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勇 《广西教育》2014,(3):160-161
对先秦哲学思想和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概述,并对先秦哲学中较为典型的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派别的思想与传统武术文化的契合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
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领军人物,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代表的语言哲学思想不仅丰富了语言哲学研究,且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对指称、意义、知觉的观点共同组成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基础,对哲学术语和日常语言进行微小细致的分析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征。通过了解奥斯汀的语言哲学思想,能够进一步理解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明确其在语言哲学研究史上的位置,以及其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和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墨家思想作历史主义的和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性研究,指出墨家思想,特别是墨家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发展观和政治主张,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渗透和影响,如墨家的“强力非命”思想对儒家“天命论”的演变,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及至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文中分别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先秦语言哲学包含着丰厚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先秦语文教育,阐释其文化意蕴和哲学精神,是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旦我们把语文教育纳入先秦诸子语言哲学论争的宏阔视域来观照和审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品位和文化性格就会凸现出来,这一研究对于开阔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谭炯玲 《文教资料》2008,(13):64-66
语言是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核心词汇,基于对语言理解的不同,哲学家一生对传统哲学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批判.本文旨在简要阐述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分析哲学家如何用"语言游戏"采批判哲学家本人的早期思想和以及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争鸣,儒墨均为显学,其观点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本文以墨家哲学思想为基点,着重从礼乐观、仁爱观、天命观三方面阐述儒墨两家哲学思想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造成两种学说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墨家哲学思想日渐衰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洪堡特是19世纪世界公认的语言哲学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深奥、精辟,不易整体把握。纵观洪堡特的语言著作,我们会发现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另外,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中渗透着他深深的民族情结,他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对语言、精神和民族三者关系的深刻理解后的进一步推衍。理解洪堡特语言学思想中的精神和其中的民族情结,有利于对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8.
先秦中国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论思想,尤其是道家的知识双层论、墨家的知识分类学说、名家的知识相对说及共相说,这些思想学说影响至今。然而,先秦哲学家关注的是对人生的反思,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注重对认识本身或认识过程结果的反思。此外,他们的论述往往十分简短,从内容看上去似乎并不连贯。在语言上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富有神秘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先秦中国哲学缺乏严谨的逻辑和形而上学,从而未能形成完善统一的知识论理论体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9.
《墨经》哲学是先秦时期科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在《墨经》哲学中墨家体现出能够运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出一些科学定义,其中蕴含着的科学理性是同时代诸子百家所不能相比的,墨家科技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和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剑 《文教资料》2010,(1):94-95
洛克是17世纪认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语言哲学思想对现代语言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但人们对其理论渊源缺乏清晰的了解。本文从古希腊、中世纪和近代不同哲学阶段入手,全面分析洛克语言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旨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洛克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齐治平说。一方面,由于三家政治原则不同,所以对身、家、国三环节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己的政治学特色:儒家重修身,墨家重齐家,道家(黄老)重治国。另一方面,儒、墨、道三家,都注重政治上身、家、国的一贯性,其途虽殊,其致则一,皆欲实现平治天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战国中后期到西汉,道家均为黄老道家。道家诸子言道以干预时政,黄学入老更加强化了政治思想,形成了道法结合,刑、名、德互补具有综合特性的黄老道家。"君人南面之术"是贯穿稷下学宫到汉代黄老的核心内容,也是秦汉道家区别诸子百家,得以标识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儒家自先秦开始,就有一套自己的生命智慧与心性哲学,是"天人性命之学"的滥觞。两汉之后,儒学发生了异化,这套"天人性命之学"渐渐被世人所淡忘,而佛、道二教却广为传播,长足发展,它们所发现的生命智慧与心性哲学的思想成果,既刺激了儒家学者,又为儒学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宋明理学兴起之后,儒家学者借"他山之石",重新发掘儒家固有的生命智慧与心性哲学,使之发展成熟,蔚为大观。由此可见,文化思想的多元交融对于社会文明的前进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既是先秦以来学术杂家化的正常发展,又是汉初思想融合的产物,其主体思想和儒家思想体系一脉相承,还汲取了道家思想营养,融合了法家思想精髓,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客观上完成了儒、道、法三者思想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17.
主张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点,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其“自然之乐”的境界论,在内容和特征上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