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晶  杨佩君 《快乐阅读》2013,(18):92-9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也是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这样的名家名篇,怎样教学才能出新呢?又如何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如诗的意境之中,进而感悟、积累和学习运用语言呢?付跃红老师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情感、追求审美创作为终极目标,创造诗意课堂,奠基诗意人生,以此打磨孩子的"灵性"。【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衣裳、莲蓬、舞蹈"等词语。2.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讲读《火烧云》中形态变化部分。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述火烧云的形态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明确任务。二、阅读分析。指名读后四小节。提问:作者通过观察,把火烧云的形态想象成哪几种动物? 板书:马狗狮子 1.学习“马”这一小节。 (1)自由谈,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马”写活的,并在书上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2)组织学生议论。 (3)引导体会“跪着、大起来、伸开、长了、不见了”等词语和比喻句的作用。如:“跪着”,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描绘海上日出的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2.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注意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 《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4.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5.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思路通过阅读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这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课前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课堂上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叙述的。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设计理念《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三、重点和难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  相似文献   

13.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3.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锻炼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欣赏描写满池荷花静态美、动态美的有关语句。  相似文献   

16.
金贤芬 《考试周刊》2015,(14):37-39
<正>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和"吃相"的段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2.对比《白公鹅》学习相关段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指导学生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本、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归林后的喧闹、热烈,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咀嚼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册第十三课《鲜花和星星》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移情美读课文,让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认识新偏旁“十、页”,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个性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展开想像,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4.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引导学生创编诗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积累相关诗文,培养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自制课件、草地图、天空图、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