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6月16日《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全文刊登了全国记协主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五篇作品。这五篇现场短新闻是:《人民日报》记者孙毅采写的邓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难忘的时刻》;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罗观星合写的《总书记的问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新华社记者胡泰然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业大市,商丘农产品资源丰富一直令人自豪。然而,近年来农产品销售难现象屡屡发生。从白菜喂猪到山药销售难,从蒜贱伤农到花菜、油桃论堆卖,再到百万斤南瓜滞销……这些事件背后,损失的都是农民的利益。2014年国庆节,河南商丘一农民种植130亩南瓜丰收,35万公斤南瓜滞销。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后来,通过商丘市委宣传部官方微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经在地市报社工作多年,采编的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40多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荣获1994年度广西新闻奖的那次。《北海日报》当年6月17日见报的一组报道农民卖西瓜难的新闻作品(以下简称“西瓜报道”)分别获得通讯一等奖、言论三等奖、好标题奖———新闻体裁不同  相似文献   

4.
新闻贵在“新”字,不新就不是新闻。于是,不少通讯员的眼睛老是四处寻找所谓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对于那些旧题材则视而不见。但新题材并不是天天都有,特别是基层,范围小,新题材更难有,怎么办?笔者近几年来在实践中体会到,旧题材也可出新意,还是一大“新闻泉”。怎样使旧新闻出新呢?今年5月,市委宣传部组织我们十多位通讯员到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介绍说,他们新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希望我们能写一写。对于这一题材,有的人不愿去写,因为这已不是新题材,如果写,也只是写成一句话新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采访,采访中…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通过静止画面凝固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断,具有明显的瞬间性,而这个瞬间是客观事物符合自身逻辑发展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定格”,应当是最具典型性的那一“瞬间”,这也正是新闻摄影的魅力所在。 随着专题摄影和图片故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摄影者把注意力投向了这里。在处理来稿中我们发现,每天大量的稿件中,专题和组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其中,绝大多数的题材根本不适合用专题的形式去表现,甚至适得其反。照片缺乏对于典型瞬间的发掘和提取,致使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在作者贪多求大中白白浪费了,变成了对一个事件简单的客观记录,使新闻价值大打折扣。我曾看过一组来稿,反映一群建筑工人到郊区种菜,为单位建立副食基地的事。本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题材,但作者非要照专题的路  相似文献   

6.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的工作性和专业性较强,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下面,根据自己新闻实践中的体会,就经济新闻写作抛一块砖,希望能引出玉来。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在面向各级干部的同时,更要面向不同群众,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选取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获得第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1200万元买回美加净》,就是抓住了经济热点: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加净,4年前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现在又高价买回来。一卖一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群众关注的重大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8.
题材重大是写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诞生新闻精品的充分条件,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应当在追求新闻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在1998年度河南省好新闻评选中,由笔者采写的通讯《我们都是工人农民的儿子》(见《河南农村报》1998年5月6日一版)有幸荣获一等奖。这篇通讯并非记者专门采访而成,而是作为与会代表偶然所得。能获得好新闻的荣誉,关键在于一个“情”字。省委领导对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的热血真情,和着记者被感动的一腔热情,融入这短短篇幅的字里行间。许多同行赞誉说:以会议为题材的新闻动人的不多,写出“彩”来更难。而该稿之所以能够出彩,在于它融入了记者的“情感”。稿件中,记者不是观察家,而是一名普通的与会者。心绪与会场气氛相…  相似文献   

10.
如同农民卖粮难、卖棉难一样,现如今报纸发行也难.一到下半年,全国各报社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为自已的报纸找销路.  相似文献   

