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2710万,增长13.4%。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微博、微信等一系列自媒体应用百花齐放,丰富了自媒体的形式。在大学里,无论校园、教室还是食堂、宿舍,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自媒体,他们无疑是自媒体的核心用户。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校园的普及,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当前,读者的阅读趋势更重视及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微博以随时随地性、深度互动性和病毒式传播等显著的特性而高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到2.74亿,网民使用率为50.9%,手机微博成为手机网民中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可以看出,媒体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新浪和腾讯微博也已经成长为主流媒体。在微博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也纷纷开通自身的官方微博,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但是基本上没有制定适合自身的微博战略,导致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倒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微博使用主体的增加,加上微博互动性强、使用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微博成为一个重要的舆论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比2013年同期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从3.31亿降至2.75亿,微博使用率从56.0%降至43.6%。前景曾被普遍看好的微博,在经历了3年的短暂繁荣后,近一年来,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持续下降。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网络社交媒体,微博在短时间内用户大量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其他网络社交媒体发展的借鉴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大媒体,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舞台。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接近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二。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网络新闻成为人们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本文将从网络民生新闻这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范晨虹 《新闻知识》2012,(10):60-61,17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出现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社交网站的使用率达到47.6%。①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正日益成为网  相似文献   

7.
李欣 《新闻前哨》2014,(4):83-84
据42012—2013年微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另有调查显示,手机和平板电脑,已成为80后、90后获取信息的便捷终端。  相似文献   

8.
微博等社会媒体正面临用户活跃程度下降,老用户停止使用的困境。以往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忽略了用户情感的重要作用,因而对微博等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解释力不足。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微博用户情感体验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心理学中的情感测量方法,分析微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第二阶段测量在前一阶段中得到的各种情感的强度,通过回归分析验证用户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了用户使用微博中体验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16种情感,其中9种正向情感和7种负向情感,正向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微博用户使用经验对正向情感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这对全面理解微博用户的行为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对微博平台运营以及微博营销等应用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微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培亮 《新闻世界》2010,(6):167-168
2009年,中国3G正式商用,手机上网费用一降再降,催生了大批的手机网民。新浪微博的公测,使得这一源于手机短信形式的微博流行开来。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阅读微博信息,更新自己的微博内容,成为手机媒体的又一应用形式。本文以微博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王俊飞  石倩 《新闻前哨》2013,(11):46-4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移动互联网以及微博等交互性应用的普及使用,使得用户发声表达更容易。用户表达成本的下降.让用户有机会创造大量碎片化的内容。目前。普通用户在网络上发声时.多是通过微博等移动社交应用。由于字数限制等因素,用户表达随意并呈碎片化。  相似文献   

11.
2.15亿     
新浪传媒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9月28日发布手机浏览器专项报告,截至2011年8月底,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为2.15亿,67.6%的手机网民安装了手机浏览器。按照使用率划分,QQ手机浏览器占据68.1%的市场份额,手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必须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在运用微博增强舆论影响和引导能力的同时,也会因使用和管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法律纠纷。要规避这种风险,就必须对微博的特性和法律风险研究透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郭青燕 《新闻世界》2013,(12):84-85
微博作为新媒体,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据新浪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同比增长74%。伴随其发展,微博语言中的一些新变化,如新词汇的出现,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形成,变异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媒体语言、现代汉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中国记者》2014,(2):127
6.18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当日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8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5%,较2012年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1997年11月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并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①较上年微博用户有所减少,但随着用户的积累,微博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在众多社会公共事件中,微博成为公众舆论的集散地,同时也是谣言、虚假信息传播的扩散地。由于微博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发力,政府急需快速、高效,引导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2012,(10):55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中国微博用户量已经达到3.27亿,其中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微博访问的用户达到了89.35%,微博用户正在大规模向移动端迁移。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中,19岁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已经达到88.81%,总用户量约为3.27亿,微博用户量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发展。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微博用户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比2012年底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①在这样一个"相对繁荣"的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的新媒体环境也逐渐形成,不仅对人们的认知带来巨大的影响,还对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②  相似文献   

19.
周建青 《中国出版》2012,(11):46-49
影视产业的发展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影视内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网络视频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呈上扬态势,提升至63.4%,其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成为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占22.5%。网络视频节目来源主要有原创和集成两条渠  相似文献   

20.
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于2015年12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3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8亿人。随着手机流量资费的下降、手机终端大屏化等应用体验的提升,以手机作为主要上网终端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