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5,(19):67-68
<正>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为什么现代报刊最早出现于欧洲?学界曾经长期有所讨论,有"阶级斗争需要说"、"社会需要说"等。前者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王权联合资产阶级(平民)与割据的地方诸侯进行斗争,这很难说是哪个阶级与哪个阶级的斗争,而是同一个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而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主要代表——王权的斗争,发生在现代报刊出现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林立、强手如云的当今社会,报刊如何才能以充满活力的形象长盛不衰?这是所有的新闻报刊都时时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刊是否具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具体体现在报刊栏目的特色上.可以说,报刊栏目的个性、特色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刊物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栏目设计与制作可谓报刊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都分.那么,如何将报刊栏目办出特色与个性?栏目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法则呢?  相似文献   

3.
报刊日——每年5月5日苏联为纪念1912年第一期“真理报”出版的日子——成为苏维埃报刊传统的节日,成为全苏联人民的节日。今年报刊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1957年是苏维埃政权建立的40周年。我国以及所有进步人类都将隆重地愉快地庆祝这个周年。我们的报刊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报刊,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报刊,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民的报刊。苏维埃报刊的力量是在于,它是为现代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它的共产党所创立的。工人阶  相似文献   

4.
专业类报刊是相对于新闻类报刊而言的,登载内容相对具有专业性,读者群相对固定。专业类报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它与新闻报刊有了很大的区别。新闻报道的范围一般限在本行业、本专业。所以说,专业类报刊的新闻性比新闻类报刊要略差一些。但是,对于本行业、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报道就要详尽,具有专业性,以体现报纸的特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专业类报刊的发展,许多从未接触过新闻出版的非新闻出版专业毕业的人员加入了新闻出版的队伍,这些编辑、记者,一般都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对自己所学专业都有比较深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学科也有一定的了解,尤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9,(1)
图书有书评。文学艺术有文学批评。那么,报纸、期刊有没有报刊批评学?实际上,几年前就有人提出应该构建报刊批评学的理论体系。现在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了。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报刊评论工作。早在1951年3月21日,新闻总署、出版总署就发出过《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指出:“在报纸、期刊上经常发表对各种出版物(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美术出版物、挂图等)的批评,介绍和有评论性的消息,是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指示认为,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日渐增涨,出版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籍报刊出版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在大多数的报纸、期刊上还没有经常发表出版的评论。许多好的出版物,好的报刊文字,好的编辑出版方法,不能得到推荐。也有许多不好的出版物,不好的报刊文字,不好的编辑出版方法,没有受到适当的批评,以致其中或大或小的错误没有引起作者、编辑者、出版者、发行者和读者的注意。这就使读者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也使出版工作失去了应有的监督。针对上述情况,文件对全国报纸期刊加强书报评论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的规定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本刊从今年起设置“报刊批评学”专栏,倡导探索报刊批评学的理论体系,希望读者广泛参与。来稿一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一生都充满着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在他的报刊理论和报刊实践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报刊活动开始,马克思便把无情地揭露一切反动派,破坏现存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础作为自己报刊活动的战斗使命和重要任务。同时,他还注意把这种对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没有直接用“中介”概念论述人民报刊的作用,但在其新闻著述中确实把报刊视作一种社会中介。他使用的“纽带”、“镜子”、“纸币”、“第三个因素”等语汇,说明了报刊应具有的中介属性。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报刊(包括今天的广播电视)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拓宽了视角。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美国报刊属于商业报刊体系,在世界新闻四百多年(从1609年世界上第一张报纸算起)的历史中,商业报刊也就是二百年的时间。但这却是生机勃勃的二百年,诸多的新闻理念、媒介运行规律都是在商业报刊的衍生、发展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尤 《新闻界》2003,(5):63-63
鄙人爱看、爱藏报刊。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几种报刊,并已收藏了二三百种、近万份。可惜,近年来,除自选订阅的报刊有些看头、藏头外,凡是上面压着订的、熟人处不过情面勉强订的,其内容都非常让人失望。特别是有些子报子刊,新闻不像新闻,广告不像广告,报刊不像报刊。你即使耐下性子用心寻找往往也难看到几篇像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有的报刊拿到手,顶多稍翻一下,就丢进了垃圾堆。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们还可以通过报刊评评说说,而这类报刊,自己护短,它压根儿不会让你“发言”;别的报刊,看在同行面上,一般也不会帮你“多嘴”。故而这类“垃圾报…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报刊历史的发轫,或以为唐代的邸报,或以为宋代称作"新闻"的小报,或以为明代的"京报",虽然朝代不同,但一般都认为中国古代已经有了报刊。其实,这类所谓的报刊,除了报头之外,既没有标题,也没有自已采访的新闻和发表的评论,实在不能与近代以来出现的各类报刊相比拟。  相似文献   

