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作出终结性的优劣判断的单一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把评价作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它注重的不只是终结性评价,更看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增加学生评价的自主权,扩大学生评价的自由度,评价形式改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等,创造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评价过程。一、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过程性发展传统的学业评价观念及时间均偏重…  相似文献   

2.
沈瑾 《现代教学》2010,(1):106-106
课堂口头评价是相对于书面评价而言的,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校十分注重课堂的口头评价,要求教师把握课堂时机,适时地进行评价。同时,我们启用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学生应该成为评价主体。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当前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一环。由于新课程的关注点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又可以促成这一点的实现。建立网站,利用网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的教学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施燕 《江苏教育》2007,(4):49-50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 科学的教育活动需要科学的评价。评价除为了评判和鉴定教与学的效果外,它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即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所以要把评价和学习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方法。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误以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全部,这是不公正的,它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教师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新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本文按照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发展的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建构新课程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教师、学生都是评价者,又都是被评价者。恰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更加主动、自信地进行数学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效地改进教学,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堂评价标准的构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和谐自然;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师是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汪秀川 《考试周刊》2013,(57):86-88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英语学习逐渐呈现多元化、开放化,交互性及易于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学生多维评价体系等特点,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作者,教学过程的监控者、评价者和信息的实时反馈者,教育科学的探究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榜样、做人和勤奋工作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9.
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文章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应用的背景和意义,并探索了形成性评价工具在高校教学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廖耘 《当代教育论坛》2006,(19):112-114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权重较大的指标,建立健全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对指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教育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教学评价的范围相当广泛,笔者所谈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系统检测,从而评定其效果。1.教学评价的要素教学评价至少包话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过程三个要素。评价者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这个评价者是相对的,变化的。评价对象、评价目的不同,评价者的构成也不同。如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者主体是老师;评价教师教学情况,教学管…  相似文献   

11.
对现行教师评价三个基本问题的批判:后现代主义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师评价研究的后现代取向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教师评价常常演化成机械的、毫无意义的活动,许多教师以一种害怕、怀疑和敌意的目光看待教师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评价的现代主义取向所导致的评价主客体的分离、评价的工具人假设以及量化的评价方法。借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教师评价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树立人性化的评价观。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评价在促进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工具性”,还要超越这种狭隘的“工具性”眼光的局限,认识到评价不仅应该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促进教师个性的张扬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要在教师评价中注重质性评价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行业转制高职院校人才强校的根本以及办出特色的关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则是人事制度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在实施行业转制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改革薪酬制度;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激励教师进修提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相互衔接的中高职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过程中:要更多从顶层设计角度去考虑,成立相互衔接的中高职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而组建教研共同体,进行听评课、教学竞赛等活动;建立“四个一体”的课程体系,使中高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进阶性;构建职业能力一体化训练体系,突出技能训练的层次性;通过开展中职教师的统一培训活动以及“手牵手”结对子工程,实现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support personnel has not received the same attention nor generated the same efforts as th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ers. There is not yet a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support personnel comparable to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an omission that unsettles both specialized support staff and the generalist supervisors responsible for evaluating them.What we have presented here i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applicable to professional support personnel. It begins with identifying district (student and community) needs, describing job responsibilities based on the goals of programs (clarified through the needs assessment), identifying staff behaviors as indicators of job performance, setting standards by which to measure staff performance, documenting the job performance, and using sound evaluation practices that incorporate all the necessary due process requirements for fairness. By involving the professional support personnel in each of these steps, evaluators will maximize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as well as protect themselves and the evaluatees throughout the evalu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主要有管理者、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形成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对策包括:(1)校长任用制改革;(2)发展性的校长评价理念;(3)正确认识教师工作与学习的关系;(4)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5)建立共同愿景;(6)与教师实现信息共享。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学校内部合作机制、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倡导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使学校成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和社区。  相似文献   

16.
同行评价:美国中小学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敏 《教育科学》2006,22(4):81-83
同行评价是美国中小学开展教学评价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实现教师在评价中的民主参与,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评价结果的信誉程度。同行评价过程包括教师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档案袋审阅、教师同伴讨论等重要环节。为在我国中小学有效地实施同行评价,学校应当健全制度保障,为评价人员提供有利的支持条件,同时,评价双方要坚持诚信原则。  相似文献   

17.

Teacher evaluation’s relationship with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is under-theorized in the literature. To address this gap, this paper u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rooted in human, social, and material capital to analyze and synthesize findings from research conducted since 2009 on whether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teacher evaluation stimulates change in teachers’ instruction. We find that teacher evaluation can facilitate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if evaluators understand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ers and evaluators trust each other and hav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social capital regarding instruction. In addition, adequate time and a userfriendly online data system appear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teacher evaluation to stimulate changes in teachers’ practice. This paper thus presen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rooted in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may prove useful to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斟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行为伦理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大学作为伦理性实体不仅自身存在着伦理关系,还要以自身伦理的实践为学生和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担负伦理道德代言人和伦理道德教育家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也要遵循一套学术伦理规范。大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大学教学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具有特殊的伦理品格。在实践上,教学评价的目的应为师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本人,评价内容应该全面且侧重师德的发展性,评价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9.
评价是一种调节和控制被评价者行为的方式,是评价双方精神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应进行科学的、有发展性的评价,并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之中,以促进教师评价艺术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引导着教师的发展方向,而如果不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无法确知教师评价行为的优劣并改正当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危害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The decisions evaluators make regarding how to work with teachers through the annual evaluation process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eacher growth and student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quality of feedback and how administrators use and provide this feedback to teacher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process. What constitutes quality feedback? How does quality feedback support teachers' instruction? How can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fer both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an opportunity to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should support the goal of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quality instruction. In the end, the goal i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b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