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相似文献   

2.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陕西省特级教师薛明读懂一篇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如何去读懂一篇课文呢?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是“懂”的标准,一个是“懂”的方法。“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所谓读懂了一篇课文,从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上去看,...  相似文献   

3.
小语第八册期终复习题浙江洪志明一、对照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逐篇读课文。“怎样才算读懂一篇课文?对即将进入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就是要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23页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  相似文献   

4.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5.
《前后照应》是六年制第十册第七组课文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先拟出思考题:(1)什么是前后照应?(2)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读写训练在本册教材里的安排 读写训练项目本册教材安排了4个。 读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读懂一  相似文献   

7.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8.
梅玻 《四川教育》2009,(7):63-63
语文阅读教学的落脚点是“读懂”。只有读懂,学生才会具备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通和读好文章的问题,而是要以读懂为最终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一篇课文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面临的第一个新课题就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因此,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这项训练应贯彻到整个学期。目前,不少学生读一篇课文,仅仅停留于大声、反复地朗读和背诵,而这种“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苏霍姆林斯基)。要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法”,确定“学法”,设计“教法”并且以好的“教法”去影响学生的“学法”,更好地掌握“文法”,从而“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12.
许贤苏 《小学语文》2010,(12):21-22
小学语文“一课三读”法,是指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经过初读、精读和熟读三步。初读,指通过自读、小组读、分人分段读、范读、听录音(看录像)读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精读,指要求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3.
三类课文的教学,教师的讲解要一类比一类减少,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要一类比一类高。在教学第三类课文时,可采取“程序法”、“引导法”、“讨论法”指导学生自学。一、程序法。读一篇课文,从审明题意到读懂全文有一定程序。第一步是“审题”。  相似文献   

14.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呢?我们觉得应当抓好六个方面。 (一)理清序列,“顺藤摸瓜”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语文基本功为序来编排的,每册教材安排若干个基本功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都是前后承接,互相联系,环环相扣的。例如,五年制第七册(以下均以五年制教材为例)安排了八个读写基本功训练项目,其中四个项目侧重于读,四个项目侧重于写。四个阅读基本功训练项目的序列是:①提出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②要读懂一篇课文.就要一边读一边想,弄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八册第六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训练重点是第二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继续和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还要熟读深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17.
一、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 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有一段日子,我一直在阅读袁微子先生的著作《小学语文教学漫谈笔录》,袁微子先生告诉我们,是读懂每一篇课文。袁先生还说,读懂课文的方法就是"识事、达义、练文"六个字。"识事"就是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算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先要读通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勤查字典和词  相似文献   

20.
一、熟悉教材 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