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进一步阐述.这一政策既是对迄今为止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反映了我国对外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既继承了"亲仁善邻"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其内容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联系为一体."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周边外交居首位。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贯彻好这一方针,就要把“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开拓周边,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安定四邦”,到1989年确定的“立足亚太,稳定周边”,再到十六大报告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的睦邻外交一直延续着。从必要性角度讲,睦邻政策是实现我国周边外交利益的最佳政策选择;从可能性上讲,睦邻外交政策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机遇;从政策层面讲,睦邻政策应从处理大国关系、建立合作机制、建设国防力量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工作。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经历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到"睦邻安邻富邻",从"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到"命运共同体"概念的不断创新发展。未来中国周边外交将继续深入开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政治体制,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关注之地,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事务中具有特殊意义。中国在处理与东南亚的国家关系中,率先提出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新理念、新政策。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世界理念;开放合作,互惠共赢战略等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采取封闭式决策模式,公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受到侵蚀,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受邻避情结的影响,极易引发邻避运动。分析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显著特征与演进逻辑,运用负外部性、集体行动逻辑等理论从社会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心理5个层面对我国邻避运动的多元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中国式邻避运动的缓解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是一位胸襟开阔的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位灵活务实的外交家。他着眼于全球和未来,在理论上为我国发展周边外交理清思路,大力推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开创了我国周边外交的新局面,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提升营造了一个和平、友好、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部分公共设施因为具有极强的负外部效应,属于公众嫌恶厌弃型的公共设施,使公众产生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抵制情结。通过分析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发现公众的心理因素、经济因素、信任危机、公平性问题以及决策的公正性是导致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厘清自身角色以协调多方利益,扩大公民参与以降低邻避意识,科学选址以弱化位置的邻避效应,提供风险保障以缓解居民的担忧以及合理补偿以提高满意度,借此来缓解和疏导公众的邻避情结。  相似文献   

9.
邹永发 《考试》2014,(2):47-49
<正>热点材料习近平:做好周边外交争取更多伙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24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代即将来临,在中国开始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必须加大沿边区域开发开放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睦邻、富邻、安邻"的基本国策,以求建立起面向北美、西欧、东亚这三大世界重量级市场的战略依托。为此,有必要透视中国沿边区域开发开放背景,阐述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态势,分析中国沿边区域开发开放的薄弱环节,并且有针对性地创意出推进对策。唯有中国周边环境形成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才能在面向国际社会的金融危机中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进而在世界经济中开创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持续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从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来看.中国石油进口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的状况依然存在.多元化战略还任重道远。从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来看.过分依赖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得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凸现。  相似文献   

12.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提高、大国地位得到全面重塑,具体表现在: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牺牲为中国大国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转机;跻身世界“四强”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集中表现,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确立;国共两党都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中国大国地位在重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为线索,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丰富发展了的、被实践检验正确的、形成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成熟和理论自觉,内在地体现出中圆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实践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单具有名称、概念的性质、属性,而且更加彰显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试析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当下正呈现勃兴之势,关于新课程的介绍与评析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热闹,在市场化运作和工程化推进的双重支配下,新课程遂有可能演变成失却内在精神支撑的“教育秀”,鲜有真正研读与思考新课程之内在精神意蕴的。这里选取一个新的视角,作为叩访新课程内在精神意蕴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以期引发人们更加深入地解读新课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是个动态和综合的过程,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唯一目标,因此不能据此轻易对转型成败作出判断。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我国人民福利水平不断提高,是经济转型的终极目标,也是判断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准。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还很长,加强政治改革、法律和道德文化建设是顺利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并尽早实现其终极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利益是驱动中国对外关系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中国外交关系研究中的核心命题,如何解读中国国家利益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者争论的焦点。从理论上阐释中国国家利益内涵、属性以及国际关系中实现的三分性,对中国在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活动中,坚持国家利益三分性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WTO的澎湃已荡漾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港湾,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中国商业银行业如何在WTO规则和国内银行法的框架内落实监管措施促进改革,为中国银行业真正融入国际金融奠定良好基础,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商业银行法律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亟待需要与WTO规则相协调的规范与保障;而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管的诸多法律措施亦在期盼早日诞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农村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正确的路线保证,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农村改革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为中国农村找到了基本的依靠力量,即强调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些国家蓄意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我国政府应当运用公关手段,打造中国的“和平“品牌.要增强国家公关意识,宣传中国的和平崛起思想;以文化为切入点,为中国和平崛起制造有利的国际舆论;以史实为根据,驳斥“中国威胁论“.恰当运用国家公关手段,将会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0.
梳理中国参与世界的历程,分析影响中国参与世界的外交理念,我们发现参与行为与外交理念是相互作用的。理念的不断改变反应了中国对自身认识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对中国的接纳程度,进而影响了中国参与世界的进程;反之,参与行为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使中国身份出现了变化,国家利益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