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乔姆斯基的结构理论 ,无生命主语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把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简单句译成汉语的复合句 ;( 2 )把无生命主语被动句译成无主语的主动句 ;( 3)把英语无生命主语句译成汉语的兼语式。  相似文献   

2.
对近代汉语被动句,先根据有无主语进行分类,分出“有主语被动句“和“无主语被动句“.然后根据受动者出现的次数,对有主语被动句作第二层次的分类,分出“受事一现被动句“和“受事二现被动句“;同时根据有无受动者,对无主语被动句作第二层次的分类,分出“有受事无主语被动句“和“无受事无主语被动句“.通过这么两次两层次的分类,近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就形成了系统,具备了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被动句很常见。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将这些被动句译成汉语时,往往受英语被动结构的束缚,译出来的句子别别扭扭,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本文就如何翻译英语被动句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若被动句中的主语是无生命的名词,则可将其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其形式有以下几种:1.可以不改变原句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直接把原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例如:Theseexercisesmustbedoneontime.这些练习必须按时做完。OnPracticehasbeentranslatedintomanyforeignlanguages.《实践论》已经译成了许多种外国语言。2.可以将by后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4.
试论英语被动态与汉语被动句之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有语态语法范畴,故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en,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也就无所谓被动态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5.
近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以“被”字为主要标志外,还有与“被”字在语体或使用范围略有差异的“吃”与“蒙”;从对《水浒传》中被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被动句不仅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存在被动关系来确定,还可以依据是否有受事主语进行分类。从而看出存有无受事做主语的零主语被动句和受事两现被动句。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很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与事、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及主语为零的情况。受事充当被动句主语是被动句的典型,与事等其他语义角色充当主语及零主语的情况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被动句主语既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影响者,也可以是间接受影响者,甚至可以不是谓语动词的受影响者。在被动句中,“被”字句可以蕴合弱影响,“叫”、“让”、“给”字句必须蕴含强影响。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坛经》中的被动句多有施动主语,谓语动词前后皆有附加成分,能被否定词修饰。通过与其他文献语言的比较,能看到被字被动句的一些早期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英语中,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由于这些无灵物充当主语,使得被动句的出现很多。在这些被动句里,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很少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作主语。而汉语则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者或有生命的物体,多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作主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1.
<正> 1.引言 文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广义的文体指一种语言中的各类文体。文体就其内容和社会功能分为应用性文体、科技文体。科技文体所传递的信息是客观真理,是客观事实,所以它拒绝其语言的歧义和复义性,而是求其精确和确定性。因此,科技文体中被动句使用较多,而人称主语的用法较少。本文以被动句为载体,从文体翻译这一全新视角,探讨英汉语被动句的翻译。 传统语法认为,依照主语与谓语动词的不同关系,句式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不同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分别呈现出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天人合一”观和“物我分离”观的特点。本文以思维方式为研究视角,通过横向比较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阐释了英汉被动句的表征在主语的选取、施事主语的存在、句子的感情色彩、句法构成以及意义被动句和结构被动句的出现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试图揭示表征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7,(4):71-75
祁东方言中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非常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感事、工具、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直接参与者,甚至还有主语没有出现的情况。参考袁毓林对动词语义角色的分类方法,对祁东方言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的主语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主动者,即通常所说的主动句(或者叫主动式);也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即通常称之谓被动句(或叫作被动式).所谓被动,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种被动式的叙述句,我们称之谓被动句.例如:(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例(1)“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主语都是后面动词所表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便是被动句.例(2)有“为”作被动的标志,“父母宗族”成为被戮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也是被动句.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7.
形式主动意义被动的不定式结构清水县教研室段居信动词不定式有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之分。其主动形式能否表示被动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析。一、不定式在句中作表语时的情况不定式在句中作表语,说明主语的内容、属性和特征等,并同主语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常...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句法对比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英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 ,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意合和形合 ,主题结构和主谓结构 ,人称主语和非人称主语 ,主动句和被动句 ,肯定和否定 ,句首重心和句尾重心。本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句子的汉化形式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19.
张世礼 《考试》2009,(4):66-66
判断被动句的原则是主语必须是受动者,既然这样,那么,某些成分内具有被动对象的句子就不应被视为被动句。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把主语和谓语属于主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主动句,而把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通常是用一个特殊的、表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来表示,一般容易掌握。而在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句式种类很多,不细心琢磨很容易弄错。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种被动句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