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明 《亚太教育》2019,(11):170-170
说课能锻炼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备课的质量,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分析了教师在说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说课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早期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说课技能,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理论水平、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说课技能内容包括说课程、说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延伸八个方面.教师可以从理论准备、课堂练习、分组练习、技能考核、反思评价等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说课技能.  相似文献   

3.
陈国雄 《考试周刊》2012,(29):137-137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是教师招录面试考试中重要的考查形式之一,所以,不论是走向教师之路还是想跨上教师岗位,都需要对说课有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因此想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说课稿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等。  相似文献   

4.
谈谈说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课是一门艺术 ,说课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说”的要求上比“讲”更高 ,因为它要求教师在十多分种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炼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呈现给教师。自说课产生以来 ,其鲜明的艺术性、较强的操作性和独特的实用性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且不失为考察教师素质的一种事半功倍的方式。但由于受说课的时间限制、听课对象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许多课说教师感到说课比讲一节课的难度更大 ,不好把握也不易成功。首先 ,应弄清楚怎样说课 ,这是说课艺术的基础要做到把课说清楚 ,必须思…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形式。那么究竟如何说呢?1.说课的意义。说课,能体现一个教师对教材大纲的理解水平,反映教师备课、上课的整体素质。因为说课既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更需  相似文献   

6.
张艳璞 《英语广场》2018,(10):88-89
说课活动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说课可以多侧面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科专业水平、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实力。在准备说课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科学的教学理论,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的结构,思考教学方法、学法,规范教学过程,从整体的角度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教学,又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交换创新思想,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推动教学课程改革,达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本文将以案例法阐述《新视野英语教程》说课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教育、教学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提高全民族语言水平的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的应用表达,直至影响全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本文论证了教师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军虎 《甘肃教育》2014,(21):71-71
正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艺术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说课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程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介绍给听众,它不失为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大面积提高育人质量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学的说课,其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笔者根据本人多次参加说课活动的体会。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面对领导和同事,系统地谈谈自己的教学想法以及教学理论依据,是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是提高教学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说课能展示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研读教材的深度以及运用教学理论的水平与能力。在平时的说课训练中,笔者也有几点感触,觉得说课应该围绕说什么,为什么说,怎么说三方面来说。下面就以英语学科为例,谈谈如何说课。首先说本节课或本单元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