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马逊网站有一个方便读者的功能,称作标签(tag)。给图书贴标签就是给一本书加上关键词,或者将一本图书归类,加上类别说明。例如,一个摄影爱好者给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注上“摄影”的标签,然后他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利用“摄影”这个标签搜索其他被人贴上“摄影”标签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摄影文章”并不是以文为主的文章,而是美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一种体裁。它是以照片为主,以几张、几十张,甚至更多的照片,组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阐明一个主题,或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文章”与找国的摄影专题报道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摄影文章”最初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展到今天,它包含的内容越加广泛,形式也日趋多样,在报道手法上也有着不少的发展与创新。美国《生活》杂志曾以“摄影文章”的报道形式闻名于世,后来不少画报、杂志也竞相采用这种形式。有不少的“新闻摄影文章”还汇集成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次的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有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备受摄影界的广泛关注。“荷赛”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研究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4.
怎样让新闻摄影这一翼“飞”起来?杨兴锋“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办报所追求的目标。从南方日报近几年的实践看,新闻摄影这一翼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飞”起来了。新闻摄影这一翼在南方日报“飞”起来,有这么几方面的表现:1.报纸上来用照片越来越多,所占篇幅...  相似文献   

5.
一 年一次的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有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备受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年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荷赛”讲习班更是撩拨着国内众多青年摄影记者们跃跃欲试的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也好 ,还是举办大师讲习班也罢 ,业内人士都渴望认识“荷赛”的价值、探究“荷赛”的规则、融入“荷赛”主流。显而易见 ,“荷赛”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研究近年来国内摄影作品获“荷赛”奖成功秘密 ,人们会发现 ,民族的亦是…  相似文献   

6.
旧话重提     
重提新闻摄影的“抓”与“摆”,实在是令人闻而生“倦”了。国内摄影界爭论了三四十年,仅《爭鸣集》中收入的文字就达几十万言,着实是“吵”不动了。据说前几年在大连会议上,把“摆”拍交给了摄影艺术,将“抓”拍留给了新闻摄影。那么,新闻摄影真的只剩下“抓”拍这一着了吗?笔者曾请敎过新疆摄影界的多位老同志,他们对中国著名摄影家、老一辈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郑景康的“抓抓摆摆,摆摆抓抓,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宜摆则摆,宜抓则抓”的拍摄方法颇为赞赏。这“二十四字诀”,是郑老于60年代初在新疆  相似文献   

7.
这幅摄影作品乍一看似有“摆拍”之嫌,但熟悉的几位摄影行家却一致认为.此片精心策划.构图新颖,巧妙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是一幅颇有创意的主题摄影精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美学,是一门介于美学与新闻摄影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新闻摄影与美学结亲联姻的产物。新闻摄影美学的学科研究,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有用”原则。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一是研究新闻摄影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美,这是客观上的;二是研究作者如何运用美学规律和原则去  相似文献   

9.
去年山西日报摄影部接连举办了三次新闻摄影比赛,分别叫作“巨龙杯”、“春笋杯”、“官庄杯”。作为一个报纸版面编辑,我认真读过三次新闻摄影比赛的全部人选作品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新闻摄影在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急切地感到忽视新闻摄影的旧观念非变革不可。一“没有好照片就没有好版面”。这是从忽视新闻摄影的狭窄胡同里刚刚走出来的人自以为“脱胎”的“新观念”。其实,这种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把新闻摄影当作文字报道的附属品和配角、甚至装饰品的传统认识。当然,报纸要讲求版面的改革、突破、美。从美学的观点讲,一张报纸要以美的形象吸引读者,使人有清晰、明快的感觉,一见就喜欢,想看,甚至爱不释手,没有好照片是不可能的。前任美国总统里根有个  相似文献   

10.
适应“读图时代”的文化需求,报道摄影、纪实摄影、文学摄影等体裁各显神通。但广东清远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潘伟在《清远日报》周末版上开设的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却令新闻界、摄影界眼前一亮,不少专家认为它是摄影“新品种”。从2000年2月开办至今,“民间一瞥”固定版面,每周一期,已刊登250多期,先后获全国、全省“报纸副刊优秀专栏奖”,国内的10多家大众媒体或摄影专业媒体先后推介这一栏目及作品。对潘伟个人图文专栏“民间一瞥”这一新体裁进行总结与探讨,是一件很有意义,但也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本文仅从图文关系上。对这一新的体裁作一分析,算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摄影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上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来探究摄影的含义.“摄影”一词,在中国最初被翻译成“照相”.因为这门技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作品都是拍人像为主,而后随着拍摄题材的多样化,又翻译成了现在的“摄影”.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专题摄影(有人叫它“系列摄影”、有叫“组照”、有叫“报道摄影”),它是通过多幅照片的组台,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平淡而又感人的故事,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逻辑联系的多幅照片来阐明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以及摄影技术不断普及与提升的背景下,摄影队伍日渐壮大,“快餐式摄影”方兴未艾。如果对这一现象作一些冷静的思考,不难发现其不容小视的一些问题。利弊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可以避其短,扬其长,在宏观管理策略上做好顶层设计,要有规划,要讲规则;从摄影者自身来说,要琢磨如何在快门一按之中融注“摄影观念”。摄影,需要技术支持,需要经济支撑,更需要观念更新,中国摄影的未来格局,会因为高品位的摄影观念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达盖尔摄影法”(又称“银版摄影法”)、“卡罗摄影法”(又称“塔尔博特摄影法”)、“湿版摄影法”(又称“火棉摄影法”)、“干版摄影法”(又称“玻璃版摄影法”)与“胶片摄影法”等。近百年来,无论在专业摄影还是业余摄影中,影响最广泛、运用最普遍的是胶片摄影法。通常所说的传统摄影方法就是指采用胶片的摄影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的“冲击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利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New photography),不单单包括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也在此列。而狭义的“新闻摄影”概念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Press photography)。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到的“新闻摄影”以及“新闻照片”都是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摄影圈子里,同事黄宅裕成名很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摄影作品先后人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第一、第四届国际摄影作品展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宅裕和许多摄影发烧友一样,拍的是“沙龙摄影”,就是用相机很“纪实”地拍摄很美的风光,照片如明信片一般,美则美矣,却难登大雅之堂。为何?“沙龙摄影”选材单一,审美情趣单一,摄影语言单一,相互模仿,  相似文献   

17.
报刊披露,新华社记者李锦因为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被撤销掉《不要忘记他们》组照所获得的1987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金牌奖,建立在假照片基础上的论文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个人所获得的“十佳摄影记者”称号也被撤销。《不要忘记他们》是一组反映大别山区情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称为“小夫妻”的  相似文献   

18.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对人和事物、社会进行客观、真实的表现。真实性是新闻摄影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也就是说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事实真实新闻摄影的事实是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事实,而不是事过境迁之后摆布、导演、补拍的“事实”,更不是“无中生有”的“事实”。新闻摄影要求做到忠实地记录眼前发生的一切,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它比文字报道更有说服力。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其原因就在于新闻摄影所反映的物体,是在空间平铺并列的,所以给人一种一眼就可看透整个造型形象这种一目了然的视觉效应,即直观性,它弥补了文字报道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20.
“抓大放小”是国企改革的方向,意为国家只抓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命脉,将小的企业通过转制,放开搞活.由此联想到新闻摄影,也有一个“抓大放小”的问题.根据新闻摄影特有的规律,我认为应该抓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性强的大头,放非事件性新闻这一形象弱的小头,这种抓大放小有利于新闻摄影搞活.专业记者应该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去抓“大”,真正使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同文字齐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