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公民,对于重点中学来说,尽可能的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乃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身体健壮,不希望他们成为差生。可是实际上差生(包括学习差生、品德差生和双差生,本文中指学习差生)仍然存在,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普通中学里有,重点中学里也有,这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衡量的,优生和差生是相对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此,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切实研究差生的特点,探索教育转化差生的办法,使优生队伍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2.
崇阳县桃溪中学没有重点中学那样得天独厚的生源,却有独特的吸引力。3年中有200余名外校辍学的所谓“差生”转入,这的确是一个奇迹。奥秘在哪里? 首先,在于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学校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承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相对说来处于不同的层面,同时更重视学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生命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把学校任  相似文献   

3.
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差生集中,优生少。单靠培养几个优生远远是不够的。这也是与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针背道而驰的。对于我们丽水地区来说,农村中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市、县的重点中学,因此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刻不容缓。差生面大,不利整体教学。一谈到差生问题,许多教师就头痛,甚至无法忍受,但是我们毕竟面对的差生人数多。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如何做好我们农村中学的差生工作呢?在此,结合我校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差生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应该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本文只是从教和学这两个侧面,针对笔者执教高中物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对学习高中物理感到困难的“差生”具有哪些特征? 我校是一所重点中学。从全县数千名应  相似文献   

5.
让"差生"们在中队主题活动中得到转化,中队主题活动是转化"差生"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让"差生"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活动中得到转化。  相似文献   

6.
让“差生”们在中队主题活动中得到转化,中队主题活动是转化“差生”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让“差生”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活动中得到转化。  相似文献   

7.
转化差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转化差生,就必须首先了解差生,正确地认识差生。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转化差生的规律,使差生得以转化。现就差生的产生、特点、表现及应如何转化和转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万老师: 您好!尽管我们学校是县级重点中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依靠缴纳高额学费进来的“赞助生”,可是他们虽进了重点中学,成绩却往往跟班不上,成了班里的所谓“差生”。久而久之,他们似乎自己也对前途丧失了信心,干脆不读书而专门玩,上自习课时,他们总喜欢花样翻新地违反纪律,搅得  相似文献   

9.
我们六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差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一个学生,特别不容许鄙弃那些差生,讨厌那些差生,而只抓几个“尖子”的错误作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办学的重要原则。我校就是遵循这些原则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特别是对待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很快,以经济比较发达的绍兴地区为例,柯桥区86年以来初中在校学生的流失控制在2%以内,去年的流生率仅0.5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5%。而且乡镇企业集资建造了许多新校舍,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在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以数学教学为例,重点中学有20%的数学差生,一般中学的数学差生竟多达40%,职业学校数学差生比例更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数学差生?面对大量的数学差生,我们怎么办?本文从分析产生差生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为使学生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应有的数学水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魏书生同志是近年来活跃在中教战线上杰出的青年教育改革家。他所在的学校——辽宁省盘锦市(80年代由县升为市)第三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学生是经过重点中学筛选后剩下的,大多数是中差生。用盘锦三中老师自己的话说,他们是真正的“第三世界”。正是在这极为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重点中学之外的一般中学,优生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重点抓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兼及优生的发现与培养,乃是全面落实中学的“双重任务”的基本原则,也是办好一般中学的根本保证。差生(不含有生理缺陷的低能生),作为教学反应过程中的一种生成物,其主要特征是:在规定的时限之内,未能完成教育、教养与训练等三方面的任务。换言之,所谓差生,就是指按照“学生守则”的要求,在政治表现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未能达到合格的标准;按照  相似文献   

13.
转变差生要讲究教育艺术呼和浩特市十九中陈香爱一、只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差生,才能热爱差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发展,任何事物部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教师一定要平这个科学世界观观察分析认识差生和差生的转化、事实L所谓差生也并非...  相似文献   

14.
我校属于镇办中学,学生来源于镇上二所小学。每年秋季招生时,小学毕业班的“尖子”悉数被县重点中学“掐”走,剩下的全被我校“包”了。因此,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学习上属于“差生”:他们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也就别提了。然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水准又不能降低。怎样改革传统教法,摸索出适合差生的教法,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够“过关”,这是我们镇中学语文教师的首要课题。细究起来,绝大多数差生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通常把学习成绩差或不守纪律或品德不好的学生称之为差生。差生只是相对于优生而言,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差生的存在。切实做好转变差生的工作,尽量使每一个差生进步,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出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转变差生的丰富经验,使很多“智力迟钝”的或者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都转变了过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公民,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是,也要看到,至今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转变差生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对待差生采取的依然是陈旧甚至错  相似文献   

16.
在我所担任的班级里,学生都是择优录取的。这些学生基础好,愿思考、守纪律、勤奋好学。不论品德修养,还是智能素质,都是比较高的,理应是个很好管理的班级。但工作起来,并非象我想象的那样顺利,班级集体活动也不是一呼而应的。在我的认识上越发清楚的是在同学中存在两种影响班级集体建设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这就是“尖子”和“差生”。一些“尖子”对班级活动不热心,不积极。在他们看来,上重点中学就是为了上大  相似文献   

17.
对补差工作,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差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差生的自觉追求。一、融洽师生情感做好转差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如果教师对差生的批评指责过多,鼓励帮助较少,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就会压抑差生的进取心,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多有自信心,要能让每个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防止差生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教学数学不是单纯的认识性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性的活动,教师对差生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能使差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减少差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以集中听课的注意力。要融洽师生情感,教学中必须抓住差生的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注重情感培养,增强差生信心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差生信心少年儿童的行为情感色彩极为浓厚,喜欢任课教师往往是儿...  相似文献   

19.
每个班几乎都有少数体育差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四差二缺乏”,即:组织纪律差、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身体条件差(过肥、过矮)、心理素质差(怕苦怕累),对体育缺乏认识、缺乏兴趣。如何使这些差生及早跟上来呢?(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大部分差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体育是“小三门”,学不学无关紧要;有的认为体育和文化课是对立的,若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学习等。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要对这些差生加强思想教育,用生动的事例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体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差生、转变差生,是目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对他们主客观的成因作全面的分析和认识,理解他们的知、情、意、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做好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一、弄清差生的主客观成因,全面地认识他们。差生的最大压力来自家庭。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往往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偶有失误,就被训斥,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虽做了一些努力,但不合父母的心愿,孩子一进家门,就唠叨个不停,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