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达到50%,全球城市化进程之后一直保持高速运行。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逐步转化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城市软实力建设备受瞩目。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创建,离不开城市文化的表达,而城市形象宣传片是构建与表达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变迁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利用电视、电影制作的表现手法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所触及的城市特色形象有重点、  相似文献   

2.
付敬 《新闻世界》2014,(12):185-186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城市品牌传播的无形文化资产,成为构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成都形象宣传片进行了具体的案例阐释。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形象对于塑造旅游地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新疆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本文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新疆旅游官方网对新疆旅游形象的建构为案例,依据网络媒介传播下的建构主义理论,基于内容分析法、AIDA模型评价对站内叙述性文本、图片、新闻、视频宣传片等元素进行实证剖析,探索新疆旅游官方网站对新疆旅游形象建构的路径,提出进一步优化新疆旅游形象建构的媒介策略,促进新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形象构建,尤其是软实力——文化形象的构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及新疆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天山网”2016年度一整年报道的抽样分析,发现:“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存在一定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稍大,在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上存在部分漏洞,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影像制作为基础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是推广和介绍一个国家形象最为直接和直观的途径.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要受到来自文化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要提高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果,减少误读,则需要结合跨文化传播的规律,在宣传片的视角、叙事结构、布局安排、内容选材等各方面都需要按照“民族化的内容,国际化的叙事”来把握.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在国际社会中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对外交流中,国家形象宣传片作为软实力的文化筹码,比起硬实力的展示更易被国际社会接纳,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溯源最早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可追溯至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苏联曾经制作了一系列黑白纪录短片——《苏联新貌》,该系列短片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扭转了西方人眼中苏联是落后农业国的印象。1966年,日本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并首次将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地及旅游产品数量的增加,塑造个性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提高旅游地辨识度,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宣传片是塑造区域旅游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本文将在宣传片如何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这一问题上,从地域差异、旅游地文化、游客体验、影片配乐这四个方面做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国际形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宣传片则是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城市形象片的符号选择、视觉呈现等内容,重点考察了广州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策略及其变化.发现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重要节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广州形象宣传片既有继承,又有新的拓展,有侧重地呈现了城市的生态形象、历史文化形象、现代经济形象以及市民人物形象等方面.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展现内容、方式、视角等依然存在单调、重复等问题,应进一步做好创新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国家形象宣传片成为一国向世界展示本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梳理总结了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性,以及网络公众参与对国家形象宣传片影响力的渗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象宣传片在制作过程中,不但要做好宣传片的定位,同时还要根据宣传片的特点做好内容选择,并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对高校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立足高校形象宣传片的制作实际,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象宣传片在开发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高校形象宣传片在开发制作过程中能够提高制作效果,满足制作需要,为整个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形象宣传片开发制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末,山东省威海市的旅游宣传片,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探索之路。2003年,北京申奥的形象宣传片,成功开启了中国形象宣传片通往世界的新世纪大门。  相似文献   

12.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宣传片,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作品出现了城市定位不准确,创意策划没特色,表现手段同质化等问题,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如何在城市宣传片的创作中避免千城一面,结合自己多年城市宣传片的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强化城市的特征和差异,才能从众多相似的城市共性中彰显自己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从而实现对外宣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杜研 《新闻世界》2011,(10):177-178
城市宣传片是塑造一个地域或城市形象、展示内涵、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河南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记忆中原,老家河南"沉稳大气、注重内涵、彰显亲情,是河南以形象片为宣传手段向全国观众介绍自己的一次成功尝试。虽是影视艺术的分支,城市宣传片因其自身篇幅短小、目的性强等特性,往往与其它影视类型在制作和传播上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制作特点、传播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河南形象片的特点与得失,探索城市宣传片制作与传播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孙文峰 《报刊之友》2014,(11):164-165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宣传片,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作品出现了城市定位不准确,创意策划没特色,表现手段同质化等问题,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如何在城市宣传片的创作中避免千城一面,结合自己多年城市宣传片的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强化城市的特征和差异,才能从众多相似的城市共性中彰显自己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从而实现对外宣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琛 《现代传播》2013,35(7):43-46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逐渐得到重视,并由此推动了相关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然而,本领域研究中专门针对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系统研究相对匮乏,难以适应近年来此类传播形式迅速发展的态势。此外,直接以亚洲国家为对象,且以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为目的的研究更处于空白。为此,本论文以2007年,马来西亚形象宣传片Truly Asia为代表性案例,根据跨文化传播学理论框架,从文化主题、文化意象和文化涵义等三个方面对片中展示的国家文化形象进行传播效果分析,并据此提出可供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屈豆豆 《采.写.编》2018,(2):106-107,13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端的不断升级,媒介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城市宣传片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多种理论分析永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并针对永州城市宣传片存在的主题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个性不鲜明等问题,在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提升永州的城市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形象的树立与推广也日趋迫切,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反观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效度,均差强人意,甚至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本文针对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效度低的现象,进行传播渠道的考察、文本内容的分析、收集受众的反馈,总结出五个造成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对外传播效度低的原因.并根据这五个原因,进一步提出改善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媒介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宣传,许多媒介都制作出了自己精美的形象宣传片。媒介形象宣传片作为媒介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媒介自身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展示了媒介的自身定位与受众群,对媒介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嵩 《视听界》2014,(5):94-95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区和城市越来越重视形象宣传与推介,城市形象宣传片(以下简称"形象片")应运而生。1999年山东威海制作的"威海,CHINA"开形象片先河。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形象片如"好客山东"、"美好江苏"、"多彩贵州"、"江西风景独好"、"诚义燕赵,胜景河北"好评如潮。高质量的形象片能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在塑造城市形象、宣传城市精神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国家的传播策略与效果,探析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状况,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在邕东盟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以及实验法,探索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影响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方面的效果,并探讨在邕东盟留学生对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东盟留学生中具有正面传播效果,但是效果有限,而影响这种传播效果的因素是多重的,在今后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规避"传而不通""通而不传""传而误读"以及"他国误传"等风险,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