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是蒙受“四人帮”严重歪曲和糟蹋的古代诗人之一。他曾被“四人帮”封为“法家”,理由之一是他在诗中塑造了秦始皇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他的统一事业”,“通过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来歌颂法家路线的胜利”。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李白对秦始皇及其事业果真持歌颂的态度吗?  相似文献   

2.
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后世许多文人志士,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不足以代表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明王世贞提出的“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是对李白诗歌艺术个性的最准确最中肯的概括。笔者现围绕王说,从对“气”的阐释,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诗人自我形象和自然形象的塑造,诗歌形式等几个方面,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作了较全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我们班人多,鬼点子也多。刚刚掀起过了一阵“弹指神功风”,而今又掀起了一阵“作诗风”。这回,“李白再世”,我们班的“李白”可多了。“唉,你考得如何?”陈嘉楠问“李白1号”。“李白1号”眼睛一眨,便大声吟道:“考后—看罢成绩泪纷纷,垂头丧气欲断魂,借问回家如何好?屁股开花无疑问!”他边吟边踱步,原来他数学考砸了。上课时的气氛是紧张的,可一下课,教室里便充满了“诗味”。同桌施展抢了个“李白2号”的称号。他眉头一皱,抑扬顿挫地吟道:“平时学习吊儿郎当,一到考试稀泥糊汤。老师报分心里发慌,回到家里乒乒乓乓。”看他那摇头晃脑的样…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高力士脱靴”以小说、诗文与杂剧等多种形式流传至今,主角李白“惩奸罚恶”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传播过程中,该传说不断变化,李白的形象也随之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中唐至五代的“狂放无礼”、宋元的“傲睨万物”到明代的“惩奸罚恶”的转变。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叙述传说的时代不同;二是表现主题的变化;三是配角高力士形象的改变。可以说,在不同的时代中,由于表现主题的变化,人们会对同一传说赋予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李白对待现实、对待干谒、对待富贵、对待前贤等的态度表现上,剖析了李白形象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也暴露出李白形象的消极面。作者认为,把李白还原成真实的“人”的存在,这种研究方法无论是对李白研究、抑或对古代文人心态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白有一些诗文作品或直接论述或间接提及他对诗歌的观点,其中最突出的诗歌观点就是“真”,结合李白的诗歌实践来看,他把“真”上升到了诗歌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8.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中,李白格外钟情“流水”意象,在诗中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地频繁使用.“流水”作为李白诗歌的中心意象,透露出其强烈的生命意识.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与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纠结在一起,在李白内心产生一种焦虑感和紧迫感.生命意识投射到具体的“流水”等诗歌意象上,表现出“形象的飞跃感、流动感”特征,反映出李白喜好动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李白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少年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这些形象都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特点,既反映了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单纯,表现了李白充实而刚健的精神气质,又体现了阳刚劲健、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1.
庄子、李白所塑造的大鹏形象,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内涵: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自由精神;通观精神。庄子、李白所追求理想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从大鹏形象的活动方式、活动空间和审美特质三个方面得到阐释。大鹏形象实际上象征庄子、李白对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正>李白是盛唐诗坛顶流、文化界超级偶像,泾县令汪伦,是他的忠实粉丝。由于生性热情,李白不仅常常让人“路转粉”,还让人“粉转友”,不少原本因诗才倾慕李白的人,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成为了李白的朋友,汪伦正是其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社交达人”李白的知心好友,几乎遍布了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也许有人对此就有疑问了:李白的名为何取“白”,而字又取为“太白”呢?这个“白”和白的颜色有没有关系呢?据李阳冰《草堂集序》:“(白父)神龙(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相似文献   

15.
清初诗人王士祯,对李白推崇的同时,并颂扬其“一生低首谢宜城”(《论诗绝句》)。从李白现存的带有仰慕“谢宣城”(即谢朓)的诗篇中,的确可以看出其“低首”的诗句。然而,透过那些“低首”的诗句,则可以看到李白时刻不忘追踪目标,研习诗艺,提升并超越自我的“昂首”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家烈先生和《李白诗酒人生》一书提出“李白是外国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李白自述家世,李白的外貌、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李白是汉人,不是外国人,是明明白白的。  相似文献   

17.
话说李白     
<正>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读一读作者的背景,有时候更便于理解作品的内容。一提起唐朝诗人,大家脑海里首先闪出来的是谁?李白!没错。那么,你对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了解多少呢?关于李白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郭沫若先生认为他出生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范围内。唐时,这里属安西都护府。关于身高,李白曾在《与韩荆州书》中有云:“长不满七尺。”七尺,也就是现在的1.7米左右,这和大家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确实有些差距。我们对古人的印象多是基于诗歌情感的认知之上,所以对于李白形象的唏嘘,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文中对大鹏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理想、性格、精神和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是其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济苍生"、"安社稷"儒家用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李白儒家思想为体,道家思想为用所形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外在物化.  相似文献   

19.
《古风》五十九首中神话意象众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凡人得道成仙者.李白塑造了众多清高飘逸的神仙形象,创造出诗人理想中清逸宁静、悠游自在的神仙世界.诗人除了大胆想象还通过对比反衬、细节描写等艺术技巧,将此类神仙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历史学众说纷纭,无一定论。20世纪70年代初,敦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但由于将史料中公元421年的历史事件与其后200年隋末的另一历史事件相混淆,此论无疑是错误的,本对8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否定了李白“出生于长安”和“李白是蜀生之蜀人”的结论,并清理了研究李白出生地应该依循的脉络和参照的史料,对从何处下手的问题也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