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而,我们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灵敏度。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在理解词句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由基本的词…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字都是人们进行实践的工具,它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中介,也是我们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凭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领悟能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课本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牛倩宁 《现代语文》2006,(10):107-107
语感是阅读感活动中学生对语言字的一种敏锐、正确、丰富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因此,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含在语言字中的情和意。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6.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囤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和吕叔湘都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叶老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的强弱卣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把祖国美好的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把名家名篇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高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的熏陶,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觉。是由语文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13.
黄秀清 《小学生》2010,(8):15-1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建国 《教师》2010,(27):37-37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人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教学作为一大版块,在新课标下,随着其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21世纪需要的识字辩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这给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知识,忽视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字的不同感受、领悟、情感,没有真正理解和重视语感和语感教学,造成了语文教育的高耗低能的现象指出了矫正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教学作为一大版块,在新课标下,随着其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老一辈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知名老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强调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吕叔湘先生认为:“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