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7,(5):91-96
阿马蒂亚·森对传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再分配理论关于贫困方面的解释提出了批判,重新定义了发展的概念、认识了贫困的本质,对贫困对象的识别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探索了贫困的破解之道。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思想为把握精准脱贫工作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西部地区脱贫工作对象应切实实现从区域向人转变,脱贫目标要从使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向能力提升转变,脱贫工作的精准度要不断提升并且政策要在普惠与精准之间实现均衡。选取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作为西部贫困地区代表,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发展观与贫困理论,分析了丹凤县精准脱贫工作的现状、成效与存在问题,以期为西部地区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路径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做出了新的规划。十九大在继续"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精准脱贫"的要求。宿迁作为江苏省贫困人口庞大的最年轻地级市,要通过整合资源加大农村精准扶贫的成效,社会组织的介入正是在这关键时刻为宿迁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助推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4.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背景下,各省全力助攻脱贫攻坚战,在物质贫困的问题上得到有效的遏制,而精神贫困却成为打赢这场战争的阻碍.精神贫困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贫困的消除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只有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5.
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贫困和返贫问题,是魏县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战役,也是贫困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该文以河北省魏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魏县精准扶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分析了魏县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魏县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对策,探索出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示范带动效应的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贫困妇女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落脚点之一,是有充分依据的。因为,在我国现有的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9.8%,比男性高0.4个百分点。本文旨在将性别因素引入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中,选取四川省绵阳市特困县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贫困的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当前妇女扶贫工作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妇女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进程是后精准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检验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重要节点。随着贫困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强,绝对贫困现象被有效消除,相对贫困治理逐渐成为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在目标、对象、内容层面存在较强的内在耦合,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有利于脱贫攻坚战略的达成、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后精准扶贫时代,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进程应做好顶层设计:转变扶贫内容方式,注重贫困人口的精神扶贫,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促进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不断释放职业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效能,有效推进相对贫困的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8.
物质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是勤劳、自强、知耻等德性缺失的表现。贫困人口精神脱贫的道德要求是要知耻、自强、劳动。精准扶贫的道德支持是多元的:物质帮扶,奠定精神脱贫的外在基础;思想教育,唤醒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榜样示范,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规则干预,根治贫困人口的脱贫惰性;环境改造,营建积极向上的脱贫风气;科学用人,提高扶贫人员的帮扶水平。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8,(4):94-9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教育脱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农村教育扶贫是"扶教育之贫"的目标性指向,通过确定农村教育可行能力维度多方共同研制贫困识别标准,从个体与学校层面确立精准帮扶措施,制定教育扶贫对象监督评价机制,以期实现教育脱贫。  相似文献   

10.
贵州脱贫首先要从农村入手,而近几年,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种植、养殖,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农村脱贫又必须从农村妇女入手.更好地发挥妇女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需要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宣传,传授农村妇女一技之长,帮助妇女寻找致富门路,解决农村妇女的具体困难,加强基地建设、加快农村妇女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与路径选择是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关键。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应根据贫困对象及其脱贫能力等不同,选择性地实施非均衡发展脱贫、城乡一体化脱贫、效益引导式脱贫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并从建立贫困对象分类识别系统、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有序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目标,但至今仍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国脱贫攻坚形势严峻的基本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基于过去的扶贫攻坚经验,我给的贫困居民的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由此造成了减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脱贫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回顾并评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现状,深刻探讨了中国贫困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农村脱贫政策的不足之处,总结了我国农村致贫的原因,结合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战略,提出更为合理完善的脱贫攻坚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目前政府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然而各地贫困性质存在明显性差异.因此,深入了解各地贫困现状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必要前提.灵璧县是皖北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精准扶贫路径,对于灵璧县尽快实现全面脱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其他相似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视域下职业教育扶贫方式对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价值意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忽视贫困人口的理性选择、缺乏对贫困人口的文化关照等问题。以人为本视域下的职业教育扶贫要以尊重贫困人口理性选择为基础,强化职业指导;以贫困人口精神扶贫为核心,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以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为关键,培养其职业核心能力;以满足贫困人口需求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扶贫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力度、提高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精准保障五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就要准确找出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脱贫对策。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结合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农户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农户贫困的因素,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农户贫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地形条件、耕地面积、劳动力人数、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性资金、金融扶贫(特惠贷)对农户贫困影响显著,而外出打工对农户的贫困的影响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得出的政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3)推进易地移民搬迁;(4)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就业转移;(5)推进农村金融扶贫创新和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6)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的聚焦点、精准扶贫仍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政策导向。"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坚持认为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基本理论假设及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中能够助力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农村社会环境。发挥专业优势,因户因人帮扶、链接社会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跟进评估,实现精准扶贫的动态追踪在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西部脱贫是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目前西部农村尚有大量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存在问题较多。现阶段扶贫工作可采取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存条件,开发移民,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扶贫主体,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等措施,以此实施西部农村脱贫。  相似文献   

19.
让女性接受教育是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农村女性继续教育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基于扎根理论,以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为辅助工具,对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编的《“巾帼脱贫行动”典型案例选编》和“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专栏所提供的24位农村女性的相关脱贫事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可将继续教育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概括为:职业技能教育增强农村女性脱贫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女性健康状况、思想文化教育转变农村女性脱贫观念以及家庭亲子教育提升农村女性养育水平。为通过继续教育切实阻断农村女性贫困代际传递,需要注重诊断农村女性教育需求,填补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把握精神扶贫教育内核,促进农村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农村女性社会网络,扩展家庭场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贫困和发展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难题,精准扶贫是国家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政治任务。扶贫先扶志,扶志靠教育,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存在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缺少发展环境、扶贫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从精准招生宣传入手,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培养、培训,从而实现精准就业。最后,可通过农村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提供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