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技新闻专业性、学术性较强,往往生硬、呆板。因此,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要具备人文意识,从人文视角报道科技新闻成为提升报道质量的关键所在。“人文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科技新闻不论作为科学实践的认识,还是对科学实践的报道,都属于文化现象,具有人文性质。”①科技新闻报道在人文化方面的表现,就是要向受众传播科技知识的理性认识和智慧火花,在科技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两会期间,百余名两会代表委员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普工作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学普及”.①科普工作“这个关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问题”由此再次引发公众关注.科学传播的载体很多,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公众获取信息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媒体成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②大众传媒已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普及科技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闻的传播不但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新闻方面的编辑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科技新闻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传递给广大观众科技知识,担负着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同时,做好科技新闻的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建设都有推进作用,也是我们的研究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医学科普担负着将现代医药科技知识和技能、新成果、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以及科学的保健知识、先进的科学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到每一个公民中去的重任。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医学科普已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事医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新闻观念、新闻传播模式、新闻内容、新闻报道方式方法、新闻体制和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本文主要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闻报道改革的历程与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新闻观念的更新、我国新闻报道改革历程,以及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就可以观看自己喜欢的新闻,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改变,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的工作能力对新闻报道来说有着决定性作用,能否在融媒体时代发挥出自身的工作能力,关系着新闻报道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符合时代标准的创新性新闻报道,让新闻报道能更加持续地发展,发挥新闻报道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媒以新闻为主要传播内容。从新闻的内容看,绝大部分新闻报道的是与人有关的事物,因此,新闻总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有选择、有倾向地向受众展示着人与其他各种对象的关系,而这也正是新闻传媒实施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内容广泛,往往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防、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因而既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又不能忽视保密问题。但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我们编辑记者对真实内容处理不当而出现失、泄密的情况。1.报道内容真实,但内容叙述过详,造成泄密...  相似文献   

9.
薛净 《新闻世界》2010,(9):57-58
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基本法不是限制和剥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报道权的法律,而是规范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维护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基本权利的法律。谈到为新闻传播立法,当前我国新闻市场和新闻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引起我们重视。首先,新闻报道权如何实现?新闻行业主管部门与新闻媒体投资者如何处理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尊重新闻媒体独立人格基础上,如何构建健康科学的新闻审查规范?正如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指出的,审查无处不在。世界上没有不受审查的新闻,当然,世界上也没有不受审查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1.
防灾科普:媒介传播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犊 《新闻实践》2006,(12):23-24
今年的超强台风“桑美”给浙江、福建两省造成严重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一个此前甚少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关注——防灾科普传播。西方国家较早地认识到传播和科学普及之间的密切关系,由此在传播学领域诞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防灾科普传播。简单来讲,防灾科普传播就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新闻报道的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有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往往只抓住事物的表面真实,而忽视了其本质真实,从而造成了报道的失实。此类教训并不鲜见。笔者就自己多年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体验,谈一点这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要想振兴经济,科技是先锋,科普是关键,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作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把科普工作摆到科技兴国的战略位置。科普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广泛地传播到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2):34-43
从文件到新闻的报道因由与生成,体现和验证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传播机制,具有将信息转化为与人有关的新闻事实的功能。我国主流媒体对五年规划报道的机制与实践表明,对文件信息的新闻化转化,既是新闻生产的特定功效,也是顺应公众政治民生化诉求的媒介化叙事策略的演进。本文从新闻报道的"新闻化"机制与传播隐喻的历时性拓展出发,解析了《人民日报》新世纪以来五年规划报道的叙事策略,不仅呈现了其叙事策略的特征,还针对其不足展望了文件信息新闻化的融媒体报道走向,并指出了未来转进的跨界叙事方向,即文件信息新闻化将和社交参与形成符号化的互动,以此探研新闻报道的符号化建制与机制的可能及可为。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下,可接触到科普的受众群逐渐扩大。从接受效果来看,对大众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往往会比自上而下式灌输科学知识收效更佳。"博物杂志"作为微博平台上科普影响力较高的传播主体,其传播路径之异除互动性的提升外,还体现在传者风格的重塑、内容和渠道的选择及对目标受众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龚妮峰 《新闻传播》2009,(11):97-98
当前,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受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依托关系也随之密切起来.新闻报道的文风健康与否不仅关系着新闻媒体本身的信誉和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和风气.由此成为新闻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当前新闻报道文风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必要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一般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新闻报道是一个过程、一个系列、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中既有传递信息的要求,又有说明、解释、分析事实的意义和内涵的要求.这不仅需要记者创造性地认识新闻事实,而且还要能动地传播这些事实.创造性和能动性这两个方面也就是新闻报道策划的核心问题,其本质就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使新闻报道活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落后于新闻报道策划实务界的实际状况.赵振宇先生的力作<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一书,作为首次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好填补国内当下这一研究的缺失,可谓是正当其时,当仁不让的扛鼎之作.通读这本新书,最大的特色可归纳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凭籍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丰富新闻业务经验,在考察大昔新闻策划实例的基础上,阐释和抽象出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可谓从实践到理论,然后又把这一理论一以贯之地运用于当下新闻报道策划实践,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邢慧利 《新闻窗》2013,(4):105-105
一、新闻策划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好的新闻策划.能引导舆论导向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的新闻报道,做好一个明确的新闻策划有助于报道的顺利进行。重大事件一般都繁冗复杂,涉及到很多的厉害关系,不便于新闻工作者把握,通过前期的新闻策划,新闻从业者就能很明确的掌握事件主题本真,从而全面顺利完成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9.
吴亚男 《视听》2022,(3):159-161
网络媒体中的健康传播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健康知识相关的内容在网络中往往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来表达.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在行文过程中主要通过新闻价值话语、理性化策略和口语化场景构建,将晦涩难懂的科学话语转变成通俗的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20.
工作中,笔者在和一些同行聊起涉及民族领域的新闻报道时,大家往往认为民族新闻很敏感,最好敬而远之。的确,民族新闻宣传,政治敏感性强,也有一些报刊由于刊登违反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内容的文章,从而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