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四川省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挖掘,对重点申请人、重点专利和主要研究靶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四川省药物研发机构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四川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专利申请虽然涉及靶点种类多,但是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市场化程度偏低。建议促进药品研发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企业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2.
肿瘤靶向为现在现代递药系统提供了新方向,但肿瘤部位环境复杂,在药物递送过程阻碍重重。肿瘤组织部位不同于正常组织部位,具有酸性环境、过表达受体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开发出了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化疗药物的递送提供了契机,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应对肿瘤部位中的不同靶点构建多靶点、智能给药系统以实现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针对肿瘤复杂的微环境,构建更智能、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30日,在由成都高新区、成都市科技局主办,纽约大学、多伦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参与其中的“2011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国际论坛”上.成都美进生物首席科学家邓涛提出,目前有望通过研究肿瘤干细胞靶向药物和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在5年内研发出具有自主产权、对我国高发肿瘤治疗效果显著的靶向药物和细胞生物治疗技术。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对靶向肿瘤干细胞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4.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d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此,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近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恶性g隆性疾病。药物治疗仍是白血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已有多个治疗白血病药物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包括大分子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开发白血病药物正处于研发的热点的领域。本研究首次对白血病类药物的欧洲授权专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处于开发的稳定期,专利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表明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处于研究热点领域。专利地图显示大分子抗体类药物的专利数量显著少于小分子药物专利。在白血病类药物研发领域,跨国大制药公司在抗白血病药物开发上具有领先的优势。通过专利地图,词云地图,旭日图首次宏观立体展示了药物组合物,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yrazole类化合物比例构成,并且通过分析提供了抗白血病类药物最新的研发态势。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递药系统是近二十年来药物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对高效低毒的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靶向制剂脂质体递药技术更是其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虽然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有关脂质体药物的学术论文。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7.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强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卡博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已经在肾癌、甲状腺癌、肝癌、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肠癌等多种实体瘤中,证实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骨转移的控制效果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8.
新药研发是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和生物经济变革的核心领域,对引领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前沿技术不断革新、学科跨域融合、数字深度赋能驱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日趋活跃,国内外创新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等密集获批上市,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文章深入分析新药研发领域发展趋势、全球新药批准情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发展现状与态势,提出发展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新药研发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患者丧失手术机会、生存时间短,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提高,探索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近10年,肿瘤靶向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抗肿瘤单克隆抗体、树突状细胞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然而,因个体差异(适应人群窄)、靶点有限,耐药及耐药后的治疗选择是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此外,临床实际应用中单一生物免疫治疗患者获益也往往有限.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8):7-7
通过3年的“抗HIV药物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攻关,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成为国内外极少数拥有最完整的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整体水平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在抗HIV药物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是我国最主要的抗HIV药物研究的基地之一。该平台为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HIV药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云南省乃至全国艾滋病(AIDS)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药企的研发能力逐渐成熟,同时拥有明显的原料药生产优势,因此有理由相信CML靶向治疗药物的本土化趋势将不断加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CML在我国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甲磺酸盐的问世,无疑揭开了CML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替尼类药物的服药患者可以获得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因此该类药物成为名副其实的慢性白血病克星。  相似文献   

12.
药物控制释放目的是通过延缓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从而避免服药初始阶段机体内药物浓度过高的副作用和服药末期阶段药物浓度过低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通过专利检索和数据统计对国内外环境敏感药物控制释放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计量排序、可视化聚类、技术路线等分析方法,揭示了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着重从国内重要申请人东华大学入手,沿着其技术演进路线:材料-组合物-应用-应用材料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为我国药物控制释放的研发策略及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G蛋白偶联受体(G P C R)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信号传导受体家族,也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家族,约50%的上市药物通过靶向作用于GPCR获得疗效。靶向GPCR药物研发,是发展、支持、引领我国新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自"十二五"以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功组建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测定  相似文献   

14.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联合GEO芯片分析的方法,分析红花治疗冠心病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筛选红花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GEO芯片数据库检索、分析、筛选芯片数据并提取冠心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将获得的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基因,使用STRING平台对关键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作用机制。共获得红花17个有效成分,对应218个作用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基因22个;筛选到核心活性成分黄芩素、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VEGFA、MMP9、JUN等;GO和KEGG分析呈现生物过程199个,细胞组分17个,分子功能19个,富集通路涉及到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相关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β-胡萝卜素、豆甾醇等与核心基因结合良好。文章初步揭示红花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红花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治疗冠心病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有~位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带头人——从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走出的农家子弟王学斌。三十多年来,他一直进行放射性药物的研发,申报了11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成功几十种放射性药物和医用标记化合物,填补了国家空白,部分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承担的"抗HIV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项目,历时3年攻关,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最完整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成为服务全国抗HIV(艾滋病)药物筛选和研发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近期,该成果获得2008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云南省政府表彰。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由于复发难治而失去生命,其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而目前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阻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该病靶向治疗的方法、机制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古力 《百科知识》2012,(16):7-9
正干细胞研究要想取得为社会承认和欢迎的结果,就需要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现在,治疗性干细胞药物已经进入临床。美国奥西里斯治疗公司近日称,该公司研发的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干细胞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各大药企、研发机构都在紧急研发疫苗及新药。1月24日,全球发布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信息,这为新药研发确定了靶点。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下称"中晟全肽")紧急组建了抗新冠病毒治疗新药研发攻关小组,并积极与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方协商组成联合研发团队,进行抗新冠病毒药物紧急研发。与此同时,中晟全肽向全球具有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1,(7):F0002-F0002
杨宝峰,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他首次提出“离子通道作用靶点学说”,发现心律失常诱发心源性猝死新机制和药物作用新靶点。研发出大明胶囊等新药,创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