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松栎混交林是辽西地区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笔者在掌握栎树幼树生物学特性和庇荫条件有利于栎树幼树生长的基础上,阐述了栎树人工直播造林技术措施.,即流水浸种、适度干燥、雨季前整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用大粒播种、筛选分级、用大粒播种、每穴4~5粒、覆土厚度5~8厘米、加强幼林抚育等技术措施,对辽西半干旱地区开展栎树人工直播造林工作的开展、松栎混交林演变恢复和生产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常发生耕牛植物中毒事件,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又耽误了农业生产。为此,特介绍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防栎树叶中毒:其发病的特点有三:1、具有地区性,此病只发生在长有栎树的山区。2、具有季节性,不到季节不发病。  相似文献   

3.
植物声频振动特性检测仪的原理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纪源  侯天侦 《科技通报》1995,11(5):266-27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多普勒干涉量度学原理实现的植物声频振动特性检测仪。文章详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光路和电路设计、测量数据处理过程,以及仪器的实际使用效果。测量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实现对植物振动特性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测量植物受激振动和自发振动的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4.
冯昊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X):121-121,241
园林植物是形成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利用园林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而自播繁衍则是这众多方式中的一种。从园林景观入手,论述了植物自播繁衍及在绿地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等方面形成景现的原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植物自播繁衍形成景观的特性,系统地讨论了不同的植物自播繁衍形成景观的可行性和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配置可以最大化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文章在对成都武侯祠植物资源、群落艺术特点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植物配置的特色、不同植物景物的配置分析、植物配置方式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成都武侯祠植物配置改进方案。通过对成都武侯祠植物配置进行分析,旨在对其植物应用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植物资源信息系统技术是针对内蒙古植物资源分类、植物资源特性、植物资源评价、植物资源识别和植物资源的分析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处理而设计的。根据植物资源的特点 ,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应用 Fox Pro6 .0数据库语言 ,以 CD- ROM和网络发布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及时、快捷、准确地向用户传递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7.
“生命曲线”世间万物,各有其性,以植物而言,枝蔓茎干绝大多数都是直向生长的,而有一些植物却是盘旋生长的。如攀援植物五味子的藤蔓就是左旋,即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生长的。与此恰恰相反,盘旋在支架上的牵牛花的藤在旋转时,却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盘旋而上,如果人为地将其缠成左旋,它生出新藤后仍不改右旋特性。令人惊异的是,还有极少数植物藤蔓的螺旋是左右兼有的。如葡萄就是靠卷须缠住树枝攀援而上,其方向忽左忽右,既没有规律也没有定式。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克曾把植物生长的螺旋线称为“生命的曲线”。植物的枝蔓茎干为什么会出现左…  相似文献   

8.
陈鹏程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137-137,38
我国素有“园艺大国”的美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种地区差异较大,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观赏园艺植物种类比蔬菜、果树的种类还多,从绿色、红色、黄色等植物色泽的观赏性以及植物的生态效益看,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列为观赏植物。观赏园艺植物的分类系统很多,本文从生态学特性分类的植物探讨观赏园艺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起的作用以具体例子来浅析园艺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s)在植物抗病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抗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其生物特性、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诱导及诱导因子、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生物功能等方面着眼,分析该领域近年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不同植物的质感特性,并以此出发,通过实例来分析植物质感对景观表达的作用,探讨居住环境中景观营造对植物质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调研方法综述美国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及评价框架。从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自然灾害及社会开发活动三方面评述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结果表征及评价结果应用。基于生态风险评价进展,提出加强我国生态毒性数据的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全过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加强不确定性分析等建议,为长效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及政策保障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于秀波 《资源科学》2002,24(1):72-76
中国生态退化呈现为区域性、累积性与综合性的新特点。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环境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以及部门与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生态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符合国际潮流,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认识。西北开发可能加大生态保护的压力,生态建设规划水平低、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而且巩固建设成果的难度大,生态恢复存在着失败风险。生态恢复的政策保障包括保持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代替产业政策,用经济手段恢复生态,完善生态恢复的政策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总被引:113,自引:5,他引:113  
罗明  张惠远 《资源科学》2002,24(2):60-63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式下 ,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 ,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该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并对当前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论述了王家坡气候资源图特点,各种农作物、林木、牧草及家畜的生态特征以及它们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最后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吉林省西部的天然草场是我国的优质草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草场面积在不断减少 ,平均年递减 4 5× 1 0 4hm2 ,而且草场的退化程度逐渐加剧 ,重度退化草场大幅度增加 ,产草量降低 ,草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不同年代草场资源调查 ,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场综合治理与恢复应采取的政策、牧业管理、生态建设措施。通过对草场的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可使退化草场得到改良 ,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以生物物理量为标准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Wackernagel发展的生态占用法因其简明的生物物理量设计思想克服了其它评价的需要对这种方法做出改进,提出了用投入占用产出模式来完善生态占用方法的思路,结合生态占有指标引入了一个综合发展度来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程度。最后结合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通过对河南省生态占用的计算分析,得出河南目前处于“地方不可持续-全球可持续-欠发展”状态,并与西部12省(区)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四川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我国其它地区有其相似性和特殊性。本文从四川茶区的生态气候和植被区系特点出发,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了建设四川生态茶园的可行性和不同适宜类型。以及适合茶园间作的林、果、药、绿肥等植物的种类和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张国胜 《青海科技》1999,6(4):21-23
通过分析干旱对青海省水资源和农牧业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占用方法是通过跟踪人类利用的大多数消费品和产生的废弃物,来计算生产和维持这些消费及同化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以此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该文运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以北京市、上海市为例,估计了1999年两市居民的食物、衣着、生活用品、生活用能等主要生活消费占用的生态空间。两市居民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分别为1.62hm2和1.33hm2,其中存在由于地方生活习惯差异造成的生态占用面积及类型的差异。虽然估计相对保守,但全市居民生态占用的总面积已经数十倍于城市实际面积。城市显然是“生态赤字”区,城市居民依赖于城市边界之外的生态系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随着我国今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开展城市生态占用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2  
该文通过建立物种资源数据库,分析了贺兰山东坡不同高程段中植物物种资源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1、贺兰山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升高先增加,随后又减少的变化趋势。海拔1400m-2200m是植物物种集中分布的地段,海拔1800m-2000m高程段内的物种丰富最大。2、地理成分多样性(土地整理;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