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茹太素挨打     
明朝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好作无病呻吟的长文章。有一次,他写了一个长达一万七千多字的奏本。明太祖朱元璋叫人念了六千三百七十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盛怒之下,当着文武百官之面,打了茹太素一顿。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这个奏本继续念下  相似文献   

2.
诸葛子瑜之驴诸葛亮有个哥哥叫诸葛瑾,字子瑜,在东吴孙权手下当差。此人脸长得很长,有人称他驴脸。诸葛子瑜有个儿子名叫诸葛恪,因勤奋好学又聪明,当时被誉为神童。一日孙权大宴群臣,叫人牵一头驴来,拿个纸条,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贴在驴头上。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3.
巴山奇人     
舒婷 《档案天地》2007,(4):59-59
不知道这个题目会不会与天津作家蒋子龙先生的作品重复?因为我和好些个作家一起去的大巴山,其中就有蒋先生。那次大巴山之行,我还认识那个叫周嘉的四川汉子。蒋先生有一次在重要发言里,把周嘉称为“巴山奇人”.他还许诺要写一篇文章。可惜。至今我还没拜读到。  相似文献   

4.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这样的作品,往往呆板乏味,缺乏生气。其实,准确的人物对话,最能显示人物特点。只要把人物对话写活了,人物自然就活了。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王明贵卖猪》的小通讯。其中一段原是这么写的: 4月22日下午,程河区街上一个支肉架子的屠夫来到六方九队。他见王明贵家有一头圆滚滚的大肥猪,便想买到手。他先给8角5分1斤的价。见王明贵摇头,就把价钱提到9角。他看王明贵还不同意,又把价钱提到9角5分。哪知王明贵还不同意。后来他才知道,王明贵要把猪卖给食品站,就怏怏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傻子     
余华有篇小说叫《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写一个叫来发的傻子,所有人都以欺辱他取乐,还把一条流浪的母狗说成是他的女人。等傻子把流浪狗养大之后,众人为了吃傻子的狗,和他套近乎,第一次叫了傻子的名字,傻子激动地把狗从床底下叫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高永亮 《新闻传播》2005,(11):33-36
一般而言,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事实,不同的媒体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媒体打架”。本文通过列举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媒体打架案例分析了媒体打架的特点、原因,并进而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媒体打架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7.
黄伊 《出版科学》2003,(2):90-91
“文化大革命”期间,团中央“五七”干校设在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中国青年出版社直属团中央,被编成第七连。连里有个放牛组,我在这里讲的是周振甫先生在放牛组的趣闻。 放牛组有水牛、黄牛、母牛、牛犊八九头,还有一头叫驴(公驴)。周先生除了放牛,有时还管那头叫驴,让它拉磨呀,驮东西呀。有天早上,只见牛场上拴毛驴的木桩上,还剩下半根泡湿了的烂绳子,那头驴却不见  相似文献   

8.
贪是一种恶,也是一种动力。贪心者,为政贪权,于是就像一头驴,当了科长,看见前面有棵叫处长的红萝卜,刚把处长咬到嘴里,前头又有棵叫局长的红萝卜……于是一辈子像一头驴,在仕途上推磨。还有贪色者,贪财者,贪名贪利者。有的作家也有一贪,贪未来,而且  相似文献   

9.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0.
(一)韩美林画得真好! 写报道讲究要有独家新闻,其实画画同样讲究要有新意.比如今年是牛年,春节里报上真是"牛气冲天",不仅是彩色画刊.有些专版、专页主题都是"牛"与"牛画",但看多了,基本上都是一个形象,即牛头上加两只犄角,不是老黄牛就是老水牛.  相似文献   

11.
盖岩 《军事记者》2005,(7):56-56
身边常有这样的同学,看到告示栏里写着“某某同志的某某作品刊登在了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张报纸(或杂志)”时,先是一脸的不屑,然后就一头钻进宿舍里,开始闭门造车。第二天,第三天……足足坚持了一个星期后,看到未有章见诸报端,心中深感失落,于是索性搁笔放弃。  相似文献   

