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字的源泉具有图像性.在文学与艺术的语境中,文字既传递着图像信息也创造着图像信息,文字本身就具有图像性.文字既是文学性符号又是艺术图像性符号.  相似文献   

2.
文字与图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方式,在被喻为"读图时代"的今天,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总的来看,文字与图像属于不同的符号体系,读图具有先天性而读文具有后天性,文字与图像存在"观看"的差异性,文字"静观"与图像"动感",文字具有抽象化特点而图像具有具象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是文字学和语言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近年来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争论最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清点与梳理,通过对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历时考察定位以及共时层面的解读阐释,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评议。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字学界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两种。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表意文字一直被当做是一种落后的文字,而表音文字则是优秀的、先进的文字。文字的落后与先进问题,我们认为不能在不同的文字之间进行比较,只能在该文字和它所记录的语言之间加以研究。只要文字忠实地履行了记录语言的职责,它就是优秀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学界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表音和表意两种。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表意文字一直被当做是一种落后的文字,而表音文字则是优秀的、先进的文字。文字的落后与先进问题,我们认为不能在不同的文字之间进行比较,只能在该文字和它所记录的语言之间加以研究。只要文字忠实地履行了记录语言的职责,它就是优秀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从弥撒书到木刻文学到装饰书稿,文字和绘画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将漫画集结册发售并革新版式的努力,则奠定了现代绘本小说的基础。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绘本小说的发展历程反映出文字与图像联姻的一脉相承性,对于理解当下媒体与文化变革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弥漫的图像     
我们的确正遭遇一个海德格尔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对于“图”的广泛阅读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广义“读图”之“图”,不单指静态之图片,而是泛指一切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不是概念(语言)的界面方式。在当今视觉形象富裕过度的“图像时代”,文字会变得更加珍贵,文字不会远去,文字阅读永远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在大多数人看来存在着悖论:一方面,索绪尔视文字为对语言的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索绪尔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实际上,索绪尔的观点是文字与语言并重,既注重它们的联系,又注重它们的区别,从而摆正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文学与图像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学界围绕文学的终结与再生产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引起了"语-图"问题的出场。我们发现,在小说插图中,集中体现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从小说插图的产生一直到其发展的高峰,其中的文字与图像始终存在着互文关系。通过对小说插图的研究,可以给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这种研究也就是学界所提出的"语-图互文"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文字媒介的非自足性,提倡在民族典籍的对外译介中发挥图像的传播优势,对于图像介入民族典籍的对外译介进行了相关的翻译阐释,指出应用图像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处理、图像应用的程式化和类型化、文字译者和图像译者的异质和一致等。  相似文献   

11.
视觉艺术的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艺术本体的图像视角出发,对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与视觉语言进行深入探悉时,发现图像是视觉艺术创作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全部的具体内容。对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做更为深入的考察,更发现原本玄奥的视觉艺术似乎变得浅近通俗,有时其明白晓畅的程度甚至令人颇感诧异。图像方式与图像语言兴许是研究视觉艺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是曾经困扰、迷惑过许多人(包括语言学家)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经过前人的不断努力和探索,时至今日,学界已经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文字不等于语言","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这是文字学的基本原理."(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77页)但是,如今仍有许多人还没有弄明白二者真正的关系,以至于还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他们混淆语言和文字,把语言问题当作文字问题;把文字问题当作语言问题.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现代语文》2005年第8期)这篇文章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字是原始记事的发展。然而,诞生过程明朗的文字显然是语言的延伸;自源文字的诞生过程虽不明朗,但由语言延伸而来的痕迹十分明显。因此,文字是语言的延伸而非原始记事的发展,文字与原始记事之间根本没有一脉相承关系。寻求这种子虚乌有的关系,是文字起源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服装文字语言与纯粹的语言不同,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言语艺术,而是对服装文化的一种描述或是诠释,因此服装文化就是服装文字语言所要传递的具体内容。本文在解析服装文字语言的本质、作用及内涵的基础上,以民族服装文字语言为例分析了服装文字语言所具有的综合性、信息性、描写性、修辞性等显著特点。服装文字语言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和解读服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关乎文字学性质及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根本理论问题。然而,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且成熟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字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集口语和图画各自优长于一身的、新的更优表义工具即书面语的物质载体。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文字体系的发声原理及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德胜 《新教师》2021,(3):15-17
借助文字,人建构出独有的符号与意义世界。以印刷文字为基本媒介的学校教育正是引领年轻一代进入文字世界的主导性力量。图像是比文字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但因其自身的局限,作用无法与文字相比。但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图像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图像时代。图像作用于人是直接接入式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图像的繁盛,给教育提出了诸多挑战,教育所处的世界变了,教育的主体变了,影响人的方式也变了。面对图像时代的挑战,学校教育不能消极被动,只能主动调整自身来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文字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关乎文字学性质及文字与语言关系的根本理论问题.然而,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且成熟的结论.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文字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集口语和图画各自优长于一身的、新的更优表义工具即书面语的物质载体.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文字体系的发声原理及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孙梨梨 《考试周刊》2012,(61):22-24
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无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在都进行着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交流中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认识和了解韩国文字也是了解韩国人及韩国文化的必要手段。文化交流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我们要学会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接受。目前,对于中韩两国文化关系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关于韩国文字和汉文化关系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仅经济上要强大,文化方面同样也要强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韩国文字,了解韩民族的文化,理解韩国人的思考方式及韩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张欢 《语文知识》2012,(2):106-107
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表出版的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进行阐释、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按时间线索介绍方家观点和学术论战,并进行相应评论。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