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田浅说     
海东青 《武当》2012,(1):47-48
丹田,这个让内家功夫爱好者和中医一直探讨的神秘部位,不知苦煞了多少英雄好汉。历史上,拳书着墨最多的也是丹田,解释最多的也是丹田,丹田的功法也最多,软硬气功更是离不了丹田,可谓丹田贯穿于所有的内外功法,仿佛离了丹田将一无所成。丹田  相似文献   

2.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相似文献   

3.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金刚养生功”又称“金刚养生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洁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宗锡元  宗婷 《精武》2010,(6):24-25
拍打靠是查拳名家李恩聚先生所传,是在传统功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其功法简单易学,功法合理,收益较好。是李氏查拳入门功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余拳招术探     
陈平秋 《精武》2007,(8):38-40
在余拳特殊的训练后,已经奠定了相当好的武功基础,可以说,招术也许不太重要了,但余拳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技击内容,主要通过步法、身法、手法、腿法表现连环和立体攻防的特点。步法除了前面说到的扭步,还有盘根步、蛇行步、龙云步、以及跟步、跪跟步等。关于步法,我在其它文章里较全面地介绍过武术中用的各种实战步法,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我只简单比较余拳和普通门派在步法运用上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哈达 《中华武术》2006,(10):29-29
我认为谈大成拳的技击实战方法,就应该围绕大成拳(意拳)的功法,也就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功法展开,而不能够脱离他们而独立练习。这样有可能背离我们练习大成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张熙耕 《精武》2008,(8):21-22
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0.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武当九宫桩     
王炳生 《武当》2005,(8):3-4
九宫桩是传统武当九宫门功法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当九宫门拳、械功法长期隐没于民间,濒于失传状态。为使传统武术重放光彩,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作为武当九宫门传人,愿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先祖传下来的“武当九宫桩”公诸于世,以飨广大武术爱好者。所谓九宫:是根据《洛书》,继承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按一定的序  相似文献   

12.
文章整理并分析了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功法,从功法的角度探讨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健身作用。六合八法拳是一个优秀的拳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健身价值,它可以平衡阴阳,调节神经,对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秘宗拳抓功     
秘宗拳,历来讲筑基、重功法,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 在东北大连沿传的秘宗拳功法中,有一种称为“抓功”的功法。这种“抓功”,实用性极强,是训练传统技击单操功同时必练的筑基内容,有提高指、掌抓握力,增强臂、掌击力与抗击能力及充盈内气,强化自身整体内劲的显著效果和作用。 现将此功法之五式练法介绍如下: 一、穿云拨雾式 预备动作:两臂下垂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肩宽,心静气平片刻。  相似文献   

14.
武宣 《武当》2013,(9):10-32
传统武当内家拳法,作为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然经千年封建王朝的更迭,武当道场的兴衰变迁,也让武当拳的传承传播由盛转衰,由显归隐,渐至散失。三十年来,《武当》杂志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为己任,深入全国各地搜寻武当武术传人、功法,归并整理,总计挖整出二十八个门派,三百余套功法,这些功法套路源流明析,代有传人,且有史证记载,真实构成了武当内家拳法的基本体系、形态。今在《武当》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将武当武术二十八个门派、三百余套功法集录于此,作为三十年挖整工作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赵国仁 《中华武术》2004,(10):50-50
每个太极拳爱好者对诸如“虚灵顶劲”“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要领都非常熟悉。在一次和拳友们谈论时,某拳友言道:“这些要领我早就领悟了,不必考虑自然就能做到。”他真的“领悟”了吗?  相似文献   

16.
程元江 《精武》2007,(7):13-13
在武术之乡菏泽地区广为传练的少林洪拳功法中,有一种刚猛硬狠的拳功——洪门硬刚拳。习练洪门硬刚拳能使双手力大无比,筋骨强健,出拳虎虎生风,用于实战搏杀凶猛霸道,威力十足。洪门硬刚拳练法简单、实用,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玄奇,现将其功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位远方的意拳爱好者来珠海探望我。说我前一段时间写的一些关于意拳的文章,很多人看完以后感觉还是不太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问我能否再为他做一次讲解。应他的请求,我把自己对拳学的一些看法又向他讲解了一遍。事后感到其中谈到的内容对广大武术爱好者是有普遍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问调查等方法,挖掘整理山东省平阴县孔村太平拳的历史渊源与技术体系.太平拳由清康熙年间王氏高祖王翀宇所创,是一个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较大拳种.太平拳主要包括:基本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实战技术、硬功功法、轻功功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武当》2013,(2):I0005-I0005
2012年12月23日,2012年广东省武当太虚拳会周年志庆暨太虚拳大赛在广东江门市江海区成功举办,来自广东境内约600余太虚拳爱好者参加,大赛由江门市江海区外海太虚拳协会主办,广东省内各市区拳法组织嘉宾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受人关注。与此同时,由太极拳衍生而来的入门功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法并不能随意编创,需要一个标准对其约束,力求使功法具备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太极拳拳理、技法特征为理论立足点,为太极拳入门功法制定了较为妥善的标准,为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