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什么?“每天吃住在家里,享受双亲爱人所给予的爱,是一种真实的幸福;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感受城市的那种喧闹,是俗世的幸福;事业有成,名利双收,别人艳羡的目光带来的是功成名就的幸福;杨柳岸,细雨朦胧,‘执手相看泪眼’,声声叮咛中是牵挂的幸福;隔河而望,依稀就是梦里水乡,思而不得的惆怅是期待的幸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往往当你感到精疲力竭时,战胜困难的幸福就会悄然来到你身边;付出超于常人的辛苦努力,但仍无怨无悔,原来奉献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2.
方沁园 《新读写》2012,(2):19-19
我生长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从我一出生,我就对“幸福”这个词充满了好奇,总想体验—-下那种叫幸福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决定一个人外出寻找幸福。  相似文献   

3.
忙,匆忙,繁忙,忙碌……像一支永不停歇的车轮向前奔驰。也许有人会厌倦“忙”所带来的那种快节奏的压迫感,而我仍然要说的是——忙是一种幸福。忙,是一种幸福,在于它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6,(6)
“六一”儿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那种阳光一样的温馨,舞蹈一般的跃动……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正>“小确幸”这个词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心中隐约期待的小事刚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和满足”,记录这种“小确幸”的文字读起来也是如此,你说不出来哪里惊艳,但偏偏细腻之处最得人心!炎炎夏日,趁着清闲假期,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品一品这其中的迷人之处吧!  相似文献   

6.
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教幸福,学幸福”;“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实施有效路径是抓住当前课改机遇,探究幸福课堂操作范式;强化团队意识,构建以幸福教研促幸福课堂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社会呼唤“以人为本”,将“人的幸福”作为价值追求的时候,我们教师的幸福在哪里?物质所带来的幸福感受,是暂时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当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被满足,并有成功体验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任何物质也代替不了的。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是否幸福,将直接影响着每个人一生的生命质量。尤其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幸福感受更为重要,因为它将惠及学生。教师不幸福所产生的情感,会影响到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同时教师不幸福,也就更谈不上承担培养学生幸福能力的责任了。校长关注教师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8.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幸福。获得与感受幸福是一种需要磨励和培养的能力,这就得由教育来承担。马卡连柯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9.
“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农民是幸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幸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是幸福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者是幸福的……当“幸福”一词频繁地被人们提及,作为教师的笔者也不禁陷入思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电大》2006,(6):33-33
“我每天都在期待卸完妆后的那块毛巾,因为那块毛巾盖在脸上时,哇,那种感觉,好幸福。”  相似文献   

11.
六一儿童节到了,可是,我却没有产生以往那种幸福与喜悦之情,因为“六一”已经渐渐离我远去。告别童年,走向少年,“六一”只能当作记忆,珍藏在心里,自己慢慢去回味了。  相似文献   

12.
诠释幸福     
什么是幸福?孩子说:“幸福是妈妈买的糖,甜甜的;幸福是小鹿,跳跳的。”学生说:“幸福是考试的成绩高,是老师的表扬多。”青年说:“幸福是事业的成功,恋人的微笑。”父母说:“幸福是家人的健康,家庭的美满。”商人说:“幸福是钱,钱就是幸福。”学者说:“幸福是知识,它带给人力量。”这是他们的幸福。对于幸福,每颗心有自己的诠释——有的说,幸福如阳光,似春风;有的说,幸福是压力,是动力;有的说,幸福是负担,是无奈……但幸福无论再怎么变,结果不会变,那就是快乐美满。你可不要轻视它,因为它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周围。中大奖、出国、升职这些所…  相似文献   

13.
龚燕 《中国德育》2013,(23):71-72
幸福是什么?—"每天吃住在家里,享受双亲爱人所给予的爱,是一种真实的幸福;走在宽敞的大街上,感受城市的那种喧闹,是俗世的幸福;事业有成,名利双收,别人艳羡的目光带来的是功成名就的幸福;杨柳岸,细雨朦胧,"执手相看泪眼",声声叮咛中是牵挂的幸福;隔河而望,依稀就是梦里水乡,  相似文献   

14.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盼春节     
尤沁雷 《小火炬》2011,(1):51-52
盼春节是每个孩子在寒假刚开始时都会做的事,我也不例外。 我会在除夕的早晨去“烟花销售点”挑选烟花,去店里购买对联……和家人一起忙碌着.那种幸福的感觉总是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环     
幸福是什么? 爱迪生说:“幸福是为人类找到光明。”拿破仑说:“幸福是来自于不停的战争,扩张。”海伦·凯勒说:“幸福就是亲眼看到世界。”  相似文献   

17.
樊纲 《学习之友》2006,(2):10-12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而所谓“选择”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大幸福或满足的较好的活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乡愁,是什么?是那棵枯老的大松树下的说书人?还是夕阳下永不复回的无忧无虑的嬉闹?还是那碗简单朴实却让人幸福的老豆腐……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答案。汪曾祺的乡愁是一枚咸鸭蛋,朱自清的乡愁是一块白水豆腐……我呢?让我想想。不过,我知道,有了乡愁,才有远方。我想起了那个早市,“关东豆腐脑,好吃不贵!”吆喝声还时常萦绕在脑中。其中商贩的真诚与食客的热情最为令我想念。那种童叟无欺,那种简单朴实,那种快活,我后来从未见过。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创建于1984年,是“江苏省实验学校”。建校以来,学校逐步确立了“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围绕这一特色,形成了“让学校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地方”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发展思路;构建了“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幸福管理文化、幸福课程文化、幸福课堂文化、幸福校园文化和幸福网络文化等)和课程体系(幸福基础课程、幸福拓展课程和幸福潜在课程);确定了“幸福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及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通过运用词汇联想技术,描述大学生对幸福的内容、主体及买现途径三方面的社会表征内容。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幸福的社会表征词语丰富,呈现出生活化特征。具体来看,大学生对精神幸福的表征多于对物质幸福的表征,对个人幸福的表征多于对社会幸福的表征,对享受幸福的表征多于对创造幸福的表征;反映“小我”的追求多于反映“大我”的追求;个体情感追求是个人幸福的主要内容,“社会和谐”、“助人为乐”是社会幸福的主要内容。总体而言,大学生幸福观的核心是幸福的内容,并且呈现出注重个体精神生活追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