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十年连续不断地批判俞平伯、批判马寅初、批判胡适、批判胡风,特别是反右派、反右倾,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大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年知识分子也是要边改造思想边使用,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有一批被打成右派。50年代末,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已呈现万马齐喑的可哀、可悲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年连续不断地批判俞平伯、批判马寅初、批判胡适,批判胡风,特别是反右派、反右倾,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大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年知识分子也是要边改造思想边使用,新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有一批被打成右派.5 0年代末,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己呈现万马齐喑的可哀、可悲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我以为当下中国最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凭着自己的学识与良知,以独立之精神,做合群之事业,参与社会建设与政治改造,关心每个人的具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时代变了。倘若伏尔泰和左拉就在身边,无论滥用权力是来自国家还是来自教会.他们作为知识分子都会凭自己的良知发出批判的声音.但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一想到基督和苏格拉底的献身就不免冷笑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对知识分子的准确定义尚有争论,但对知识分子所应当具有的批判意识及其所代表的社会良知却毫无疑义。新闻工作者无疑是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以新闻来表达思想的时代,公共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写现代文学史乃至现代中国史,如果遗漏了胡风,就不仅是残缺的,而且也无以阐明历史现象和总结出历史规律。以文学史来说.胡风代表着自“五四”以来的文学人民中心对抗以政治役使文学为特征的文学权力中心的最后一搏。胡风的悲剧不但使他自己和一群卫护文学人民中心的人沉沦了二十多年。而且使文学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文学权力中心的特征是愈来愈专注于权力而宁肯丢掉文学的,于是终于在胡风案十年以后,走到了八亿人民只有八盘样板菜和一个小说厨子的文学荒  相似文献   

7.
精神,用哲学的语言称之为意识,就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主动精神,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意识。报纸是一张写满“良知”的纸。记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充满良知的眼看社会;用良知的心悟社会;用良知的笔写社会。主动与被动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动精神,是记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最大化.是记者的良知以及对这种良知的坚守。  相似文献   

8.
学术规范与知识分子良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良知源于人类天性中向善的一面。知识分子经受较多的文化濡荞。在学术研究中应从良知出发。自觉地恪守。知识即美德。的原则。剖析图书馆界在研究中因学术良知被遮蔽而衍生的弊端。并就倡导良好学风,呼唤学术良知归复而应采取的政策调节、行业自律等方式坦率地陈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时间开始了     
胡风的朋友、诗人绿原这样阐释当时广大知识分子所体会到的那种“宏大的幸福感”:一是对反动而又腐败的国民党政权的彻底失望;二是百年来累累国耻所酝酿的爱国主义情怀;三是人民解放军的辉煌胜利之不可否认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胡风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而且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七月》、《希望》等著名杂志。虽然他很少从事过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曾经为《国民日报》和《新华日报》编辑过文艺副刊,对新闻媒体的运作深有体察。另外,作为一位忧国忧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诚如他自己所说,报纸“是一直在看,所积的感想自然不少”。他关于新闻报道的一系列观点颇具特色,值得我们珍视。一1942年,胡风已经是一个成名的编辑,常有年轻编辑向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当编辑的秘诀”这样的问题。根据…  相似文献   

11.
胡风在长期的出版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出版经验,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出版经营理念,虽然胡风没有对自己的出版经营理念进行专门论述,但通过梳理胡风与巴金、艾青、路翎、王元化等人的436封信可以看出,胡风在出版策划、出版成本控制以及出版物的发行上都具有成熟的、系统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华书局,面对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注定无法逃脱。但在运动的缝隙中,一些知识分子仍然凭借良知和热情延续着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钦鸿 《出版史料》2005,(4):76-77
早就想写写诗人叶平林,原因有二。一是胡风对他的笔名有误解,二是多年前我曾与他有过一段交往,十余年过去,仍时有怀念。胡风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作家司马文森时,有这样一句话:“说实在话,他于三十年代在左联时,用日本女人的笔名‘平林杏子’发表诗,就使我感到他太轻薄……”(见《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版,第二八二页)这里有绝大的误解。据我所知,司马文森从未用过“平林杏子”的笔名,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联时期,署用“平林杏子”的笔名发表诗歌的,却是一位严肃的进步诗人叶平林。叶平林,一九一四年冬月初三(阳历十二…  相似文献   

14.
谈歌 《档案天地》2008,(5):62-63
对于作家来说.农民的含义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写作品给农民看.一个是写农民题材的作品。 直观地说.近年来.或者说近十几年来.或者更长一些时间里。中国作家们的笔下.写农民的作品渐少了.写给农民看的东西更稀少了。农民读者怀念赵树理,怀念柳青.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15.
我相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把自己比作"狗"是需要足够勇气的,而鲁迅研究专家房向东却把自己比作是"鲁迅坟前一只狗",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不少"狗文章",并结集出版了<怀念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3月版)一书,这不能不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16.
储安平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秉承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想,于1946年9月1日在上海创办了<观察>周刊,<观察>奉行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和独立超然放言论事的基本立场.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地进行畅所欲言的自由评说,体现了知识分子在事业之外对社会的关心,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领域和自由的意见市场.  相似文献   

17.
闫斐 《记者摇篮》2007,(6):34-34
2001年12月,“一位还有良知的裁判”给浙江绿城俱乐部董事长宋卫平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称自己是曾经执法过浙江绿城俱乐部比赛的一名主裁判,因为受到良心的谴责,随信退回吹“黑哨”而得的4万元赃款。之后,浙江省体育局和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向媒体公布了那  相似文献   

18.
这篇访问蒋筑英的导师王大珩的专访,不是写在蒋筑英病逝的时候,也不是写在全国刚刚开展学习蒋筑英活动的时候,而是写在事过几十天之后(载1983年1月10日北京晚报)。但是它仍然能吸引着读者,并且成为同类报道中较有影响的一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作者的新闻敏感。作者没有在专访中写上一段王大珩学习蒋筑英的感想,也没有让王大珩去追述一段蒋筑英的往事,因为这类文章王大珩自己就不止写过一篇。作者把自己的视线转向人们尚未充分重视的问题上,这就是随着学习蒋筑英活动的深入发展,如何把对蒋筑英的痛惜之情转化为关心、爱护知识分子的力量,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而  相似文献   

19.
人们渐渐地被这样的“制度”同化,感觉不到自己身上人性与良知的力量。他们与制度一道.结成一张密密实实的大网.在遏制他人良知的同时,也遏制了自己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我常常在灵魂深处自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拴 《新闻窗》2007,(5):21-22
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1991年设立的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贵州日报赵拴同志是贵州省获此奖项的第一人。应本刊之约,赵拴同志写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其中不仅扼要概括了自己从事记者工作的艰辛历程和采写经验,而且讲了新闻工作者在难以避免的种种诱惑面前,怎样切实遵循职业道德,怎样做人。他对自己提出的敬业、责任、良知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新闻人应该坚守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努力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