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球小将     
“小旋风”左突右闪,躲过对方一名后卫的抢断,又一个“钟摆过人”,把第二名上抢的后卫晃倒在地。他动作灵活,反应如此之快,真不愧是“小旋风”。但对方后卫一拥而上,他也不敢恋战,把球拨给了无人盯防的“地老鼠”。“地老鼠”外脚背一抹,闪身回传给“岩石”。“岩石”一脚长传,球如展翅的燕子,轻盈地飞向埋伏在对方球门附近的我的脚下。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铁杆球迷,经常观看足球比赛的话,你也一定见过罚前场直接任意球。这时候,通常是防守方五六个球员在球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进攻方的主罚队员,起脚一记劲射,球绕过了“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却又沿弧线拐过弯来直入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球进了大门。这就是颇为神奇的“香蕉球”。  相似文献   

3.
看足球赛,往往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方迅速将球传向对方球门,观众席上呼声如潮。当某队员凌空一脚,球直线飞向球门时,对方守门员一个“老鹰扑小鸡”,球便乖乖入怀了……惋惜之余,我便想入非非:假如谁一脚踢去,能使球沿着一条变幻莫测的曲线飞向球门,一定会让对方守门员摇头摆臂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4.
香蕉球     
《中学科技》2012,(9):47-47
如果你经常观看足球比赛的话,一定见过罚前场直接任意球。这时候,通常是防守方五六个球员在球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进攻方的主罚队员,起脚劲射,球绕过了“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却又沿弧线拐过弯来直人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球进了大门。这就是颇为神奇的“香蕉球”,它也是伯努利效应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韩日世界杯精彩的进球让人激动不已.踢“香蕉球”是足球运动员的绝技之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场面:在禁区附近判罚任意球,主罚运动员一起脚,足球立即在空中划出漂亮的曲线,闪电般绕过对方队员组织的“人墙”,直入球门,使守门员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问题提出 如果你经常观看足球比赛的话,一定见过罚前场直接任意球.这时候,通常是防守方五六个球员在球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进攻方的主罚队员,起脚一记劲射,球绕过了“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却又沿弧线拐弯飞入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这就是颇为神奇的“香蕉球”.  相似文献   

7.
足球比赛中,最令人陶醉和疯狂的要数直接任意球破门了.当攻方球员在罚前场任意球时,防守方通常会有五六个队员在球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此时主罚队员一记劲射,球即绕过“人墙”,眼看要偏门而出,却突然沿弧线拐过弯来直入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球进了球门,这是何等的神奇啊!这时球的轨迹形似香蕉,被称为“香蕉球”.  相似文献   

8.
阿林 《神州学人》2000,(10):22-24
1998年4月29日,中南海紫光阁。一位年轻的中国人陪同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的总裁约翰·麦克接受国家高级领导人的接见。接见后约翰·麦克仍沉浸在兴奋之中,连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并对这位年轻人大加赞赏,不料这位年轻人却礼貌而坚定地对他说:“很抱歉,我准备向您辞职了,因为在中国有了让我更感兴趣的事情。” 这位年轻人名叫汪潮涌,他辞掉的职位是: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亚洲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从大别山到华尔街后 1965年,汪潮涌出生在湖北蕲春。在那个被扭曲了的时代,汪的父母被当作“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  相似文献   

9.
外国人名的全称一般都包括三个部分。欧美英语系统国家的人名,按序由名、父名、姓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间隔号“·”分隔开来。如《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的全称是威廉·约翰·莎士比亚,其中“威廉”是名,“约翰”是父名,“莎士比亚”是姓。 俄语系的人名的全称,也包括三个部分,按序由名、父称、姓组成。其中“父称”与英语系里的“父名”略有不同,“父名”是父亲的名字,“父称”是“某某的孩子”的意思。如契诃夫的全称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中间那个“巴甫洛维奇”就是父称。“父称’又分两个部分,前面的“巴甫洛”是父名,后面的“维奇”是“之子”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来到美国之后,竟不知不觉中疯狂地爱上了橄榄球。橄榄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如下:队员带球至对方球门前的得分区触地得6分;还可以再踢一次定位球,如踢出的定位球越过对方球门横木,还可以再得1分。橄榄球拼的是力量、速度和灵敏度,看着赛场上的运动员抱着球奔跑的时候,观  相似文献   

11.
甲A足球联赛刚开始,国安队被对方攻进三个球之后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调整部署。虽然这之后国安队打出了气势,扳平了比分,可是儿子还是气得直砸桌子。儿子当时居然是攥紧拳头砸了桌子,手砸红了,疼得儿子“嗷嗷”直叫。手砸桌子的地方已经麻木了,十多分钟后才缓过来。后来,每一个赛季,儿子仍旧看国安队比赛,那次国安队开场输掉一个球后不甘落后,一脚长传,两名队员反越位成功,只是因为对方守门员一个飞铲,才化险为夷。过了一会儿,国安队球运不佳,对方进攻,国安队后卫薛申把球顶到门柱上,球正好弹到了站在中场的对方前锋脚下。不用说,这个单刀…  相似文献   

