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文武 《红领巾》2005,(4):59-61
&lt;黄帝帛书&gt;中,刑德思想是核心内容之一.&lt;黄帝帛书&gt;从辨证思维的高度阐述了刑与德的关系,提出了“刑德相养“的命题.在德与刑孰主孰客这一问题上,&lt;黄帝帛书&gt;明确提出先德后刑.&lt;黄帝帛书&gt;将刑德与天道、阴阳结合起来,从而将刑德学说提高到了自然哲学的高度,形成了“阴阳刑德“观.&lt;黄帝帛书&gt;提出刑德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式或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因“、“时“和“度“.  相似文献   

3.
<华阳国志>是研究西南古代少数民族的重要文献典籍.本文认为,与以前及同时代文献相比,在对少数民族记载的广度上和深度上,<华阳国志>都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lt;技术创新&gt;课程的性质及功能,提出了课题研讨式课内教学和技术创新实践式课外教学交叉配合的&lt;技术创新&gt;课程教学模式.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lt;技术创新&gt;课程全程多方位成绩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现了1册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韩氏家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文章考辨了<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的情况、可能始修的年代、所陷入的误区,以及研究价值等.  相似文献   

6.
陈文庆 《红领巾》2005,(2):40-41,49
鉴于&lt;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gt;是引起人道主义马克思讨论的重要著作,也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有别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文章从人的价值,人的存在,人的社会地位,人的解放四个方面,分析&lt;手稿&gt;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木下顺二的<夕鹤>借用仙鹤报恩的故事,形象地表现了战后日本人民对纯洁真挚的爱情以及美满家庭生活的向往,阿通的飘然而逝折射了现实的残酷无情.美丽的姑娘、动人的故事、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夕鹤>具有日本传统演剧艺术的幽玄之美的特征,很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多方(包括鲁迅先生本人)证实.本文指出<狂人日记>与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泄密的心脏>有着一定的联系,爱伦*坡对鲁迅的创作可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从两位作家的思想根源、人生哲学和两篇小说的内容、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探求其中的一致性,从而证实该论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于素云 《教学研究》2004,(2):167-168,174
&lt;今日说法&gt;具有几个特点:目的是普及法律知识;有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案例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时效性使之可以有效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时间长短的适宜性使之十分适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特点使之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高度吻合,从而决定了可以在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适用&lt;今日说法&gt;.  相似文献   

11.
刘后务 《红领巾》2005,(3):50-52
我国现行&lt;民事诉讼法&gt;关于诉讼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在修改&lt;民事诉讼法&gt;时应对第10章的章名、民事诉讼参与人所实施的各种诉讼违法行为、诉讼法律责任方式和审判人员应承担的诉讼法律责任等缺陷和不足加以修改,以便建立科学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珍珠>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解读.从作品的素材来源可以发掘出它所蕴涵的印第安人神话成分及其象征意义;把它当作寓言,则可读出它所阐释的老子学说;探索作品的哲理,则可发现它与<科蒂兹海航行日志>一样都植根于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4.
祝欣  李迎春 《红领巾》2005,(6):103-105
近80年来,对经典文本--鲁迅小说&lt;伤逝&gt;的解读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早期的文本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出发,而梳理最近10年的学术研究文章后我们发现,解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叙事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女性主义等多种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方法都被论者用于文本分析,论者的学术思维日益拓宽.尤其是性别视角的引入,使&lt;伤逝&gt;的研究向文本的原意更接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5.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等原因.强烈的思归之情,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对于回归精神家园的期待,对于巅峰经验的缅怀和追忆是心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善经<四声指归>、<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和<丘迟传>所录钟嵘<诗品>资料与宋元以后刊行的<诗品>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尤其是<梁书·钟嵘传>所录为完整的一篇<诗品序>,研究价值尤高.然而在实际的<诗品>研究中,往往存在用后来版本的文字判定隋、唐初人所录为讹误的颠倒是非的情况.这应引起人们对隋、唐初人所录<诗品>资料的足够重视,希望能够在更加接近<诗品>原来文献面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这一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传世的苏轼"诗文",颇杂赝作.<蔡使君传>最早见于<东坡外集>,李寅生先生已证其非出东坡手;然<蔡使君传>并非节自<梁书>卷十的<蔡道恭传>,而是原原本本地抄自<南史·蔡道恭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