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档案     
这几夜失眠,今晚尤胜,身躺着,眼闭着,脑乱着,父亲的点点滴滴总在脑海里不停地闪烁. 我索性坐起,穿了棉衣轻步走向书房,灯一亮,就扑向桌上那本《干部档案》——那离了我手、眼最多3小时的黄色档案. 这是父亲的档案,是我第二次从县档案馆借来的,今天下班没看完就拿回家了.晚饭后,弃了电视剧结局的诱惑,捧了它就直奔书房,妻几次提醒天冷夜凉、早些上床,我才在午夜钟声混合的不满声中看完最后一页,洗脸洗脚上床,可睡意全无呀.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歌谣     
我的书房里,藏有一份特殊的档案,这是我为女儿建立的成长档案,主要搜集了女儿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学习情况和证书等。建立这份档案的初衷,更多是出于职业的敏感,但在今天看来,这些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瞬间     
刚参加工作时,听到同行们都把自己称为“兰台人”,心中着实感动。也就在这一瞬间,我对自己的工作好像一下 子充满了无比深厚的感情。姑且不去考究和追溯“兰台”的历史与渊源,只想用兰台的沃土润养出自己的兰心慧质。生活就是这样,从某个瞬间开始。其实,早在6岁那年,冥冥之中就早已注定我将是一个档案人。一名被下放回乡的老干部找到在落办工作的父亲,热泪盈眶地对父亲说:“老张,找到档案了,我的事有着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春天的雨后,漫天飞舞着蹁蹁的红蜻蜒。也就在那一瞬间“档案”这个陌生…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档案馆利用大厅,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婆婆,眼含热泪、双手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放,连声说道:"谢谢!谢谢!"这位激动的婆婆姓马,因为不久前为查其父亲的档案,向省档案馆咨询,昨天接到档案馆的回复电话,告知她查到了其父亲的档案,今天一早便带着家人来到省档案馆查看档案。老人说:接到你们的电话,我和妹妹哭了一晚上。父亲在我还年幼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记忆中的父  相似文献   

5.
记得小时候父亲有一个大大的书房,年少的好多时光都是在父亲的书房中度过,帮父亲清扫房间、整理书刊、资料,看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图书,所有这些都给我的少年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我长大之后所从事的就是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部队档案员。最初,我是从接手过来的那一大堆档案书刊中了解到我党我军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切领悟到周总理关于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和江总书记“我们一定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谆谆教诲的深刻涵义。记得前任老李曾针对我“打退堂鼓”的思想说过一段话。他说:“革命军队就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档案工作者可能就是这台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如果你、我、他都不愿充当这个零件,那这机器还要不要正常运转!”他的这番话对我来说份量很重,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一次“淬火”和升华。我在十四年中曾因工…  相似文献   

7.
最近突然想起爷爷的那本回忆录,所以便拿来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其实就在刚才,看完几页之后眼睛就湿了。那些爷爷的亲历到现在六十几年,这六十几年当中,还有父亲经历过的,也有我此时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爱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每当听到父亲这首歌,我的心就像被拨动的琴弦,颤动不已,有时甚至会黯然泪下,不为别的,就为那深深的父爱。……思绪又回到了去年刚开学的那段时间。记得,第一个月过星期回家时,走到家门口,正碰上爸妈,他们提了两包东西准备来学校看我,见到我回来了,妈妈赶紧接住我的包,又是问寒又是问暖,到家爸亲自下厨为我做饭,我和妈在屋里聊天。妈说:“你爸这几天晚上一直梦见你,梦见你和他说话,你爸说他很想你,也不知你能不能适应学…  相似文献   

9.
初识档案,是1990年。那一年我(末排右二)16岁,中考成绩不错。遵照父母“农家孩子早跳龙门”的意愿,我最终放弃上本市一所省重点高中的打算,同意上中专。报志愿时,父亲在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思量后,为我选择了安徽省合肥市经济管理学校,学习档案管理专业。原因有二:一是公费,自己负担费用少;更主要是专业冷,学得人少,毕业后好分配,极有可能进县城当干部。当时我对“档案”的了解,只是认识这两个字而已。我之所以同意父亲的选择,是因为学校在省城———合肥。后来我得知,同学们当初对档案的了解与我相似,学这门专业,…  相似文献   