12.
【镜头1】足球比赛罚点球时,长了眼睛似的,自动绕过守门员,守门员措手不及——这就是足球场上颇为神奇的“香蕉球”(图1)。主罚队员起脚劲射,只见足球像一道漂亮的弧线后直入球门,令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五(1)班和五(4)班的那场足球赛真可谓精彩绝伦,让人难以忘怀。球赛刚开始时,几乎所有在场的拉拉队员都在给五(4)班加油。哼!小瞧我们,今天得亮点真本领给你们瞧一瞧!想到这儿,我浑身充满了劲儿,我左冲右突,一下子就抢到了球。机会来了,我一脚踏着“风火轮”,一脚带着球,像猛虎下山似的突破重围,直奔对方球门,来了一个“直捣黄龙”。哈!球进了!轮到五(4)班队员发球了。她们的球技也不错,身手非常敏捷,足球在她们脚下一传再传,很快就攻向了我方球门。她们的4号队员一记“幻影魔球”搞得我方守门员眼花缭乱,足球绕过守门员冲进了我方球…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对于辨认汉字的本义有其重要作用。以《说文解字》“斤”部为例来看,“斤”象斧头之形,本义为“斫木斧”,因此,从“斤”之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 斧 《说文》云:“斫也。从斤父声。”《苟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斧”和“斤”同义并举。 斨 《说文》云:“方銎斧也。从斤片声。《诗》日:“又缺我斨。”《诗·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斧”和“斨”同义并举。 斫 《说文》云:“击也。从斤石声。”《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枚乘《七发》:“使琴挚(人名)斫斩以为琴。”  相似文献   

15.
“唉,2002年世界杯足球先生的美誉赠给了罗纳尔多,要是我‘飞龙先生’早出生几年就好了。”这是谁在长吁短叹?他呀,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大牌球星”———孙飞龙。每逢课外活动,只要我们到操场去,准能看到这位足球健将的英姿,欣赏到他绝好的球技表演。凭良心说,他与罗纳尔多相比真是差太远了,不过,他仍然是我们心目中公认的“大牌球星”。瞧!他面对对方后卫的贴身紧逼,一个假动作晃过对方,左脚将球一颠,右脚扫射,球不偏不倚地飞进球门。然而,他却躺在地上大哭起来。“哥们儿,球进了!应该高兴才对呀,你怎么哭了?”我们诧异地问。他用袖子抹…  相似文献   

16.
黄金左脚     
喧闹的球场。红蓝二队在比赛。比分牌显示0:0。看台上,柯克和一个老球迷坐在一起。柯克焦急地说:“快到点了,怎么还不进球!”红队守门员抓紧时间用力将球踢出。这球直接向蓝队球门飞去。蓝队守门员凌空一脚又将球踢回。双方门将之战连续几个回合。裁判也跟球员  相似文献   

17.
宇宙万物,皆辩证运动,语言文字亦然。倘达此者,于阅读古书,整理古籍,弘扬传统文,无不大有俾益。 语助词“哉”,用于句首则训始。《尚书·武成》之“哉生明”是也。可用于句中,《诗·大雅文王》之“陈锡哉周”是也。亦可用于语末,《诗·邶风·北门》之“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是也。《说文》云:“哉,言之间也”。语末句首何以用之?段注云:“凡两者之际日间,一者之竟一日间。一之竟即雨之际也。……凡竟即为始。”哉之义为言之间歇,段氏辩证为说,更训为言之竟,言之始,变通灵活,透辟精当,了了数十字之功,虽长篇论文不能过。辩证思维于训诂之妙于此可知。今更赘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我该怎么办     
昨天下午,我和周亮、张科、庞子豪几位同学趴在草地观看407班对405班的足球比赛。407班也蛮厉害的嘛!不到5分钟,407班中卫一个大脚把球传给了前锋,前锋凌空一脚,球“呼”的一下直奔球门,进了!407班的拉拉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可张科说:“不厉害,他们前天输给了408班。”我连忙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统计法等分析对全新赛制改革下的第15届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24支球队51场比赛的108个进球特征分析表明:本届杯赛的场均进球数略低于上届,上半时的进球数低于下半时,上半时前15 min内的进球数明显高于14届欧洲杯;进球方式仍然是以脚射为主,其中抢点直接脚射比头球顶射的进球率高;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罚球区,球门下部是球进门的主要区域,尤其是从球门左下角区域进球率最高;进球前经过2次传递后射门进球数最多;经过9次传递后进球数量显著增多;发球区内的球门正前方是进球率最高的区域,正前方远射的进球率明显增加;边路助攻位居各区域助攻之首,特别是下底传中助攻成功率最高;前锋与前卫运动员的进球率相差无几,后卫进球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0.
1945年春夏,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胜利在望的时候,两位为赢得这场战争而呕心沥血、奋斗不息的伟人却永逝长眠了。他们,一位是举世闻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另一位就是澳大利亚人民最爱戴的领袖柯廷总理。 约翰·约瑟夫·柯廷,1885年生于澳大利亚一个爱尔兰移民的家庭。早年长期从事劳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