11.
把现场短新闻写出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新闻价值。因此,首先要打题材仗,把那些适宜写作现场短新闻的题材,纳入到这个新闻品种中来。这里,应克服一种模糊认识。目前,有些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的重要性,误以为它是“小东西”,因而舍不得把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重大典型人物等题材写成现场短新闻,一味追求“头条消息”、“长篇通讯”。这样,就使得现场短新闻栏目里,很难得到表现重大新闻题材的稿件。其实,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已得到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12.
孟庆新,男,1966年6月主,现任《兵团日报》副刊副主任。自1988年8月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共有30余篇新闻作品(论文)获全国及省级好新闻评比一、二、三等奖。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主任记者,著有专著《新闻写作潇洒些》一书。 (一) 《提错种子的农民,你们在哪里》(以下简称《提》)之所以能获得中国新闻二等奖,笔者认为关键得益于题材的优势──事件的典型性,决定了其新闻价值含量。 正如业内人士所知,好的新闻报道的前提是必须先有一个好的新闻事实。所谓好的新闻事实是那些典型的、突出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仔细地翻阅了《新华日报》,发现这张报纸一版短而好的头条新闻比过去增加了。其他同志也有同感,都说这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可喜的变化。笔者对《新华日报》今年4月15日头版头条《丹阳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农民“卖难”》一文(下简称《丹阳》)略作归纳,似有四大特点:事实交代清楚,抓住实质问题,运用典型材料,说透一个道理。事实交待清楚。该文连标点在内仅有680字,但新闻五要素俱全。时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认为,通讯员身在基层,无新闻线索,没重大题材,写新闻是难上加难。其实,好多新闻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只是没能抓住它,让新闻溜掉了。1992年3月,我回家侍弄烟苗,许多乡亲都向我要废纸,说现在推广的纸钵育烤烟苗就是好,难的是寻不到废纸,市场价格又太高,这可咋办呀!我很快写了《正宁纸贵兆丰年》一稿,被《甘肃经济报》、《甘肃农民报》等5家报  相似文献   

15.
专题性摄影报道的题材选择新闻摄影所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无所不及。当然,新闻报道不管是文宇的或图片的,也不是见啥抓啥,“拾到篮里都是菜”。他们都有独特的视角,都对事件进行选取。特别是新闻摄影,它所强化的是事件特定的瞬间和场景。新闻摄影当然可以叙述过程,但它史注重捕捉过程中的典型时刻。近几年,报纸摄影专版多见一个题材的专题性报道,这是为了突现主题,让新闻事件具有更强的扩张性。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开天辟地第一回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一、它是一篇独家新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是新闻工作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新闻贵在新,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这篇消息从报道题材、内容、事实来看,都是“独家”所具有的。它报道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浙江省以法规形式,将贫困农民列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做法在全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通讯员,就得不断地增强自已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愈强,愈能发现新闻素材,进而筛选出新闻题材。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呢?新闻敏感是指对新闻素材的发现和辩别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也就是对构成新闻的事实,或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发现得快,一下子能抓住它,这就是新闻敏感。下面谈一点粗浅的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对头,各行各业都开创新局面,商业部门也在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有一次,展销店深入到西安郊区卖电视机,一次就卖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报道。可读在有新闻,可读在抓住了重要的宣传主题。从中央到省,一再强调减轻农民负担,各地出台了多种减负的方法,报道的也不少,但多是领导机关在给农民减负。邻水县关河乡楠木村由农民自己作主来减负。这件事新鲜,便有了新闻。基层通讯员往往觉得新闻难找。要说找新闻难,不只是基层通讯员,就是专门吃新闻这一碗饭的记者,也并非总觉得找新闻很容易。是难是易,首先要解决一个识别什么事情才算新的问题。称得上新的事,可以指出许多特征,不过,有两个特征是最基本的:从时间方面看,是第一次或首先发生的事;从…  相似文献   

19.
事件或事物有没有新闻价值,这牵涉到记者的选题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有些东西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高,还拼命在那里写。——前北京日报总编辑王立行 业内人士常说:有了好题材,这篇报道至少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高不高,就看记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来说话。但是,在新闻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地区的记者,有的人好题材用不完,常常出大稿、好稿;有的人虽然忙忙碌碌,却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总也抓不到好题材,等到别人报道了方感遗珠之憾。其实这里体现的是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反映出  相似文献   

20.
肖曜 《新闻前哨》2005,(5):66-67
新闻摄影专版是新闻摄影的表现手法之一。他是对一个新 闻事件用图片进行连续阐释,或是对不同新闻事件用一个主题 展示。既然冠以新闻,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时代性: 一主题的时代性-一 新闻摄影专版主题与时代同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 主题的选择上,却有区别。正如国人的服装,从一片灰色到五 彩斑斓,我们的专版,也从“高大全”到人文理念贯穿,从基本 上是交响曲到既有交响曲也有轻音乐,从见景难见人,或见人 难见情,到情景交融,景人合一。 在这方面,改版后的湖北日报摄影专版做到了以下几点: 政治主题人性化:如社区良主进程、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