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以后,敦煌曲子词便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并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但在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与批评中,仍然存在着方法、观念及结论等诸多方面的分歧。尤其是关于《云谣集》中30首词的词性界定,词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本文从"民间词"与"文人词"的不同概念入手,通过对《云谣集》与敦煌其他曲子词以及后蜀《花间集》所作的文本辨析,再结合其形成过程的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词集性质作进一步的确认,最终得出其应替代《花间集》成为我国首部文人词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云谣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词集,往往与其他散见于各个写卷的敦煌曲子词一起,被看作"民间词"的代表、"词的初始状态"的代表,但实际上这一看法并不确当。文章从《云谣集》的词体特征、思想艺术两个角度,论证《云谣集》反映的并非词的初始状态,进而明确它的词史地位,即《云谣集》处于词体从萌芽到成熟之间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3.
敦煌本《云谣集》发现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了。自1924年王国维最先发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八号),也有70多年了。此后,《云谣集》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移录、校勘、注释、考证,到理论性探讨,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工作,产生了很多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使得《云谣集》在词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日益显著地展示出来。 《云谣集》有集名的两个写本(P2838,S1441)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集名之“云”写作“云”,而正文中则凡“云”一律写…  相似文献   

4.
抄有《云谣集》的斯1441、伯2838以及保存了大量曲子辞的2607、伯3128是最重要的三种敦煌曲子辞文献,这三种曲子辞文献的抄写年代问题尚未最终解决。通过伯2838斋文中的“令公”一词结合斯1441中的相关信息,可以推知《云谣集》抄写于928年至935年间或稍晚。通过对斯2607两面文书正背面关系的考查,再结合该卷点检历中相关僧人的生平,可确定斯2607之曲子辞抄写于十世纪中叶左右。通过伯3128中三首《望江南》与伯4889定千诗相互关系的考查,可得知伯3128之曲子辞的抄写年代上限为944年。  相似文献   

5.
《云谣集》是发现于敦煌写卷中的我国今存最早的一部唐代民间词集,它不仅奠定了早期词的基本格局,还为后来词的发展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风影响很大,被誉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对比《云谣集》与《花间集》发现,《花间集》继承了《云谣集》写作对象、写作内容及写作形式,并在题材选用、语言运用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云谣集》是敦煌献中的一部民间曲子词集,据学考证,所写多为盛唐时期民间流行的歌曲,其中大部分词反唐代民间男女的两性关系。《挂枝儿》是明代冯梦龙辑评的一部民歌总集,也鲜明生动地反映了明代各阶层人民生活中的男女两性关系。从《云谣集》和《挂枝儿》两部民间诗歌集的对比中,能够鲜明地看出,从唐到明男女两性关系由隐到显,由封闭开开放,由含蓄到直露,由正统到淫俗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中的歌辞,20年代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罗振玉《敦煌零拾》所收法藏本《云谣集》前半部和朱孝藏《疆村丛书后编》所收英藏本《云谣集》的后18首,加上零星杂辞,总数不满百首。30年代,刘复印《敦煌掇琐》,载法簸《云谣》后半部,兼及单首和联章小曲;周泳先编《敦煌词缀》,录辞21首。40年代,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问世,收辞160余首。进入50年代,由于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学者视野开阔,到任二北编《敦煌曲校录》时,已收曲子及大曲540余首,并兼收宗教歌辞以备体裁。这一时期向达等人合编了《敦煌变文集》,所载变文中有一些插曲歌辞。60年代,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学者饶宗颐和法国学者保罗·戴密微合撰了《敦煌曲》一书,录辞318首,图版极精良。70年代初,任半塘经过20多年的醖酿积累,着手编撰《敦煌歌辞总编》,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最早的词曲总集《云谣集》,其中有部分曲子在字句上仍然存在争论。本文主要对《云谣集》中的“云”字、《凤归云》(第一、第二首)、《破阵子》(第二、第三首)、《内家娇》等词曲内的部分字句进行重新阐释和考证。  相似文献   

9.
唐宋词论纲     
词是长短句式一的格律诗,和五、七言律、绝,为中国格律诗的两大类。自唐宋以来作者辈出,作品数十万首,争奇斗艳,洋洋大观。我国有“诗国”之誉,真是当之无愧的。词与律、绝虽同起源于唐,但律、绝却兴盛于唐,以后“余波绮丽”。词则兴盛于宋,以后代有作者,这又是在同中有异的。词的兴起与燕乐是密切相关的,但燕乐已不可闻,而词集则流传至今。过去研究唐五代词的,多以《花间集》《尊前集》为主要材料,但自在敦煌发现了《云谣集》以及其他零星的词作之后,增加了很多新史料,对研究唐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斯1441、伯2838的核心文书首先是斋文,其次是抄在正面的《励忠节抄》与会计文书;而《云谣集》的抄入则是一个偶然事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写本是作为斋文集保存的。在敦煌写本中,这种斋文集有三种形态,对应于斋仪文集形成史上的三个阶段。斯1441第二群落、伯2838、斯1441第四群落的文书分别属之。考察斋文文集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两种形式变化,其一是更加重视分类,更加有序;其二是仪式性增强,文中人称渐由实指变为虚指。与此相对应,伯2838斋文集中的第二个"小组合"抄写于曹议金为"令公"之时,即928年至935年间。《云谣集》的抄写时间亦在这一时期或稍后。由此推断,中国第一部曲子辞总集《云谣集》至晚编成于935年。  相似文献   

