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极易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生发恶性舆情。“手术室自拍”事件正入医患关系的舆情敏感区,并上演了一出网络舆情反转剧。本文认为,网络意见领袖声援正面舆论、主流媒体担当权威信源、深度评论调解网民心理,这是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显现出的三个舆情导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微博140个字的限定范围让网民畅所欲言,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涩难懂的语句,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抒发感情,发表意见。然而,网民非理性的微博表达,网络舆论暴力时有发生,本文从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入手,分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生态是指以网络各类媒介为载体。传播各种信息所形成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网络为广大网民营造了一个几乎不受约束的网络舆论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广大网民可以平等、自由、公开地参与到网络舆论当中。  相似文献   

5.
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带领我们走进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①新浪微博2013年上半年注册用户已达到5.36亿人。作为活跃度极高的信息传播空间,微博已经成为当下网民进行自媒体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经历了3个春秋发展起来的微博,已经从快速上升期走向成熟期。网民刷微博的诉求越来越集中的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对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进行舆论监督"、"对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进行问责""、进行日常或特定事件下的情绪宣  相似文献   

6.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都是网民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宣泄场,而明星事件因其具有新闻价值中的显著性从而能引发天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分析,发现"刻板印象"群体狂欢"意见领袖"等都是影响其舆情生态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何志华 《东南传播》2011,(8):158-159
近几年,网络视频的出现,引发政府部门、传媒机构、投资机构尤其是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并在年轻网民中迅速培养出在网上看影视剧、秀自拍视频等许多新的生活习惯,看网络视频必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3,(33):30-30
中国法学会会员、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游振辉法官认为,目前在互联网上,色情信息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是文字类。包括小说、纪实、随笔和性交易信息等;第二是图片类,有专业拍摄的、网民自拍的、被偷拍的等;第三类是视频类,有完整的色情电影、节选片段的、网民自拍的、被偷拍的等;第四类是网络广播和摄像头现场直播类。 其传播方式则多种多样,主要有:制作专门的色情网站、BBS(即论坛,在中国这是主  相似文献   

9.
刘睿 《新闻世界》2012,(8):141-141,164
一个微博便是一个“自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自媒体已焕发出巨大能量。而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职业记者该如何自我定位?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12,(10):15-16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一样。迈入了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据报道。目前我国有近5亿网民,每天发表许许多多原创微博。在这种“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信息环境中.普通民众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登录各种新式媒体。发布所见所闻和思想观点。各种社会信息也必然随之进发。“自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是信息繁荣与信息泛滥并存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1.
"9·3"阅兵式刚开始不久,歌星范玮琪就在微博上例行"晒娃",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事实上,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舆论事件无不折射出网民理性缺失的现状,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营造一个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罗海燕  占琦 《新闻世界》2011,(5):107-108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语境,在这个匿名的虚拟平台,人人都享有信息传播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正在考验着广大网民的理智与情感,叩问网络传播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5,(6):4-5
给"自媒体"一个清朗空间2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对网民注册登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社交媒体的账号、头像及介绍信息进行规范,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互联网虚拟社区的注册信息中各类"昵称"和介绍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展示了网民的性情和才情,但也暴露出部分网民低俗的情趣、扭曲的心态。曾几何时,涉嫌淫秽色情、宣扬迷信邪教、地域歧视类等很多明显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昵称"在虚拟社会中大行其道,为主流社会所痛恶。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构建的空间中,“人人都是传播者”,公众易于获取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话语空间。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形成了网络舆论。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网络中的“孙志刚案件”、“宝马撞人事件”等成为了网络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在这些网民中逐渐分化出了一批专业的网络独立调查人。独立调查人不属于任何媒体,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采集信息、调查事件,向公众展示事件本质、发布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柳长盛 《新闻前哨》2013,(10):100-101
短短4年间,微博已使传媒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成了许多人的第一信息源。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但与此同时,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获得了空前的话语权.“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微博平台上新闻伦理缺失.甚至违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16.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被互联网全面激活.随着网民话语权的逐渐开放,因体育赛场冲突事件所引发的编造、传播和助长虚假信息的网络伦理失范情况频发.规范网络伦理已成为营造健康网络空间和修复和谐网络生态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网络伦理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分析2017年辽宁女排赛后球员"冲突"事件,思考总结了其中所体现出的网络伦理失范之处,以期提出一些有助于今后规范网络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羿克 《今传媒》2013,(7):24
主持人语: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形成并完善,这使得网民的舆论监督权利逐步得以实现。新媒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相关法律的研究。在这个"人人拥有话筒"的微博时代,微博成了人民大众表达意见的有力工具,也成为人民维权的一种新方式。微博既是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时代,人人都有表达的  相似文献   

18.
于秀 《传媒》2015,(7):41-43
网络视频既涵盖专业机构或团队制作的影视节目、广告、视频新闻等,也包括网民的自拍、视频聊天、游戏视频记录等,甚至还包括监控录像等随机记录的影像.其内容丰富,受众广泛,具有娱乐、宣传和监督等多种社会功能.网络视频节目是网络视频中专业化的部分,经过精心的选材、剪辑和编辑制作而成.网络视频节目大量复制了传统媒体的视频内容,同时也凸显出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一段高跟鞋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场揪出虐猫女的自发行动,正式拉开网民人肉搜索的大幕。在这次起点和终点都以正义为哨声的网民运动中,"全民审判"的道德优越感显现无余。自那以后,在一连串重大网络事件中,热情高涨的网民一次次刷新着人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越来越多的网民利用新媒体对社会时事热点发表意见,数量上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舆论“龙卷风”的出现.本文以“颐和酒店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形成的关键因素及传播的重要特征,思考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