12.
今天,人们查阅报刊文献是件经常的事情。信息检索的精确与及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报刊新闻门类繁多、信息量庞大,要从这浩如烟海的报刊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古老的纸质型目录搜索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3.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必须要澄清在办报思想上的一些糊涂认识,克服在办报上的几个误区。办报讲政治,会不会同遵循新闻规律对立起来?不会的。办报当然要遵循新闻规律。新闻“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马克思语)问题在于,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必然要反映一定阶级、政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必然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因此,办报讲政治,从政治上看问题,政治家办报,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新闻规律。同时,这一新闻规律同其他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上面提到,世界近代新闻事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早期近代报刊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后来又分别被没落的封建阶级和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用作自己的喉舌,因而形形色色的报刊又分别具有了封建主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1、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特点,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要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讲政治是由新闻工作的自身性质决定的,因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无论是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新闻工作都是一种政治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一定的阶级或集团利益服务的。我国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神圣使命,政  相似文献   

16.
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新闻事业的党性,则是一定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是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的舆论工具,是阶级的喉舌和耳目,具有强烈的阶级倾向性。一定阶级的政党无不自觉地以新闻工具作为自己的斗争武器,无不要求自己的新闻事业在工作中体现本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这也就不可避免赋予各种新闻事业以鲜明的党性,这是阶级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由于资产阶级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不能都订阅所投稿的报纸和杂志,有些报刊又不给文章作者邮寄一份,他们很难看到自己被采用的文章,有的作者收到稿费单后,只能凭此得知自己的稿件被某新闻单位采用了。至于是哪一期报纸,哪一天的什么节目用的?编辑作了哪些改动?就不得而知了。为了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他们只好写信给编  相似文献   

18.
曹鹏 《新闻记者》2007,(10):40-41
在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媒体的全方位围攻与竞争环境中,传统媒体报刊近些年一直处于守势。面对电子网络媒体的挑战,纸介质的报纸与杂志,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被迫,都必须有所调整与改变。新闻传播是内容产业,报刊在内容上要扬长避短,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地盘。在这种背景下,体现在内容上,评论与分析逐渐在报刊版面成为主打品种,在产品结构上,与新闻、图片等体裁相比,评论与分析所占的份额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如今中国报刊特别是新闻类、综合类与财经类报刊,已经开始了评论与分析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9.
苏蕾  董文辉  若文 《今传媒》2006,(6):27-28
在新闻传播中,活跃着一个过去比较陌生、而今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报刊审读(或曰“阅评”)。报刊审读是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相应人员,依据审读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报刊进行审视监督与扶植帮助的动态过程,也是审读主体、审读客体、审读标准彼此融合的完整体系。自1988年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简称“1988年《通知》”)下达以来,报刊审读所发挥的作用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有两种情况不能回避,一是对它还存在诸如“多此一举”、“个人偏见”、“专门挑刺”等等的另类目光;二是存在着报刊审读与媒介…  相似文献   

20.
少儿报刊编辑在经济大潮中更应加强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儿报刊编辑在经济大潮中更应加强修养刘伯生“我们提出在社会斗争中改造自己的任务,这不是侮辱自己,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革命者在革命斗争中的主观努力和修养,对于改造和提高革命者自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