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报考公务员热持续升温,如何提高申论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成为广大考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实际上,三种能力的体现也要借助于书面语言这一工具。因此,在申论的构思写作过程中,文字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测试点,在每个题目中都占一定的分值,是决定申论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是对“给定材料”的领悟和应用,决定着申论写作成功或失败。要善于深刻地理解申论材料的本质意义,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好材料的有限与无限、主体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拓宽写作思路,寻找具有创新意义的申论结论。  相似文献   

3.
《申论》比“应试作”和“书写作”更具概括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准备《申论》考试,要注意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热点,关注与应考职位相关的问题。考试中要善于抓“材料”的眼,不忘“虚拟身份”,要把握政策依据,言之有理,对策要切实可行,要掌握行规则。  相似文献   

4.
五、要会提出方案对策 申论试题中要求提出方案对策主要是测试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在这里。既能反映出应试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又能反映出其是否具有决策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还要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应试者针对申论资料所概括出的主要问题,拿出相应的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就是一次最实际的考核。  相似文献   

5.
申论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提炼材料的主旨,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准确流畅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对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掌握好写作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鸣 《中国考试》2005,(10):38-42
申论考试.是一种具有模拟公务员职务性质的能力考试,试卷注重对应试者的分析、判断、概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测试。申论背景材料是整个试题作答的重要依据和测试层次水准标准的关键所在。申论背景材料的选材范围极其广泛,一般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教育等诸方面,选材内容侧重宏观性、关注社会性、突出现实性、体现操作性,因此,它的编排与制作在整个申论考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申论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或给材料作。在申论的写作中。首先要把握好写作的角色定位;其次提出方案要合理,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逻辑性;最后在论证时通过对章标题的拟定、开头结尾的设计、本论的安排,使章思路清晰、布局得当。  相似文献   

8.
旨在为国家选拔合格公务人员的申论考试,以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为准绳,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测试考生处理政务的潜质。考生应就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出务实的对策,注重应对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力避套话连篇。本文就近年中论考试卷面实际,分析考生误区,力促应试者围绕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弥补能力盲点,提高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9.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相似文献   

10.
申论考试是国家选拔公务员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些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进行的一种考试科目。因为申论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它需要应试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就难以答好申论试卷。为使应试者能够较理想地答好申论试卷,总结几年来申论考试的实践,本文拟从应试者“要懂”、“要会”,即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来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以供应试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成为国家及地方选拔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莘莘学子和相关人员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阶梯, 《申论》作为此类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已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本课题研究立足于14套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从话题、背景材料、试题结构和答题要求等方面探究《申论》命题趋势,以解决《申论》“考什么”的问题;并从考生的视角出发,审视《申论》“怎么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阅读给定的背景材料是其中最基础的环节。在阅读的基础上,首先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其次把握好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三,学会思辨性思维,来斟酌材料,选准突破口;第四,在杂乱的材料中要把握好主次关系。唯此,才能把握好给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2002年2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新增了申论这一考试科目。申论考试的全过程有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方案、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应试者只有掌握应试方法,才能取胜。  相似文献   

14.
申论背景资料是申论的核心部分,了解和掌握申论背景资料信息量的特性、规律以及解题技巧等是必要的。现代学者都是从应试的角度来研究申论的,对于申论本身材料信息量的问题却没有涉及。本文从申论背景资料设置及背景材料的信息量对申论写作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历经十年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其命题趋向侧重于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检测考生对突发事件、公共应急事件的分析、预防和处理.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导考生全面考虑、科学预防、及时处理和积极应对申论给定材料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分析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命题是申论考试中继提出对策方案之后“申而论之”的考项,这就是实质意义上的“申论”,是申论考试最核心的环节,是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阐释论辩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思想素养、文化素养、政策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性测试,是最能体现考生个体价值,关系考试成败的考项。所谓“审题”,是对命题的内涵、外延和要求等要素进行认知、思考和分析,并确定应对方法和策略的一个过程,是进行申论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此步失误,全盘皆输。纵观我国十年申论考试的国考题和部分省市考题,比较常见的论述命题可归为五种类型,因各命题的内涵和要求不同,故审题方法和立意指向也各异。  相似文献   

17.
于升军  李涛 《山东教育》2002,(17):37-38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进而领悟数学中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必须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必须要经历一个“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提出”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这一点既拓宽了“问题解决”的教学功能,又顺应了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心理学认为,问题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给定。问题的给定…  相似文献   

18.
“主体参与探究”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规律——学生概括,师生答疑——概括总结,练习巩固——提高升华,学以致用。下面结合(浙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的教学,谈谈“主体参与探究”教学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在许多地区的中考政治试卷中,普遍会出现这样一类试题,题目首先给定几则背景材料,然后问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暂将这类试题称为“材料联系式”问答题。这类试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概括材料的能力、比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但笔在教学与测试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在面对这类试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失分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所谓"对策命题",就是申论考试中紧接在概括要义之后的一个测试项目,是一个必考的重要内容.在考题中,凡要求考生"提出克服弊端的对策建议"、"拟写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事件的善后处理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之类的提法,均属对策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