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有立交桥》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字词句教学课。本课的教学要求是通过看图对两个句子进行学习,了解北京交通正逐步走向现代化。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类课文进行教学时,重点在于掌握句式,了解北京有立交桥和地下铁道即可;而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班教学中,除完成原有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师“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的方式,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创设情景、启发想象、体验朗读、游戏化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知识] 1.通过调查,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2.感悟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3.体会现代交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3)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交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翠蓉 《广西教育》2023,(14):41-43
本文论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途径:教师在准确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并在课上呈现,广泛收集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运用环保知识,从而实现在高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了解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地形概况,明确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2.认识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了解北京解放四十多年来在城市建设、文化、工农业生产和交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思想感情。3.继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交通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点建设的项目 ,也是和每个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交通事业知识的掌握 ,不仅对学习过的农业、工业知识的理解有帮助 ,而且对后边将要学习的旅游业、商业、区域地理等知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组成及重要性。②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的知识。③学会按客、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教学重点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和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难点 :选择运输方式的根据。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首先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例…  相似文献   

7.
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和接班人、也是未来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渗透环保问题,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一位生物教学工作都应努力追求并不可忽视的重要责任。这里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和设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四通八达的交通》在编排上共4个栏目,本课为第一课时,选取了前两个栏目“我的出行体验”和“多样的交通方式”。“我的出行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出行经历,描述不同的交通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多样的交通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多样的交通方式。两个栏目引导学生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感受交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10.
课型:欣赏与动手创作结合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环保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了解CO的物理性质;2.掌握CO的化学性质;3.了解CO的用途和毒性;4.初步了解CO对空气的污染;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感知水的重要性,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认知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阶段.较顺利地解决中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要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二要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李凯宇 《少儿美术》2022,(12):48-49
<正>一、课例解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海报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海报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学习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利用剪、贴、画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制作出一份新颖、有创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海报。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使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二)教学重点:了解海报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学习宣传海报的设计制作。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了解CO的物理性质;2.掌握CO的化学性质;3.了解CO的用途和毒性;4.初步了解CO对空气的污染;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步骤.   ……  相似文献   

16.
环保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并对教师如何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笔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要注意使学生树立环境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利用地理与环境有关的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这是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建伟 《学周刊C版》2011,(3):195-196
本文主要论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通过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在必修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选修课教学,调查环境污染情况,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污染源及其危害: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环保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保护环境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治理环境污染应当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抓起。化学教学应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陆荣  刘方 《考试周刊》2011,(7):12-12
在对高分子专业学生讲授环境保护课程的过程中,作者积极探索教改方法,通过精选组织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利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关课程的讲授、实习及实验等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环保知识.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