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经常是由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发现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尽可能利用语言情境、思维情境、实验情境给学生创设疑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强化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人,从而达到启发思维,引导学习的目的。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的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观察物理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写出观察现象后所想到的问题,而按照逻辑思维的形式,可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本文针对我国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从教育环境、问题情境角度,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问题法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  相似文献   

4.
科学“问题性”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采用问题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科学学习中提不出问题,围绕问题性教学的显著性标志,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使用新版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核心。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地学习。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7.
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提高阅读效率。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的问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问题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阅读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交流意见,共同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乐于提问题,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断激励学生对任何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促使学生由唤起问题意识到乐问、敢问、善问。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好奇、好动、好胜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以动引疑、以赛引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可以加深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数学兴趣。为了加强练习,提高数学问题教学质量,在中学教学内容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类型题目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以便函在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教给学生。从而提高数学问题的教学质量。初中学生由于他的思维方式比较直率、简单,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加之空间想象力频繁贫乏,大部分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用尊重的态度,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发言;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挖掘学生回答问题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