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宜民 《中国广播》2009,(12):30-32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出现了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面对两岸形势变化的新特点,对台广播从传播理念、渠道、手段和方式都亟待创新。  相似文献   

2.
李子眸 《大观周刊》2012,(31):62-62
两岸经贸交流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日趋成熟,两岸经贸交流进入后ECFA时代。两岸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促进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两岸文化传承视角,探讨两岸文化交流现状及对策以促进两岸长久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柴华 《东南传播》2020,(1):53-55
2019年是两岸开启交流32周年,也是两岸新闻交流32周年。当年两岸隔绝的坚冰,就是由新闻记者的采访打破的。多年来,两岸媒体的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搭建了沟通桥梁。如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两岸媒体和台海新闻人应借助新媒体的强大推力,主动融入融媒体时代,善尽社会责任,坚持为民发声,讲好两岸故事,积极探索台海新闻节目全新发展之路,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台海新闻节目融合发展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方向,探索融媒体时代台海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峡两岸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总结其规律,不但是语言学方面的课题,也可以更好地对了解两岸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两岸曾经的隔绝、甚至对立造成汉语言发展的差异,但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之间经贸、文化及人员全方位的交流交往,呈现在语言上差异将得到更多的关注,语言也会在两岸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3,(Z1):26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以服务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出版交流为办社宗旨的九州出版社抓住两岸和平发展的机遇,扩大与台湾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交流和合作,2013年新推出一批两岸学术界、出版界、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新书。九州出版社总编辑王杰介绍说,编辑整理出版赴台文化大师(指1949年后到台湾的文化大师,包括钱穆、胡适、唐君毅、徐复观、王云五等)的著作需要两岸学术界和出版界达成若干共识和互信、搁置若干争议,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需要两岸发挥优势,通力协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编辑出版赴台文化大家著作系列的诸多难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站在21世纪初迅猛发展,"社交革命"波及整个世界,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都身处其中。两岸都属于华语社会,但由于经济、文化、习俗等差异,再加上网站本身设计的差异,使两岸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从差异入手,以两岸最流行的人人网和Facebook为例,探讨两岸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为两岸的社交网站提出可相互借鉴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两岸关系变化,两岸传媒生态也出现新的变化。各具传播特色与风格的新媒体能够作为物质性基础给两岸新媒体生态提供新鲜血液以建立两岸“一身多形”的传媒矩阵。“看台海”建立的多形式媒介矩阵使两岸用户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发生改变。用户的情感,行动将纳入新媒体与两岸形象的建立之中。在传播方式上,两岸用户和“看台海”平台的融合逐渐形成双向的互动。新媒体矩阵中拥有多种特色的传播方式,两岸“文化的共同性”在多元的传播方式中举足轻重,也逐渐成为牵动两岸人民最核心的关系纽带。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两岸新媒体平台“看台海”的结构形成与用户互动的分析,试图理解当下两岸传播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正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简称发展论坛)于6月16-19日在厦门日航酒店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新闻出版行业的360多名代表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ECFA深入实施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旨,以两岸青年编辑交流为重点,以"加强两岸出版合作、共同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为主题,共商推动新闻出版业创新、发展大计,共绘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两岸四地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的简要介绍,以及对各自公共图书馆在阵地服务功能的覆盖区域、辐射半径和人均图书馆馆数上的比较与分析,使读者较为清楚地了解到两岸四地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台湾局势发生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多年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和台湾问题。为使社区群众通过图书了解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由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和著名画家吴佰如共同捐建主办、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北京时代联信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捐建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涉台图书阅览室活动,于2008年11月14日在广州市越秀图书馆举行。这是全国首家在社区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涉台图书阅览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8,(8):I0001-I0001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38家来自祖国大陆和15家来自台湾地区的90多位广播界同行、专家、学者聚首北京,共话两岸广播的发展和未来,就进一步发挥广播在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开研讨。海峡两岸广播交流研讨会自199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分别在大陆和台湾举办了8届。是两岸广播界规格最高、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交流盛会。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北京奥运会报道和新媒体发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就报业领域来说,加快报业体制改革,推动报业产业发展正成为一股潮流。面对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寻求改革和突破,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报业发展。下面就如  相似文献   

13.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指出:针对台湾青年不同群体,组织实施学习交流、研学旅行、社团结对、体验对接等活动。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努力重塑台湾青年正确的家国观念,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岸青年融合的策略研究,阐述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两岸关系稳步发,顺应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面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对台的宣传报道?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提出县级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地方媒体的作用,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做好对台宣传报道,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涉台重大交流活动,是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交往交心、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做好相关新闻宣传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以湄洲日报社做好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采访报道为例,对如何增强新闻宣传引导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闫晴 《新闻世界》2013,(1):140-142
台湾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媒体环境使两岸媒体关系复杂多变,而新闻媒体担负着两岸关系先行者的角色,对两岸媒体关系的研究及多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两岸平面媒体交流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电视媒体交流的论文并不多。因此,本文以电视媒体的官方及民间交流为研究对象,以CCTV4等频道在台交流的历史及地方电视台、电视集团的已有特色合作为例,从时间的纵深变化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两个维度探索两岸电视媒体交流合作的可能性模式,以期为两岸电视传媒交流合作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吴磊 《东南传播》2013,(12):25-27
文化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凝聚民族的感情乳胶.五缘文化以华人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为研究对象,是华人团体的联结纽带和沟通桥梁.为了适应两岸和平发展的需要,应充分重视、发挥五缘文化在两岸交流过程中的天然优势.本文主要以文化软实力的视角,结合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实践,分析论证了五缘文化在两岸互动过程中所独具的亲和力、凝聚力、协同力和创新力,及其在提升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面宣传为主”是在1989年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下,本文通过介绍闽南地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优势,分析了目前闽南图书馆界和台湾同行的交流现状、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抓住机遇,构筑两岸图书馆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提出一些设想,以促进两岸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两岸新闻交流的发展方向,而两岸新闻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功能,提供了可以让两岸进行正常交流互动的机制。未来两岸如何通过新闻交流、通过媒体对两岸形象(台湾形象、大陆形象)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的塑造与呈现来沟通两岸、寻求两岸彼此认同、建立彼此好感,发挥媒体良性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新闻交流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历史使命。本文就此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实务层面提出了互构两岸真实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