标记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翻译风格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导致风格差异的可能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文语句通顺自然、衔接自然、整体用词难度和阅读难度趋于一致,显示出翻译文本显化和简化的趋势。标准化TTR、词汇密度和句子平均长度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差异说明理译词汇使用更丰富多变,句子结构更加简单明了,阅读难度比辜译稍低,整体可读性略胜一筹。显然,两位翻译家截然不同的翻译目的是造成译文风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名作《大地》是用本国语言描写异国文化的跨国文学作品的代表,对其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译者风格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依据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基于自建中英文语料库统计分析该作品在白话文运动时期的译本与现代译本,可以发现三个译本在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高频词汇上存在差异,指出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翻译目的是影响译者风格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赵婷婷  余晋 《英语广场》2023,(17):45-50
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AABB式叠词在《洛丽塔》黄译本、于译本和主译本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三个译本中状语叠词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定语叠词,而且黄译本和主译本中AABB式叠词的使用数量远远超过于译本,因为黄译本和主译本倾向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研究黄译本和主译本中增译的叠词,本文发现主译本在归化的同时,对原著思想张力的还原也是高保真的,而黄译本更偏向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以上差异主要是由AABB叠词的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以及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借助WordSmith 6.0、Readability Analyzer1.0等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芙蓉女儿诔》的两个英译本进行翻译风格研究。霍克思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翻译风格各有特色:从语言风格上看,杨宪益译本词汇变化度较霍克思译本更大,用词更为丰富。霍克思译本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较低,阅读难度更高。从典故的翻译上看,杨宪益译多采用加注进行补充说明式翻译,霍克思译则倾向选择省译、直译、隐化译法替代。  相似文献   

7.
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的翻译堪称完美,很多人都对他的这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过研究,也有人把这个优秀的译本和较为拙劣的译本进行过比较。而本文就其中使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分合移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这些角度来探究此文翻译之美。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真正能够领悟到翻译的技巧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狂人日记》莱尔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两个版本的译者翻译风格,并结合译者时代背景、翻译标准和策略、翻译目的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译者风格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杨、戴译本短句多,口语特征明显,句式灵活多变,更易读;莱尔译本句法复杂度高,长句多,口语特征略微平缓,文学性更强。本研究旨在促进《狂人日记》的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延续和扩展鲁迅作品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该文以《花园茶会》三个中译本为例,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三个译本发现,就具体字词、句子和段落而言,各译本的忠实度不一,存在多处不忠实于原文意义或风格的情况。忠实的译本能更好地传递原文的事实和精神,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对文学翻译忠实性的讨论无疑能促进文学文本翻译实践,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骆驼祥子》中文及两译本三个单语语料库,以Crown-Clob语料库中的原生英文小说为类比语料库,统计并分析了《骆驼祥子》的施晓菁译本和葛浩文译本在词汇(词频、平均词长、词汇密度、高频词及主题词)和语篇(平均句长和文本可读性)方面体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并试图从两译者的翻译目的解释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11.
《女生徒》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创作的短篇小说。基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三原则,按照藤涛文子《翻译行为与跨文化交际》中归纳的九种翻译方法及不同译文的比较评价方式,选取《女生徒》的三个中文译本,就语句层面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译本的翻译目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需要传达源语的审美和艺术形式。在语句层面的翻译方式上,三译本多用重构和适应的翻译方法,均能够按照目的语文化进行调节。总体来看,三译本基本上都能够符合目的论三原则。同时,也再次证明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同样适合于文学作品的译本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瑛 《文教资料》2009,(15):28-30
本文借助风格翻译理论,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比较.从叙述翻译、对话翻译和翻译体三方面,分析两个译本在再现原作风格方面的得失,以期给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符号学的三类意义出发,对《威尼斯商人》两种中文译本的典故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两种译本使用方法不同,各有优劣,但都反映出典故翻译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使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理雅各所译《诗经》两个版本(1871年版和1876年版)的译本特色、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动态性特征。研究发现,1871年的译诗为无韵体自由诗,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翻译上忠实于原诗,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详尽;1876年的译诗采用英诗韵律,在译诗建行和词语的翻译上改写较多,译本前言对《诗经》和翻译策略的介绍较为简略。这些差异反映出了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的三种动态性特征:(1)译诗形式影响译诗词语的转换;(2)译者的诗学观决定采取何种译诗形式;(3)诗外策略阐释译诗正文和诗内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文体学的方法,对《西厢记》的许渊冲译本和West&Idema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研究。以由同时期英语原创戏曲所构成的对比语料库为参考,对所建立的两个英译本平行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West&Idema译本以散文体翻译为主,译本归化程度高,而许译本更加注重戏曲的音乐性,译本异化程度高。这个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客观和直接地了解译者风格,而且对解读该译者其他译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分别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对《易经》18个英译本开展翻译风格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译本的翻译风格基本一致:译词选用合理,句式结构难度适中,少数译本显现出独特的翻译风格.此外,国内译本和国外译本也显现出不同的翻译风格:前者译词简单易懂,重复率高,句式复杂;后者译词庞杂少见,重复率低,句式简明.  相似文献   

17.
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以董乐山的译本为研究主体,将其与刘绍铭的译本进行对比,由浅入深,从词汇、句法、文化三方面研究译者的翻译手段,分析其翻译风格,探究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在《培根散文集》译介史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和水天同先生都曾翻译过这本散文名著,两译本风格迥异。然而,现今有关王译、水译培根散文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的译本介绍,兼及从词汇、句法、修辞角度对译文概括性的评价,而对译文风格全貌着墨不多,或有零散,粗略的论述。此外,对两译本的对比研究甚少,译文风格对比则鲜有研究,而译文风格对比研究则能对散文翻译批评及散文翻译实践提供依据及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翻译风格论对比研究两译本中风格的具体表现,直观地揭示两译文的风格,并通过译本风格结构性的阐述展示译本在风格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取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对韩愈的《师说》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包括词汇层面与语篇连接层面来考察译者风格。运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将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就三个英译本的类符/形符比、词长、词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译本都有其特殊的风格:杨宪益译本词汇丰富,句式精炼符合汉语源语意合的语言特征;罗经国译本平均句长较长,句式复杂,更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和篇章习惯;刘师舜译本语体较正式,阅读较难懂,平均句长接近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