10.
邻人的花园(九) 《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是理科生,小说我看完就忘了,但开头那首诗就觉得十分别致:“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别致在哪里?不就是“长得”像几何学的证明题吗!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九华,来自宜章县档案局.我的父亲也是档案人,我是子承父业来到档案部门的.27年来,我一直用心呵护着两代人的档案情缘,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当文书,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有文字记录的东西非常看重,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一些文件材料、报刊书籍.家里有间小房子,父亲专门用来放他的这些宝贝.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跟父亲去山上砍柴,看到两棵树,一棵表皮衰老毫无生机,另一棵看上去则生机盎然。我建议父亲说:“不如将那棵快要死了的树砍了吧。”父亲问:“你说的是哪棵树?”我指了指表皮衰老而粗糙的那棵树说:“当然是这棵要死了的树啊。”父亲摇了摇头说;“不,这棵树死不了,倒是那一棵树需要砍掉。”我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棵树的表皮看上去都枯萎了,而那棵树的表皮明明还透着青色的  相似文献   

13.
灵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菌类植物,我国古老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称,灵芝可以使人起死回生,尽管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它必须生长在百年枯木上的特殊生态环境要求,仍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然而,做为一名省报记者,我却得到了许多长年爬山越岭的赶山人没有的幸运,我亲手采到了一枚灵芝。现在,这枚带着远古幽香,闪着褐色光泽的灵芝就摆在我简陋的书房里,充满了灵气,一看到这枚灵芝,我便记起那一次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档案味道     
<正>鼻尖还残留着那纸墨的香味,掺杂着尘土的气息,虽有些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我却一次又一次贪婪地吸着这淡淡的纸香、淡淡的樟脑味,那是属于档案的味道。1992年参加公路养护工作的我,对档案工作的印象是神秘而懵懂的。那布满灰尘却又有着醇醇故纸香的小档案室里,一排排柜子遮挡住光线,空气里夹杂着樟  相似文献   

15.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那满床爬满的臭虫和我…  相似文献   

16.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我把父亲废弃的档案夹带到学校,一个调皮的小男生看见了,猛地从我手里抢过去,一蹦就站在了课桌上,两手捧着它大声念道:“圣旨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他那滑稽的举动顿时搅乱了整个课堂。一阵热闹过后,大家关注的焦点全都聚集到那个神奇的档案夹上。作为夹子的主人,我心中不无自豪和得意。也许从那时起,档案的种子就已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底。  相似文献   

17.
<正>当我第一次接触档案工作时,还是一个求学青年。清楚记得,那天艳阳高照,我与父亲在汶川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自家高半山的农地里干活。突然,和风送来远处母亲若有若无的声音:"老二,考起了,考起了,省档案校。"母亲难以掩饰的高兴,至今每每想起,我都是会心一笑。那年秋,我顺利进入四川省档案学校学习,从此就与档案结缘。走上工作岗位,在档案战线一干就是25个春秋。每当填写干部履历,看着长长的工作简历表格,内心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雅安市档案馆接收捐赠档案,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父亲留下的珍贵"档案",一张1951年6月父亲回老家探亲的过路条和一份1952年9月的土地证,捐赠给了雅安市档案馆。看着这两件"档案",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时光飞逝,我敬爱的老父亲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小传:吴吉增,1943年秋出生于黑龙江省长白山下某地。那是个苍凉而神秘的地方。南开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做过中学教师和出版社编辑。写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以及其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79年冬或1980年春,具体的时间记不准确了,我到北京出差,住在文化部招待所里。那招待所的门前有一报栏,每日换贴《北京晚报》。饭后休息时,我便每日去那里浏览。一天,我在那报上看到了一篇短文,短文的内容令我十分反感。我是因为反感才把那短文看完的。但看完之后,我的心里却忽地有了一点儿悟。这悟令我蓦地兴奋起…  相似文献   

20.
胡先涛 《新闻天地》2011,(12):77-77
在夜深人静的午夜,无意之间听到了阎雏文演唱的《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这首写给父亲的歌,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老家的村头,一条简易公路旁我父亲长眠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