12.
1960年,我从机关工作调到上海作协《文艺月报》编辑部(后改为《上海文学》,又改为《收获》)。魏金枝先生是副主编,负责编辑部的工作。记得报到那天,编辑部同志把我领到主编办公室,只见一头花白短发挺硬得象刺猬似的魏老正伏案看稿,神情十分专注。直到我们走到他的写字台边站定,陪我的同志叫了一声“魏老”,告诉他我已来报到上班了,他才抬起头来,象羚羊抵角似的从眼镜框外看了我一眼,答应了一声“噢”,接着便又看起面前的稿子来了。陪我的同志和我一起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想等他将面前的东西看完了再  相似文献   

13.
在把它写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90年代初的头一年春天,我从湘中一个小村来到冀中平原的一座军营。4年的战士生活,我多半在团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几乎每天,我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把四、五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好了,晚上12点以后,我还在办公室学习。平时,谁若叫我跑个  相似文献   

14.
打开报纸,收听广播,有些评论标题使人惊异,逗人发笑,叫人回味。《人民日报》1987年1月19日“今日谈”的标题为《“模范”与“先锋”打架》。打架,本来是小孩子的行为,是流氓无赖的恶习,是愚昧粗野的表现,与“模范”和“先锋”是无缘的。这里,“模范”和“先锋”竟然打起架来,真是咄咄怪事。原来,这篇评论的题材是某县既被赐予“围湖造田的模范”,又被称为“退田还湖的先锋”。真令人啼笑皆非! “模范”与“先锋”确实在哪里“打架”!之所以“打架”,是一些同志做工作,不善于独立思考,而是盲目服从,照抄照搬,昨天叫他“围湖造田”,他争当“模范”,今天叫他“退田还湖”,他  相似文献   

15.
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 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7日至18日在美国北部宁静、秀丽的小城布法罗举行。布法罗素有水牛城之称。中外体育记者云集此城,见了面,常常互相打听: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到底有没有水牛?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转机去布法罗时,我遇到了人高马大的乔治,他准备去布法罗探望双亲。我问他:“布法罗为何叫水牛城?”“可能有水牛吧。”乔治耸了耸肩。“那水牛现在跑哪儿去了?”我追问。“可能,可能到山上去了。”乔治只好开玩笑了。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与探索新闻规律,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关系到新闻科学体系的确立,新闻工作的得失成败和新闻改革的趋势、效果。本文试从新闻有无自身规律,新闻有那些规律,如何表述新闻规律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 新闻有无自身的内在规律,如何看待新闻规律? 说它有吧,有人认为:“办报就是办政治,还不是领导叫我写什么就写什么,叫我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紧跟’、‘照办’还来不及,有什么新闻规  相似文献   

17.
李鑫 《军事记者》2001,(4):37-38
在《解放军报》艺副刊所接到的稿件中,有一种最为普遍的写法,那就是每写章必开“吉普车”。这些章的开头一般是这样:我们到某某单位采访。吉普车在盘山道上绕了多少弯之后,终于到达某某地方,随着吉普车在营院门口停下,迎接我们的是某某教导员或某某指导员(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物)……接下来,如果作要写艰苦创业,很可能就是指导员把他们带到猪圈里去数一数大肥猪了,而且告诉你这些猪是从多少头发展到多少头……采访完毕,吉普车就远去了,要么到下一个单位“继续操练”,要么就是做些感慨似的思考,这样,一篇章就算结束了。这种前后不离开吉普车的作品,有人戏谑地称它是一个新的写作品种,叫“吉普车学”。  相似文献   

18.
巨兽     
什么叫命大?命大就是被一头几吨重的大象压在下面,居然还活着,只是全身十几处骨折。那一年,她去泰国游玩,兴高采烈地看大象表演,人群把她挤到了大象身旁,大象却被脚上的铁链绊倒,刚好把她压在下面……  相似文献   

19.
赖铭强 《大观周刊》2011,(30):162-162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人行天桥叫松元天桥,一头连接学校,一头连着一大片社区,下面是车水马龙的公路。  相似文献   

20.
妻子在一家工厂上班,平日里干些送开水收发传真的事。这天,厂长把妻子叫到办公室,叫她写一份年度总结材料,上级领导要过来现场办公,厂长反复申明要多写问题.领导就是来现场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