11.
《破阵乐》、《破阵子》、《十拍子》在《教访记》中是三种各自独立的曲名,因曲谱失传,三者在音乐上的关联已难考述,通行的《破阵子》是从《破阵乐》中摘遍而来的说法似难成立,又考之词律,《破阵乐》是不能作《破阵子》的别名的,《十拍子》能否作《破阵子》的别名,目前也难定论。《破阵子》的词体、词情和气格,都“始”于并“正”于《云谣集》中的四阕敦煌词。  相似文献   

12.
薛泉 《海南教育》2013,(12):62-63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唐宋人选唐宋词》,对词学研究无疑是一重大贡献,也是词学界一大幸事。此书包括《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梅苑》、《乐府雅词》、《草堂诗馀》、《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阳春白雪》、《绝妙好词》10种,编纂体例仿效《唐人选唐人诗十种》。这10种词选"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中国词学史上,创造了诸多‘第  相似文献   

13.
1921年记述斯坦因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及甘肃敦煌以西考古发掘的记录《Serindia》出版,共5册,前4册是大量竹木简牍和丝绸织物的照片,最后1册是斯坦因测绘的地图。斯坦因等著的《镦煌汉长城发现的书牍考》出版。该书收载斯坦因、伯希和等人的论文十余篇,对于了解敦煌汉长城遗址及罗布泊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及古丝织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英国莱特著《敦煌千佛洞》出版。斯坦因编《敦煌千佛洞画集》1—2卷出版。该书是斯坦因拍摄的莫高窟壁画等照片,其中有榆林窟的部分照片。1922年王国维见到日本狩野直喜从巴黎图书馆抄录的《云谣集杂曲子》30首,写成《唐写  相似文献   

14.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一部分,也是唐五代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它源于民间,多为民间无名氏的作品;与同时代的《尊前》《花间》等文人词相比,其语言、题材、词体等方面又有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敦煌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分野.本文拟就其几个方面陈述一些看法.方音与习语敦煌曲子词中,有些词篇很不协韵,语言也颇费解.以前研究家们多从校勘学上着眼,认为系由辗转传抄中的讹夺、误增等原因造成的;还有人从我国词学史上论断.以为与初期词平仄不拘、用韵自由有关.诚然,传抄中讹夺、误增者不少,初期词中用韵自由者亦有,但是,它还与唐五代边地一些方音入词不无关系.这从敦煌曲子词的许多词篇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5.
北宋初年名词人柳永以精善音律称,宋代词学家无论对柳词诋毁还是赞誉,都肯定其“协音律”,但清代词学家从格律的角度校核柳词时,普遍评价其词错讹严重。根据明代吴讷《百家词》抄本《柳屯田乐章集》所收柳词,探讨柳词所用宫调特点,比较其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格律,分析其长调慢词的格律的特点,发现这种矛盾的现象是宋词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从格律的角度审视柳词,它仍具有音乐学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506月1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派赵望云、张明坦代表西北大区文化部,接管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隶属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常书鸿仍任所长,所内设美术、考古、总务三个组。还派古建专家来莫高窟勘察设计,国家拨专款抢修了唐宋木构窟檐。王重民编《敦煌曲子词集》出版。此书是1940年编成,著录曲子词212首,是我国第一部敦煌俗文学作品词曲的专集。1950年7卷1期《国学季刊》发表了向达的《西征小记》(1957年收入《唐代长安  相似文献   

17.
豪放词说略     
宋人王灼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碧鸡漫志》)其言“曲子”就是“曲子词”,主要是用来配合当时西北民族刚健风格的新乐。这种新乐称之为“燕乐”(即“宴乐”),不同于《诗经》、《楚辞》的“雅乐”,也不同地乐府诗的“清乐”。刘熙载《艺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谓“曲子”和“词”都是“曲子词”的简称,只是后来“词”的称说占了优势,成为通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敦煌曲子词中三首反映民族友好关系的词篇(《献忠心》二首、《赞普子》一首)的叶韵、用字、年代进行了考释;又对敦煌曲子词中有关爱国题材的十余首词篇的内容、韵律、时代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考论。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20.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金钗钗上缀芳菲,海棠花一枝。刚被蝴蝶绕人飞,拂下深深红蕊落,“污奴衣!”(《虞美人》)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一些曲目的艺术魅力更是千古不衰!本词是敦煌曲子词中写美人词的名篇之一,它歌咏了美人折海棠花时的趣事。上片,描写了和枝折花的情景;下片,描写了“污奴衣”的经过。上片“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写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