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算术知识的学习为主,数量关系也基本用数字符号表示,到小学高年级出现方程,开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示数量关系,这与算术有着本质区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化的一个开端.本文试论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如何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一、多角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1.从"一元一次方程"所处的知识领域来  相似文献   

2.
夏菁 《家长》2024,(4):67-69
<正>一元一次方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尤为重要。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生通过建模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基于此,本文探讨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水平,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高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系统.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一、高二不失时机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高中物  相似文献   

4.
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代数第一册(上)第四章第4小节内容.此小节共8个例题,约12个课时,分别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在和差倍分问题、形积变化问题、行程(相遇、追及)问题、劳动调配问题、工程问题、商品销售问题等几大方面的应用.其中工程问题约是第8课时.地位、作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把数系从正有理数和零推广到全体有理数、扩大到允许使用字母,且已经掌握了一元一  相似文献   

5.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它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理论指导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构成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整个儿童期,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第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关键年龄”(四年级). 第三,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存在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方式逐步从逻辑思维向非逻辑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迁移和扩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教学应当重视逻辑思维技能的训练樊淑爱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从具体不同的、千变万化的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比较固定静止的形式结构。逻辑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效地掌握一些形式结构和方法,并能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对思维形式及方法的抽象和运...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自然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理科概念.二元一次方程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是建立方程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又为不等式及一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从思维的研究开始以来,抽象逻辑思维便一直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厚爱。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主体通过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智力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转换,由最初的遗传反射图式发展到后来的感觉运动图式、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最后构成运算思维图式。他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一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其中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无疑,抽象逻辑思维被认为是儿童较高水平的思维形式。也许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广大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抽象逻辑思维的研究,如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众多的教育工作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改实验及思维训练,探究如何最大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11.
人脑的思维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分,前者是具体画面的再现,后者是逻辑推进的痕迹。小学生为了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和经验,必须有逻辑思维活动的参预。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这就产生了发展逻辑思维的新需要与原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旧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而显示了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为主的形式向以抽象逻辑为主的形式过渡的迫切性。为此,对《找骆驼》(五年制第四册20课和六年制第四册28课)这篇逻辑推理性很强的课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是从感知表象--抽象--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启发思维,注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四个阶段。就小学生而言,低年级以动作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到中高年级,则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逐步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10岁开始,有的学生还有了辩证思维的萌芽。从这些特点出发,新编小学  相似文献   

14.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学生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维能力过渡的阶段,音乐教学可以让初中生从具体的思维模式向抽象逻辑思维模式转变,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创设实验模型的作用 其作用表现在:第一,巩固概念、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第二.深化、活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应用能力.第三.训练学生科学的表达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四,把抽象的习题变为形象的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对比总结、联想迁移、活化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第五.物理实验模型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能够活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自然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理科概念.二元一次方程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是建立方程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又为不等式及一次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一、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0,这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一数学上册教材中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个关键和重点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灌穿第三章.通过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注意的要点,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抓住本节内容的重点,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和发现不足处.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是※门具有高度概括特点和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形成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中心环节.然而,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向抽象思维转换的过渡期,且抽象思维正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