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于2006年2月14日正式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其中重要的内容便是尽快完善现行法律。包括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出台《反腐败法》、《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在制度理念上存在很多的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和理性分析,并借鉴其他区域性反腐败公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有关规定,发现我国腐败犯罪的立法不足,以便更好的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中国对该公约的签署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目前,我国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与《公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我国有必要在《公约》精神指导下,完善治理商业贿赂刑事法治,以推进我国对商业贿赂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分析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预防优先、打击行赌、国际合作、机制治理等理念对我国反腐立法的重大启示与借鉴作用,并建议积极修改和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认为这既是我国必须履行的一项国际义务,也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为各国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了样本.作为<公约>参加国,中国应当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通过组建反腐败机构、在相关法律中贯彻<公约>规定的精神等方式,加强反腐败工作.对照<公约>规定,我国在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存在不足,亟需完善,应尽快构建预防与打击并重、实体规定与程序设置相协调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件,它从国内防范和国际合作两方面对反腐败问题做了规定。反腐败缺乏国际法律依据一直是国际社会反腐败存在的障碍,该公约在反腐败国际合作领域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成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有力保障。而公约就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犯罪侦察、罪犯引渡、腐败所得资产的追回等问题的相关规定,更是反腐败国际合作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7,(14)
教育部最近下发通知,提出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落实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要求,切实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义务,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部包含刑法规范在内的兼具国际法特征的国际刑法规范,是国际刑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这部公约在职务犯罪惩治的立法上,体现了犯罪构成要件设计严密、完整、科学、合理的特点。中国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国际化方面尚存在种种现实问题,尤其是在职务犯罪惩治的刑法立法方面,需要明确"严而不厉"的立法指导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三个《刑法修正案》,在相关职务犯罪的规定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适应了职务犯罪惩治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贪污犯罪的刑法理念与经验,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贪污罪的刑事立法存在着诸多缺陷。为更有力地打击贪污犯罪,我国刑事立法应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外国关于贪污罪之规定,对贪污罪的主体、对象及财产追回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个专门性的反腐败公约,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反腐败法律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其为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法律机制树立了一个典范。我国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尚不成熟,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应相应修改和完善国内相关反腐败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学界通说认为,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为主,诸法合体。中国的法制史其实就是一部刑法史,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主要就是刑法思想。中国古代,以"德主刑辅"为核心的儒家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儒家刑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指出儒家的伦理道德很多被转化为刑法规范,对立法、司法以及守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刑法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罪刑法定原则日益成为国际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该原则践行情况的集中反映,"核心罪行"的国际立法或审判实践明确了相关罪行的新概念和若干要件,以赋予罪刑法定崭新的时代内容,并促进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和有效惩治。鉴于罪刑法定在国际实践中的特殊性与国内法和国际法接轨的必要性,我国应基于有关国际公约的认定标准,在立法中专设国际犯罪一节,以完善国内刑法体系和发展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正式从法律的角度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由于现行法律与相关规定存在冲突之处,实践中调查主体呈多样性。当前宜从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承担社会调查入手,以此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刑法都在融入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国际化也是我国经济刑法发展完善的进路。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对经济刑法国际化进行界定后,评述了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的动态发展历程,并初步探讨了我国经济刑法国际化进路差异性与趋同性并存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三股势力"一直是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坚持依法打击和防范是治本之策。建议国家将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写入宪法,并进一步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侦、安全、边检、金融等法律的相关具体措施,适时出台《反"三股势力"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第十二条规定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但是审判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在“处刑较轻”的理解上有两个方面:对于同一种犯罪,新旧刑法规定的主、附加刑互有轻重时应当以主刑轻重为判定依据;新旧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完全相同时,则应当以法定刑适用条件较宽的刑法作为“处刑较轻”的刑法。在对“已生效的判决继续有效”的理解上,对尚未执行或未执行完毕的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而对于继续犯、连续犯跨越新旧刑法时域的应当适用新刑法,当旧法对该罪规定的法定刑较轻时,可以采用旧法。如此,从立法原意和实践需要出发,才能准确把握“从旧兼从轻”溯及力原则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存在的将某些不法行为设立犯罪纳入刑罚的呼声及可能导致的“泛刑”倾向,笔者以吸毒、卖淫嫖娼这两种犯罪学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为例证,在考察国外相应立法及刑事政策基础上,结合刑罚的负价值对其予以否定,并由此引发出“刑法应谦抑”的命题,主张通过充分调动诸如伦理道德、侵权行为法、行政处罚法等替代措施来规制这些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为最后手段的刑罚仅在“不得已”之时为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本文透过变动的法条,着眼于刑法理论及其价值哲学等问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探究刑法背后的价值问题,从刑罚目的重构、刑法人权保障价值之完善、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的适用三个方面展开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畅想,最终发挥刑法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刑法不是一元的,除了国家刑法之外还存在着民间刑法。从"活法"观念中可以找到民间刑法的根基。民间刑法具有起源上的自发性、罪与非罪标准的伦理道德性、演变过程的潜移默化性、内容上的民族个性等特征。既然刑法是多元的,对国家刑法规范及其用语的解释应坚持多元刑法解释原理。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刑法规范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