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娱乐",是审美游戏中具有溶解性功能的特殊的审美体验,它既在审美的意义上秉承了"自由的游戏"的精神内涵,给紧张的心灵以慰藉和缓释,又在弥合感性与理性的过程中显现出理性的刻意。这是启蒙时代语境下诞生的审美文化对于娱乐的精神植入,也代表了娱乐文化对启蒙思想的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2.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花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紧密交织。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理解,分析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在文化参与上的大众性、商业性、复制性的契合;以及在审美方面之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的契合,并以此让读者对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人的审美文化心态在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而这些独特的审美文化因素也被宋代文人毫不吝惜地寄寓在了对梅花如痴如醉的崇拜当中。笔者从梅花崇拜入手,探析宋代文人的净土信仰和隐逸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4.
审美文化是近年来反复出现在各种研究刊物上的一个学术概念。审美文化的出现带动了一种实践的或批评的美学的兴起。有助于美学现实功能的强化。审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仍有争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第一审美文化就是大众文化;第二审美文化就是当代文化;第三审美文化是有审美属性或审美价值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当今的审美文化带来了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性影响.本文章通过对其两重性影响的探讨以期实现审美文化与科技革命的高度融合,使之各自走向健康的生存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阶层在社会分层视阈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其审美文化诉求似乎处于空白状态,但由于农民工阶层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审美文化创造的可能性。打工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农民工阶层对困顿现实的想象性超越。正视苦难、放飞梦想的生存境界;拼搏、进取的人生姿态;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是打工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主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审美属性包括两点:一是审美的时间;二是时间的审美。审美的时间是时间的拯救者;审美就意味着在无比完美而又极度浓缩的时间中生存。审美的时间在普遍意义上即是指审美瞬间。时间的审美则涵盖了三个层次:时间主题的审美;时间逻辑的审美;时间哲理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南宋文化作为杭州文化的原型,其优雅、婉美而精细的艺术形态,以及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对杭州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杭州籍现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南宋文化的审美因子.  相似文献   

9.
论高教管理审美文化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教管理的审美文化是指以关注人的最本真的生存状态为价值指向、以体现和解放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为行为准则、以自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洁雅的校园环境为外在表征的高教管理的审美化。现实的高教管理中存在着过度逐利、模式化、混乱无序等审美文化缺失现象,审美文化对高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教育管理者实现对自我功利欲求的超越,能够实现个体特别是被管理者个体生命对模式化管理的超越,能够引导教育管理者创造和谐有序的高效管理并实现对效率的超越。高教管理审美文化可以通过培育学校精神,建立对话关系,树立价值信仰,丰富审美文化生活,完善学校制度规范和美化校园物质环境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审美文化由于其关注现实的价值立场,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同,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诗意化的生存。但是,由于现代性自身的悖论,在美学转型的历史合理性背后却掩盖着深刻的危机,因此,审美文化存在着种种误区,必须高扬新理性精神才能走出审美文化的误区,才能使人们真正的“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活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多的审美悖论呈现在我们面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的满足与欲望的泛滥;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沉沦;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消解;世俗化的胜利与超越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艺生存格局的变化和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浸润,文艺美学已不满足于对文学艺术的审美阐释,而努力从文化批判的立场拓展文艺美学之美学阐释的精神空间,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审美文化,成了文艺美学关注的对象.文艺美学发生了从文学艺术研究向文化批判理论的转向,由此带动了文艺美学人文精神的提升和文化建构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13.
阐释“新美学”流行的语境及其出场的历史的现实的机缘,结合美学思想史对其作了剖析。大众文化语境中美的内涵及显现形态发生了转向,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当下社会运作的“组织原则”。就其精神风格而言,它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修辞;究其价值底蕴,这种新生成的美学受制于现代技术(技术—审美的),它借助技术揭蔽的力量大肆流行。表面的审美膨胀掩饰着内在价值的迷失和“乏力”。  相似文献   

14.
玉部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在金文中逐渐发展繁荣,在《说文解字》中形成了庞大的字族。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直接体现在玉部字的发展与繁荣中。透过玉部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礼文化、审美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虽然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但体现在传统美育思想上的却是儒家美育的长期主导.儒家美育之人伦规范成为中国美育传统中的"惯性",这种惯性一直延续在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中.而道家--庄子追求人之自然个性的特点历来被美育界忽视.在当代美育以人为本的命题建构中,庄子美育体现出了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广义修辞学为角度将“凤”这一具有渊远历史和深厚审美文化的汉字作为修辞原型,从三个层级出发对“凤”字进行修辞阐释,开发其丰富的修辞内涵并且以此为依据挖掘其隐存于“凤”字背后的性别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历史考证与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加强道德教育是21世纪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因为“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渊源以及内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在现代,德育和美育结合又有着新的诠释,即将审美气氛与育人环境相结合,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交织,加强德育的人文关怀;将审美观念与道德理想相融合,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大学德育过程审美文化研究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有丰厚的基础理论,形成一批成熟的部门美学。与大学德育科学有密切关系的有审美学、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等部门美学学科。大学德育学吸收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大学德育施行过程中借鉴审美实践,会较好地优化和提升大学德育过程,促进大学德育过程审美化进程,切实保证和提高大学德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