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四书正误》是颜元在学习、教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过程中评价、批判朱熹思想的学术札记,内容包括《四书(章句集注)》之“正”和《四书(章句集注)》之误两个方面,刻画出颜元生活、思考、体验、教学以及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多维画面,呈示了颜元事功色彩浓厚的教育目的论、实质教育取向的教育内容观和以实驭虚的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儒家教育思想背景下,清初的实学教育家颜元以勇于批判的学术精神,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义利观、理想人格作出了不同以往教育家的新的诠释,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初思想家颜元对当时空疏的学风进行猛烈批判,力排宋学、汉学,主张"习行",从实事实物中求道,但因其自身气质性格及所凭藉思想资源都来自传说中的"三代",使得他在拿起批判的思想武器的同时又过于泥古而不知变通,无法突破旧有思想的桎梏。这或许正是颜元以及与他同时代士人们所难以摆脱的"文化宿命"。  相似文献   

4.
该书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负责人陈山榜先生撰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章,内容依次是:身世与家事、业师与朋友、设学与执教、东寻与南游、著述与创作、颜元学术思想概论、颜元的政治思想、颜元的经济思想、颜元的义利观、颜元的军事思想、颜元的礼仪思想、颜元的崇儒思想、颜元的哲学思想、颜元的人性理论、颜元的教育目的论与培养目标论、颜元教育内容论、颜元教学方法论、颜元的师道观、颜元的性教育思想等。作者认为,颜元去世后的近300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尽管颜元的思想不失为当时的一个学术高峰,但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已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惟其思想方法,仍多可借鉴,这也是作者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作者在书中从较广阔的视野对颜元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全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颜元的思想倾向和阶级性质,梁启超和候外庐先生早有论述。梁氏认为颜元“对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在诸儒中尤为挺拨”。①候老更进一步肯定“他是中国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他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②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不能称颜元等为启蒙思想家,认为他们的思想只是“地主阶级开明思想而已”。③还有人认为颜元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  相似文献   

6.
<正>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别开生面”的启蒙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提出了具有批判的、求实的和初步民主要求的教育思想,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元在批判朱熹理学的过程中展开他对道艺关系的探索,坚持以重艺为理念,以习艺为方式,达到“道艺一致”、“一滚加功”,获得技艺与道的双赢。颜元的道艺思想表达了他对传承三代文化的担当,对儒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开拓儒学发展新方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青年毛泽东深受颜元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从事革命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吸收了颜元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 ;可以说 ,既批判其糟粕 ,又继承其精华 ,这正是毛泽东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
杨华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00-103,89
在清初理学清算运动背景下,颜元对孟子思想的解读秉持“弃虚蹈实”的主旨。颜元在其孟学研究中批判宋明儒之人性论,提出一元人性论;注重从实学、习行的角度论学;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颜元孟学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与清初实学思潮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从时代思潮与学人思想的互动角度看,钱穆关于颜元学术思想的有关论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快乐阅读》2012,(4):96-97
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他深刻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并践行"实学"和"实用"的教育,对我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颜元教育思想中的片段加以述评,以此来与大家共同思考、探寻当前教育的症结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开展学术批评 提高学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批评是学者的治学之道,是学术进步的催化剂,是追求真理、提高学术水平的必由之路。学术需要批评,批评不繁荣,学术也就无法繁荣。因此应开展学术批评,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的勃兴大大扩展了文学批评的空间和覆盖面,为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发展形态。同时,大众传媒的肆虐却又使得具有精英品性、人文素质和启蒙意识的学院批评被边缘化,其生存空间日益逼仄。因而,在大众传媒与学院批评互相对话、监督和激励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多元共存的公共空间,对于重振学院批评,进而引导文学批评在大众传媒语境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There is a shortage of studies that explore adolesc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The author hence attempted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determining Taiwanese adolescent students' perfectionistic tendencies, tim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 total of 405 eighth-grade Taiwanese students completed a self-reported survey assess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structure,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criticism, perfectionistic tendencies, tim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Findings of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criticism were the key predictors of students'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structure also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ir adaptive perfectionism. Moreover,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s suggested that perceived classroom structure,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criticism, as well as adaptive perfectionism all emerged as predictors of time management. With regard to procrastination on homework and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adaptive perfectionism were negative predictors, whereas parental criticism and 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 were positive predictors. Also, time management negatively predicte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评论集》是我国语言学界近年来第一部学术批评论文的汇集 ,它对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笔者深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都应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本书。本文从该书的具体文章出发 ,重点分析了学术批评和学术规范的相关问题 ,希望能唤起大家的注意 ,实事求是地治学做人 ,为共同营造中国健康活泼的学术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学术争论和学术批判氛围建设、学术整合机制建设、学术应用机制建设和学术传播机制建设五个方面对高等学校如何发展学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学批评因为价值缺失、引领缺位而被诟病的被动状态正在得到改变。我国文艺理论界在文学批评价值体系重构中,正在努力"回到马克思"的精神维度,在坚持学术自觉中构造文学批评的学理维度,在接受实践检验中提升文学批评的引领力度。文学批评遵循客观规律、服膺科学至诚、彰显引领价值的声音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响亮,并逐渐开始唱响文学批评话语的主旋律和掌控制高点。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在重构中实现了新突破,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引领并推动着当代文学实践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学术批判的含义及特点,学术评判与教育学发展的关系,探讨教育研究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需要怎样的学术批判精神,以及怎样通过重建生活方式来造就具有合理学术批判精神的理论主体,旨在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推动教育学术研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文艺批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有着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因素,那就是,文学所依存的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在经历市场化、大众化和传媒化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文艺批评的发展面临着各种症结,不只是文学的问题,批评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当下的文艺批评,可谓任重道远,值得批评家们认真对待,身体力行。我们期待着学界在反思与自省中能寻找到一个共同的批评标准,逐步接近被掩盖和遮蔽了的文艺批评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