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对我国文献典籍所遭受的政治与战争劫难,总结为“五厄”;提出的献书方略,就是在今天也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新民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42-145
郑樵目录学思想由求书、校书及分编三个前后相衔接的阶段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性体系;这三个阶段又分别与辑佚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紧密相关,其求书理论成为辑佚学的理论依据,校书思想进一步规范传统校雠学的范畴,分类编目则是目录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体现郑氏目录学思想的广义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儒学对于巩固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广开献书之路,准许私人传授先秦儒学典籍。这些典籍后来被立于官学传授并被整理出写本,《诗经》是最早  相似文献   

4.
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图书典籍的活动,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影响重大,但它的一些局限性也给后世目录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隋书·经籍志》的编撰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式意义,对其编撰思想进行研究,不但能探明其成书规律,推究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思想脉络,更能为“图书馆学中国化”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民族献目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创建民族献目录学的意义以及民族献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钱存训是著名的书史、印刷史、图书馆学专家,然至今未见学者专门探讨其目录学思想。大学期间,他就曾在《图书馆与学术研究》一文中对目录学理论有所探讨,也编制了部分目录索引。赴美后,钱存训选修了艾西汉、谢拉等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开设的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西方目录学的认识。其代表性目录学作品有《译书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中国书目解题汇编》《中国印刷史书目》等。其目录编制思想先后受到刘国钧、杜定友、袁同礼、艾西汉、休谟等中西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的影响,可谓融通中西。钱存训认为目录是开启学术之门的万能钥匙,目录学素养应为图书馆工作者之基本素养,强调目录编制工作者应有奉献精神等等。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8.
《西学书目表》与图书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梁启超1896年出版的《西学书目表》在目录学方面的影响作了探讨,主要介绍其作者在重译书、重购书、重谈书、在版编目和继承佛教经录等方面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录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录学是在对文献典籍的版本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对文献典籍集合整序的学问。目录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年间,刘向父子就编制了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说:“目录学就是阐述编制和使用目录工具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通过对文献的主要信息进行简略描述形成的书目信息,能对文献进行揭示与报道。  相似文献   

10.
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与书为伴,涉猎广泛。本文通过对其读书生活、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的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我国私家藏书业的鼎盛时期.其时藏书家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其藏书丰富,收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学术贡献大;他们还编刊图书、流布典籍、传播学术,并对近代新式图书馆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清代私家藏书目录数量多、品类全,其发展催生了版本目录学,并把题跋目录、专科目录推向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重民继承传统目录学之余绪,开拓创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目录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研究特点:重视结合时代背景研究目录学史;注重搜集、保存和整理图书资料;注重探索图书典籍的聚散流布。凡此,都对目录学工作者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孙德谦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绍孙德谦的生平和著述开始,论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是在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其目录学思想进行评述,进而论述了其在目录史上的地位及春目录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余嘉锡著作《目录学发微》在指出郑樵目录学思想有所缺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要点,并纠正后代学者对其反对空言著述和"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思想的歪曲理解,肯定其本身存在的价值。余嘉锡也因此而受郑樵目录学思想影响,提出目录学贵在真实和注重改革类例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典籍,汗牛充栋,读古人书,尤其需要借助版本目录学知识。广义的目录,应当包括版本项目在内;而在与版本相对应时,狭义上则也可用以指称除版本之外的书名、卷次、作者等书籍著录的基本内容。在我国古代典籍当中,清代因为时代最为晚近,而且印刷术较之前代大为发达,出版物流行范围广泛,传世文献也最为丰富。正由于传世文献数量庞大,时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国近代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姚名达的生平,他系统整理我国古代目录学遗产,开展目录学前瞻性研究,在目录学定义、功用、内容以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创建性的见解;其所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集中体现其目录学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曾一度“百花齐放”,阮孝绪的《七录》勘称为一朵争红斗艳的奇葩。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公元四九七年,卒于公元五三六年。《梁书、列传第四十五》说他从小就热爱典籍,“年十三,遍通《五经》”。他自己在《七录序》中也说;“孝绪少爱典籍,长而弗倦”,院孝绪在壮年时期,不求功名、杜绝交游,潜心于目录学之研究。他想通过治目录之学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因此,《七录》乃是院孝绪的刻意之作,也充分地反映了他本人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国华 《图书馆》1995,(4):68-70
对《当代目录学》质疑几则刘国华南京大学郑建明编著的《当代目录学》一书是近年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重大成果,其主要成就我已撰文介绍。其主要不足我也曾提出过几点,近日,又细看了几遍,发现还有些小的不应有的失误,现按其在书中出现的顺序,逐一评述如下:1.该...  相似文献   

19.
应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之约,李致忠先生正在研究撰写《三目类序释评》。所谓三目,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这三部书,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可谓三座里程碑。其总序、部序、类序,可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典范。将其总序、部序、类序对照摆在一起,加以标点、笺注、训释,而后给予客观评断,阐述当代人的目录学思想,对于弘扬古典目录学优良传统,推进现代目录学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本刊自本期起,连续选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编著的著名私目.因其著录的图书数量众多和解题精审而获得历代学者的赞誉,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解题言简意赅,涉及内容广泛,但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大致论及作者、书的价值、内容、取材、体例、真伪、撰述时间、学术源流、图书版本等.为考证、辑佚古代典籍和辨别图书真伪"之所必资",并有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