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可谓词坛上一位文武双全的奇人,在他豪放的外表下,不仅有过人的文采,还具备沙场点兵的雄才大略。二十一岁领兵追杀义端,二十二岁于金人之中生擒叛徒张安国,辛弃疾如此有勇有谋,展现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彼时南宋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势之下,辛弃疾撰写《议练民兵守淮疏》,提出训练民兵以加固两淮防线,著名的《美芹十论》更是详细陈述恢复中原的策略,这些都将他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爱读书的同学可能知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同学们可知道“稼轩”这个号是怎么来的?辛弃疾在江西为官时,为新建成的房子起名“稼轩”,作为这所房子的主人,便自号稼轩居士,《清平乐·村居》就是他住在稼轩时创作的。辛弃疾与北宋时的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但是要论到在词上的成就,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优,辛弃疾足可称雄两宋。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与北来侵略的金国不断开战。辛弃疾在21岁时,就组织民众,成立义军,树起了抗金的旗帜。第二年,他曾亲率50余人,奇袭金兵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真可谓英勇善战。辛…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著名的爱国词人。二十一岁便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耿京义军。他才智过人,英明果断,气壮如虎,积极参与军机策划,并曾只身闯入金人军帐,刀劈叛徒义端,又率五十骑兵,冲进五万之众的金营,同敌人搏斗,在宴席上生擒反将张安国,挟持上马,飞奔而还。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逝世于宋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至今已780年。为纪念这位词史上的豪放巨首,婉约大家,笔者应邀参加了五月中旬于济南举行的全国首次辛弃疾学术讨论会,期间不胜感奋,作《辛弃疾赞》,书赠座落在大明湖畔的辛氏纪念祠: 其婉其旷其豪,似李似苏似陶, 气至情至神至,才高品高格高。  相似文献   

6.
<正> 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大家,是南宋词人中唯一的“堪与北宋人颉颃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辛词的美学蕴含十分丰富,它集中地体现了南宋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旨趣,代表了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本文拟就辛弃疾词的美学内容谈一些  相似文献   

7.
《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九册第21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跟教材配套的参考用书上这样分析上片的含义“上片写农家老年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上片展示了这样的图景 :一所低小的茅屋 ,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 ,刚刚饮罢了酒 ,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在这本参考书里 ,编者显然把“醉”的主语理解为翁媪 ,而我认为理解为作者更合情理。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辛弃疾其人。辛弃疾二十二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二十三岁南渡 ,历任南宋建康府通…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曾历经战场,“颇谙晓兵事”,立志“他年要补天西北”、“赢得身前身后名”,但南宋当局苟且偷安,辛弃疾备受排挤,他深感“雕弓挂壁无用”(《水调歌头》),只得“笔作剑锋长”(《水调歌·席上为叶仲洽赋》),写作了大量优秀词篇,以此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写下了大量的抚时感事、声宏意远的爱国词作。这些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某些本质,是诗人心弦和时代脉搏发生共鸣的产物,也是当时南宋词坛的最强音。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是女真贵族雄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是谁在“神鸦社鼓”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之句,读者对“一片神鸦社鼓”的主语有三种理解:(1)敌人;(2)沦陷区的原宋朝百姓;(3)因辛弃疾写此词时佛狸祠在南宋控制版图内,故又有人说这里的主语应是南宋的军民。三种理解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第一,如果认为主语是“敌人”,则这句应是写敌人肆无忌惮地在昔日大宋的领土上祭祀庆典。那么,该词突出了祖国疆土已沦为敌手之痛。我们说因人识文,联想词人辛弃疾是从金人统治地区南归的志士,他对国土沦入敌手的痛切之感应是非常强烈的。  相似文献   

11.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一般人认为这首诗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时所作,又说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之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岳飞从未见过此三人。事实上,是张安国之子张充代兄张祟(礼部尚书)和诗一首,被他人误认为由张完和诗,而误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全词语言不假雕琢,感情沉郁悲凉,含蓄蕴藉,历来得到词家和学者很高的评价.如: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评曰“忠愤之气,拂拂笔端”,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  相似文献   

13.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4.
<正> 辛弃疾在1161年南渡以后,由于直言进谏,力主北伐,恢复中原,分别于1165年著《美芹十论》为张浚北伐辩护;于1170年上书《九议》呈虞允文讨金。刚满三十岁的辛稼轩,不但早已“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当时的一些爱国志士以及广大的社会人群,也都已认识出他是一个结合了多方面才能主张抗战的有志之士,而以必能建立丰功伟业期待于他。辛弃疾虽深孚众望,但南宋朝廷害怕讨伐再度失败,早已拿出了奴颜媚骨,卑躬屈膝与金进行了“和议”。因此,一个有作为的辛弃疾,也只是在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作了几任地方官。而在1182年到1203年。这漫长的二十年岁月内,除曾一度出任福建路的提刑和安抚史共不满三年外,他完全是被南宋政府弃置不用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先生《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见高中语文第五册)在评析辛弃疾《鹧鸪天》《西江月》两首词时,采用“上半阕”和“下半阕”来指称上下词段,是否妥当?阕,本谓祭事已毕而闭门。《说文》云:“阕,事已闭门也。”引申  相似文献   

16.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且能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豪放词人。作为词坛一大宗师,辛词风格是多样的。刘克庄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词风:“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艺概》则称:“稼轩词龙腾虎掷”。陈廷焯又说:辛词“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极沉郁”(《白雨斋词话》)。而邹祗谟却云:“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远志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也是当时才气横溢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爱国将领。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年代里,他用那悲壮豪放,“金石”铿锵的词章,揭示了时代的悲愤和苦难,抒发了民族的哀怨和希望,表达了自己的忧心和抱负。辛弃疾的词作在南宋爱国词坛上,无论就其思想性,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堪称为一面光辉的旗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奉第五册《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一课,在分析辛词《鹧鸪天》时,作者说“城中桃李愁风雨”一句,“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接着又说’“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并援引《摸鱼儿》和《祝英台近》作为例证,然后又再次强调“城中”句“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对于这样的分析,笔者不敢苟同。《摸鱼儿》词前有一段小序:“淳熙  相似文献   

19.
一、南巢《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孔传》(汉孔安国传):“南巢,地名。”《孔疏(唐孔颖达疏):“桀奔南巢,汤纵而廹,故称放也……《周书序》有‘巢伯来朝’。传云:南方远国。郑玄云:南方远国,《世本》一见者。桀之所奔,盖彼国也。”《春秋·文公》(经文):“十有  相似文献   

20.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有的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悲叹。如:夏承焘、游止水合著的《辛弃疾》解释“可怜白发生”说:“唉!可惜头发白了,报国无路,一切希望都落空!……末句五字,……完全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句五字失望之情。”华中师范学院编的《中国文学作品选读》则说:“最后一句转到壮志未酬的悲忿,同时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