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解决百姓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开创了江苏省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刘红春 《今传媒》2006,(8):57-58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进而导致了全国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上,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事。其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主持人风格的平民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为民生新闻为电视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某些民生新闻所…  相似文献   

3.
如今民生新闻大行其道,从2004年开始,各家电视台推出的民生新闻,其样态、其亲切的表述方式、小切口的报道角度成为广大受众的欢迎。而为了进一步贴近受众,不少新闻节目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让观众走进电视,把以往屏幕前单纯的观看者,也就是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变为电视节目的参与者,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受众收看节目的兴致和乐趣,进而对节目的收视率提升和品牌树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节目以内容上的贴近性、形式上的互动性、主持人风格上的平民性,挣脱了传统电视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羁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对民生新闻的特质缺乏普遍认知的情况下,大多数仓促上阵的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节目内容雷同、媒体角色越位,媒体立场倾斜的普遍弱点,归根到底,这都是媒体理性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邹梨 《东南传播》2013,(7):71-73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福建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达到数十家。如今民生新闻的生存状态尴尬,普遍陷入了报道同质化、题材雷同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局面,本文以收视率屡创新高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互动手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新闻达人脱口秀》的表现形式的创意和执行。  相似文献   

6.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  相似文献   

7.
林莉 《东南传播》2020,(10):28-30
在媒介融合的传播生态下,电视新闻节目传统的策划理念、内容采编、呈现方式等都呈现出诸多问题和不适应性。面对全新的受众和传播方式,电视新闻节目要做出改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语境。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王牌民生栏目《新闻110》为例,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面对哪些挑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变来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质化竞争是当前电视界面临的窘境之一.新闻节目也是如此。近年来.民生类新闻节目在观众美誉度,收视率数据以及市场份额取得了成功.各省市级地方电视台纷纷在新闻节目中打出了民生招牌。民生新闻虽然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节目.从新闻内容.播出时段到报道形式.都存在大面积的重叠和相似。  相似文献   

9.
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同属于新闻节目,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着些微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一部分电视台为了提升收视率将公共新闻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民生新闻节目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实际受众接受度,因此,在公共新闻视角下研究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玮 《新闻传播》2010,(7):145-145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迅速崛起,成为各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一个亮点,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也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民生新闻所独具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源  赵晴 《新闻前哨》2006,(9):70-70
民生新闻以其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日益成为新闻界的新宠,电视领域的民生新闻更是备受观众青睐。武汉电视台去年推出了该市电视新闻史上第一个民生新闻节目——《百姓连线》,如今收视率跃居武汉电视台所有自办节目的第二位,这证明它有助于地方电视台走出困境。但欣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明电视民生新闻水平仍然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刘继进 《青年记者》2017,(20):38-39
民生新闻目前是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各家电视台甚至同一家电视台的各个频道都设有此类节目,“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已经成了众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民生新闻的出现,契合了新闻的社会需要、民众生存生活的需要,弥补了时政新闻的不足.①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其背后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庸俗化、同质化等问题日益明显,影响着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广电系统的基层部门,县级电视台无论是在资金与技术方面还是节目的收视率都相对较低,使得其在与上级广电和新媒体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对其整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且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电视节目类型过于简单,能够代表本电视台的特色节目并不多,这就给新闻采编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改善县级电视台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质量,值得广大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各种新媒体的新闻短视频以较强的时效性、较高的受众参与度以及便捷的制作形式等特点,逐渐替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一部分功能,并明显分流了很多受众,对传统的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平台短视频对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冲击与影响,概述了新媒体上短视频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应对措施,为相关单位的节目改进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电视新闻界刮起了一场“民生”旋风。可以说,民生新闻带给电视新闻界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一、“民生新闻”生存的燥热状态民生新闻现在是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呢?从受众来说,对于大部分民生新闻的节目还是比较欢迎的,这主要是通过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来反映的,但也不排除个别电视台民生新闻做得很失败,受到观众的唾弃。从电视台来说,没有冷静地面对这一现象,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受众分析,作出科学决策,而是纷纷上马民生新闻节目,使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江苏有《南京零距离》,安徽有《第一时间》,湖南有《都市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作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节目的受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收视率作为反映电视节目大众反馈程度的量化指标,其不仅可以反映传播者所传播信息的受众接受程度,同时也是体现节目发展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民生新闻的特点、节目收视率以及提高电视民生节目收视率的途径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期望以此来提高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促进其收视率的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十年发展,电视新闻"民生热"如今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由于部分民生新闻选题琐碎、品位低俗,近年来围绕民生新闻的争论不绝于耳,与此相伴的是各地民生新闻收视率悄然下滑:江苏地区民生新闻的龙头<零距离>(原名<南京零距离>)在部分地区的收视率由最高时的20%跌至10%以下;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名牌民生新闻节目<拉呱>在青岛地区的收视率由最高时的4%下降到现在的1%左右;在长春地区,省市两级电视台10个电视频道最多时共开办了8档民生新闻节目,与收视高峰时期相比,这些节目的收视率至少下滑了50%,最多的下滑了70%.  相似文献   

18.
如今民生新闻大行其道,从2004年开始,各家电视台推出的民生新闻,其样态、其亲切的表述方式、小切口的报道角度成为广大受众的欢迎。而为了进一步贴近受众,不少新闻节目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让观众走进电视,把以往屏幕前单纯的观看者,也就是电视节目的消费者,变为电视节目的参与者,这样一来更加激发了受众收看节目的兴致和乐趣,进而对节目的收视率提升和品牌树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取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理念和做法,让民生新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居收视率高位,并赢得广告客户的青睐,成为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新闻运作模式中的种种矛盾日益凸显,由此本文探讨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转型,旨在改变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新时代电视新闻改革所涉及的重要种类之一,其质量高低、是否贴近生活、是否引发电视观众的注意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收视率以及相关招商引资行为。在新媒体横生、不断瓜分传统电视受众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节目代表,电视民生新闻亟待创新和转型,其需要突破现有的发展困局,转变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始终不忘服务民生的"初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