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慧 《考试周刊》2009,(32):38-38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无论是在大自然里或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是人脑对物质某种属性的反映。颜色词是任何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语用功能蕴含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积淀,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心态。在语言教学中对颜色词的语用功能进行跨文化研究,应当侧重于对其敷彩功能、认知功能和表情功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萌 《海外英语》2013,(19):255-256
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颜色有着不同的隐喻意义。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帕尔默认为文化、语言和认知是一个有机整体。隐喻有着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应从文化的视角看颜色隐喻。该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语言、文化和隐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文霞 《考试周刊》2014,(18):19-20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体现,颜色词汇是语言表达方式中一类颇有特色的词汇,既体现了人类在生理神经官能上对自然色彩的感知,又体现了不同颜色在不同社会代表的特殊文化内涵。从法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审美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的出现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感知。红色是基本颜色,因为人类文化的一般特性,红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方中有很多相似之处。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不断提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往与融合也随之不断加强,两者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产生了更多的文化差异性。本文作者将对"红"在中西方文化中两种语言的各个方面的差别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6.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颜色除了具有物理属性之外,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在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颜色是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视觉感知。不同的文化群体,在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由此导致人们对颜色的感受及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别。在跨文化交往中,不了解这样的颜色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人们沟通交流出现障碍。"红"与"黑"这两种颜色在中西方两种语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差异,了解这种因文化内涵不同而导致的使用差异对于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避免产生文化冲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宇昕 《考试周刊》2009,(32):33-34
五彩斑斓的颜色是构成缤纷世界的重要元素,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人们中产生的视觉印象和相关联想也是不同的。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几种基本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明确颜色词在不同民族及国家中不同的内涵及象征意义,有助于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克服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从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柯庆梅 《海外英语》2012,(22):242-244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对外部世界感知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语言体验者的认知差异产生了颜色隐喻。通过对中英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隐喻的异同,为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燕燕 《现代语文》2008,(3):105-106
颜色是人眼对于光波作用的一种视觉反映,由于认知主体不同的心理、文化背景等冈素,记录颜色的颜色词在各民族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掌握汉语词汇中的颜色词就得先理清它在汉民族语言文化中的发展轨迹,下面以颜色词"红"字为例,具体说明一下它在汉语巾承载的"颜"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等三大理念代表着北京奥运会的和谐精神。在和谐奥运理念的推动下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人民留下和谐精神的最宝贵财富。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青少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有助于传达和谐精神,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阐述老舍文学“京味儿”的特色、源流,主要从其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地理环境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民俗表现、民俗语言的运用及对北京人心理展示五个因素中寻找“京味儿”,分析其“京味儿”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学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城市"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相对上海来说,对北京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和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经历了五个关节点,即19世纪末、1917年、1928年、1949年和1976年,它们清晰地表现出"北京"的主要内涵与多元面貌;"北京"还在雅俗互补、京味文学、传统因素的传承和政治文化四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具体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3S(GPS、RS、GIS)技术和计算机快速发展为土地评价技术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在传统土地评价课程理论内容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在补充教学内容以及开展新型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高等院校土地评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京师的“首善”意义 ,表现为它是国家主流文化的孵化器和辐射源。其文化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髓。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沉淀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以建筑、民俗、老字号及地方文艺为静脉 ;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为动脉 ;古都民风为细胞。发展北京文化 ,必须协调现代化追求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 ;加大北京文化的包容度和开放性 ;整合和利用北京的教育资源 ,增强北京文化的发展动力 ;弘扬首都风尚 ,丰富北京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等院校特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为大学生全面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将自身优势发挥到就业中。而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职业规划生涯中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良好互动以及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更加真实的体验。文章将具体对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的实际特点,提高教学效果,全面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材料腐蚀与防护》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课堂教育成果,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采取问题引路、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和当堂小结的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是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所修课程中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该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现代食品营养学》是各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将营养学领域的高水平SCI论文的研读和考核引入到本课程教学中来,可使学生较快掌握科技英文特点,准确地从文献中借鉴本领域的研究方法并归纳重要的学术观点,增加对专业知识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解决科研问题的实际能力,有效地培养作为科研储备人才的食品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后奥运”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分析北京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后奥运"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