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10日至3月13日,我校举行语文青年教师“阅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4天时间里,演绎了整整20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参与“科学认识与合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课题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认真听取所有参赛老师执教的课例,我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赏析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细节,受益匪浅之余亦感慨万端,但无论“精彩”还是“缺憾”,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上“公开课”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风采,与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恨”的是为了让所上的“公开课”出新出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是啊,一节精彩纷呈,课件制作美仑美奂,课堂气氛活跃的“公开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究竟如何呢?与同样内容的“常态课”相比,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表演性质的公开课在实际教学交流活动中并不鲜见。那么,“借班上课”是不是就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水平呢?面对素不相识的学生,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有效教学?李镇西老师只选择作文课做公开课,因为可以预先通过学生作文了解学生,那么别的课、别的学科呢?为什么公开课会落到这样尴尬的境地?请看《话说“借班上课”》。  相似文献   

4.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5.
教学公开课或观摩课是每位教师职业生涯中都要经历的一种教学活动。职称评选或职务晋级也需要教师开展一定数量、级别的公开课。公开课是教师是教师教学技能、教育技术技能、教学思想的一次展示活动。一堂优质的公开课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制定,到各个知识点的教法、重难点的突破方案、科学探究环节、课程结尾的小结涉及大量的教学细节。  相似文献   

6.
“研学后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钻研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思维走向刚好相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在前,学生的“学”在后;而“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学”在前。教师的“教”在后。依据该理念,广东仲元中学构建“五环学习法”,具体包括目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评议、反思拓展等五个环节。本文以笔者承担的广州市“中学名教师历史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公开课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对历史学科如何开展“五环学习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不同、学生生疏、时间有限、有特定要求、听课者众多、执教者心情紧张等,以至于有的公开课太重形式,太重课堂表面效果(精彩程度),执教者太顾忌自己的形象,使学生作壁上观、收获甚微,而听课教师可看不可学,从而失去了公开课示范性、研究性的价值.笔者不禁叩问. 一问:何为公开,为何公开? 说到为什么要开公开课,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学校教研组分配,必需的;教研员要听课;区市有交流展示活动;评职或其他评比需要.如此一来,公开课如同一场面向老师的考试.这样的公开课上,上课教师公开了教室,公开了课堂,公开了自己与学生,唯独没有公开自己上公开课的本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开公开课的功利心凸显,而忽视的却是公开课真正的意义,即开诚布公,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美好的知识,给听课老师送上精彩纷呈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如今,代表新课程、传播新理念的教学“公开课”,总是一拨又一拨、一茬又一茬地展示在广大教师的面前。当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在观看、赏析后,总感觉到大多数公开课看起来顺畅、滑溜,但多“中看不中用,什么也学不来”。原因何在?请看某些公开课遵循的加法法则。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上海和兄弟省市最优秀的学科教师同台竞技,展示课堂教学的鲜活魅力。这也是一场不同于以往的公开课,同一门学科、同一个讲台,面对的却是陌生的学生、全国学科权威专家,现场成百上千位来自课堂一线的教师以及通过"教师博雅"官方微信收看的广大教师。"好久没有听到如此精彩的课了!"全国著名教育家于漪感叹。"讲台上的名师"系列教学展示与教学论坛自2014年11月启动,已经先后举办了英语、数学、语文3场,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记者在现场看到,11月26日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怎样才能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2013年5月,我有幸在江苏省科研协进会上讲授了一节公开课“保持乐观心态”,可谓“几易其稿”。起初发挥教师“讲”的特长,最终把关注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切实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现选取几个片断,谈谈怎样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即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视,有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作为一种主题思想,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价值聚焦,集中体现了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在繁杂的历史知识中把握重点、理清逻辑、生成价值。基于此,本文拟结合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立意”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来,笔者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徐为章老师《感悟历史新课堂》、第6期孙振江老师《盼望真实的公开课》和第8期潘金传老师《到何时才有真实的公开课?》三篇文章。几位老师都认为很多公开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只是公开课老师的“精彩表演”,是一种“作秀”过程,并且呼吁公开课要呈现真实的课堂。笔者也曾上过市级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竞赛,想现身说法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一直被视为圣洁的殿堂,而如今假冒伪劣现象也随处可见了。且不说假文凭、假考分、假统计、假报表……就是作为教学示范的公开课,也出现了“伪教学”,而且有增无减。有的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让学生反复排练,以至课堂上的操作程序、提问内容、发言人员都一一定好了。讲台上教师频频提问,得心应手;讲台下学生对答如流,效果“良好”。当然也有“卡壳”的时候,但你无需为执教老师“捏一把汗”,那只不过是个“扣”,适当的时候自然会解开。那是演戏的一部分,当不得真。演砸了的也有,那时就露了马脚。记得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  相似文献   

14.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5.
此前,笔者听过一节村小公开课.由于课前主办单位强调还公开课以严肃、科学、实效的真实性,换言之,维护公开课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只允许讲课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们见见面,并从原班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一下该班同学的基本情况,绝不允许讲课教师将授课内容提前向同学“公开”.于是,在授课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位年轻教师所执教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对陌生老师明显排斥的现象.期间,无论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同学们就是不与教师配合.几经启发引导不见效果后,年轻教师的情绪随之滑落到了冰点,现场听课的老师也大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压抑.大约上到第29分钟的时候,学生们的情绪才被刚刚调整心态的教师“千呼万唤始出来”.可惜,授课时间已接近尾声,教师原本设计好了的很有特色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都被这“冷”所左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17.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学生不出错,是因为执教老师没有给予学生犯错的时空。学生犯错,如果教师能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教学便会“锦上添花”;反之,如果教师不能从容应对,手忙脚乱,机械处理,课堂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高“利润”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自信、智…  相似文献   

18.
1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虚假。2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3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4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它提醒我们。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5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说一声“不”!6SOS!我们呼吁:救救公开课。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20.
方志俭 《考试周刊》2014,(47):138-139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边缘”学科,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是无关紧要的副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时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认识,引起学生应有重视。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历史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师面对的严峻挑战。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历史课“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动”起来,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历史“活动”课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